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了解直径<2 cm的上消化道良性肿物:囊肿、平滑肌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的大小变化情况,确定内镜随诊时间或是否需要治疗.方法 对超声微探头检查发现的116例上消化道良性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直径<2 cm的上消化道良性肿物:囊肿、平滑肌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的大小变化情况,确定内镜随诊时间或是否需要治疗.方法 对超声微探头检查发现的116例上消化道良性肿物的部位、病变层次、超声特点及经过6~ 100个月(平均23.6个月)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囊肿17例、平滑肌瘤77例、异位胰腺7例、脂肪瘤15例,经过6个月以上超声内镜随诊,只有1例出现增大,115例无变化.结论 直径<2 cm的上消化道良性肿物短期内不会明显增大,2年内不需要内镜随诊和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实验室常规指标建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患者的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寻找肝穿刺活检的非创性替代手段。方法选取174例CHB患者,行肝活检组织学分期(s),检测血清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人肝星状细胞(HSC)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低亲和力受体P75 NTR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逆转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HSC株LX-2,分别给予0~ 80 μmol/
慢性胃炎与FD临床上两者容易造成混淆,理论上,慢性胃炎属于器质性病变,内镜下胃黏膜有糜烂或萎缩病变,病理活检表现为活动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腺上皮损害为标志;萎缩性胃炎则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MR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42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
目的 探讨胃异位胰腺胃镜和超声内镜的表现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胃异位胰腺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经胃镜及超声内镜诊断为胃异位胰腺患
目的 探讨氩等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s食管(BE)后是否复发以及严重程度.方法 观察APC治疗后患者食管下段BE黏膜的内镜变化、BE复发率和再治疗率.结果 全年内镜检查13 926人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标在婴儿肝炎综合征(IHS)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1例肝炎综合征患儿及25名健康婴儿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NI)、1V型胶原(Ⅳ-c)、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