丰富学生情感,语文教师有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极具思想内涵的课程,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重要。语文教材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颇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的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驰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可以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一、当前情感教学的迫切性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必要的,它对铸就学生高尚的人格魅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情感教学随时渗透在语文活动中。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的不完善,家长的无节制的宠爱等各方面原因,使得部分学生缺乏大爱情感,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因此,感恩被逐步提上教育日程。近年来,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感恩教育,对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很多学校只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入其中。部分学生嫌弃父母没有能力,导致家境贫寒,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以自己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目中无人,不尊重老师。学生在学校感到孤独寂寞,假日陷于网络游戏,精神空虚萎靡,寻找早恋寄托,针对以上日益严重的病态社会现象,作为人文工具——语文更应重视情感教育,树立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精神。
  二、教师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形成健康情感的影响
  1.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结构由直接参加认识过程的观察力、思维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等因素组成。情感结构和意志结构是由认知过程的启动、维持和调节关的因素组成,称为非智力因素。一直以来,我们都重视教师的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但对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却注意不够。正如克拉斯沃尔和布鲁姆所说:“长期以来,大多数课程的重点,越来越趋向于以牺牲情感目标为代价,而只集中在认知上。”其实,情感比认知更重要,情感是智力的内驱力,爱因斯坦说:“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不过是笨拙的工具。”教师的情绪和情感都与学生息息相关。李吉林认为,在众多诱发情感及其他潜能因素中,除了教材、生活、自然、艺术等蕴含的情感具有不容置疑的影响之外,教师的“以情动情”是最重要的一个变量,因为“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她还说,教师“特别需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要像孩子那样感到新奇,无限喜爱”。
  2.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情感素养
  教师的独特情感主要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热爱及教师的道德感上。作为语文教师,情感效应可谓得天独厚。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情感因素呢?语文因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强烈的人文色彩,语文教学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持有积极、稳定、协调的情感,自我动情,移情体悟,调控情感,注意学生的情绪。
  (1)语文教师应是有情人
  语文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个活泼、富有情感的群体,他们本身就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情感潜势只有在外界刺激下才会引发。语文教学是师生双边情感交流的活动,语文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之所动。在教学中,教师渗透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就从中体会出什么样的情感。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处处洋溢着热情。其一颦一笑,一笔一画,举手投足之间,会自然流露出对事业的真诚深厚的感情,而这些感情会辐射到学生身上,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召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向往和追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
  要充分发挥教材课文的情感优势,利用课文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情感,叩击学生心弦,使学生动情,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使教师、学生与作品传达的感情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博览群书,深入钻研,理解课文,心与作者共鸣共振。然后,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情感因素,对教材进行处理,在教学中作为联系作者和学生的中介,思路相通,三位一体,情感形成同构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潜在的字、词、语、修辞的领悟中,受到作品的感染和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如于漪教师设计《茶花赋》的教学时,抓住“心都醉了”的“醉”字这个传神之笔,恰当地调动了学生情感。
  (3)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于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传情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学生入情移情陶情的重要手段。有情味的语言才是最有魅力的语言,也是最美的语言。语文教学一旦离开了真诚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则任何语言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情感的麻木和思想的迟钝,必然会导致语言的苍白乃至导致语言功能的萎缩。如:于漪老师上《茶花赋》时,开始就以激昂的语调,富有感情色彩语言说:“这篇散文是一首歌颂伟大祖国的赞歌。祖国,一提起这个神圣的字眼,崇敬、热爱、自豪的感情就会充盈胸际,奔腾而出……”这样的话语激起了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创造了条件。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选择富于情味的语言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因为这种语言是“人的心灵之所属,不是逻辑的,而是词和修辞的表达”。语文教师在朗读、讲解、提问时,要以情发声,以情带语。要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因情制宜”需昂奋时昂奋,低沉时低沉……以自己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让情感浸入学生心田。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像一支火把,烘烤着学生,点燃他们内心的激情;像一阵阵春风吹拂学生,激荡起他们心头的层层涟漪。在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同时,还要注意目光、表情、手势等非语言手段的运用,使语言更富感染力。
  鲁迅先生曾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语文老师更应该有情有义,把文本喜怒哀乐的情感传达给学生,把文本、教师、学生用情感的纽带连在一起,从而塑造学生热情、善良、乐观高贵的灵魂,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日本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与举措,希望通过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更好地促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日本 信息化 教师专业发展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同时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也迅速增长,专业化在各行业中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教师职业已经成为越来越专门化的职业,而且其专业需要越来越明确。所谓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从业人员,为了适应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往往对某个词或某个句子一知半解,造成对文章的误读、误解,而破坏了文章的原汁原味。一般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对它进行整体感知,就是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对全文有个初步的印象。其次阅读时,对全文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挖掘,是在感性认知基础上思维方式的层进,往往要几经反复、细加琢磨之后才能确定。如何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作者意图,走进原文?笔者对语文阅
食品药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向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合成色素为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是引起食品污染的来源之一,这些偶氮化合物已被很多国际组织提出可
语文知识是学习各门科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后学习和工作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思想、方法等都存在诸多问题,使语文教学适应不了培养创造型开拓人才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教学的科学化、人文性做了具体要求。因此,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创造性”、“智能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如何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一、转变教学思想,使之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