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布白”,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敢于、乐于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以提供学生独立体验与思考的机会。当前,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嘹亮,但在教学实践中,“注入式”、“填鸭式”教学仍司空见惯。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应善于运用课堂布白,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布白;课堂教学;应用;素质教育;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同画家画画一样,也要讲究“布白”艺术。在细针密线、鞭辟入理的同时,给学生留有一点回味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巧置布白,即“布白”。在教学中,教师讲授了多少,并不等于学生领会了多少。有时讲得愈多、愈细,学生反而得到的愈少、愈浅。教学也是省略的艺术,如果能适当、适时的留出布白,省略一些不需而学生自能领会的东西,那么,学生便会得到的更多,特别是在能力的培养上收获得更大。课堂教学中的“布白”,是课堂教学中美的升华。“布白”艺术实在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操教学艺术。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系统地、全面地设置布白呢?
一、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
1.引入新课时巧置空白
新课开始或引入新知时,教师有意识地设计悬念,故意问而不答,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讲到“对数”第一节时,教师可随手拿一张百分之一毫米厚的纸对折,问对折50次后将有多厚?10cm?20m?50km?……还是大到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在此,留下空白,学生必定会急于寻求答案,但应用已有知识并不容易,急欲得到一种新方法,此时带着悬念听课,学生必然乐于动手动脑。
2.突出重点时巧置空白
重点是课堂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的地方,也是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地方,因此一般要靠教师精心而详细地讲解,但有时设置一下“空白”,让学生去品味、去理解,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到二项式定理,可先让学生计算下列各题:(a+b)2=?(a+b)3=?(a+b)4=?(a+b)5=?进而让学生推测(a+b)n=?,在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进而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和杨辉三角性质,学生会感到心情愉悦,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事实上,数列一章中与递推有关的知识可大胆地设置空白,让学生尝试去发现、去创造,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发明创造”后愉快的心情,而且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突破难点时巧置空白
难点需要教师反复引导,学生才能掌握,性急的教师往往直接解说,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在“补集”一节中,学生在求解补集时往往忽略了考虑“全集”这一难点。如果教师直接设计:已知全集I={高一(1)班全体学生},A={高一(1)班全体女生},求A的补集。那么大部分同学会求出正确答案。但是,再碰到如下题目:已知A={高一(1)班全体女生},求A的补集。很多同学也许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高一(1)班全体男生},显然是错误的。事实上,教师如果一开始就如下设计:“已知A={高一(1)班全体女生},求A的补集?想一想,条件够吗?如果够了,请求出来。如果不够,请补充条件”。此时,在条件处留出空白,让学生去思索,那么学生第二次犯错误的几率将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突破难点关时,如果能适当留点空白,启发学生去思考,学生便易从中领悟到深刻的事理。
4.结束新课时巧置空白
在新课教学结束时,教师可适当地留下与下节课相衔接的空白或留下一个或几个能使所学知识作进一步拓展延伸的悬念,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新课的学习,往往会取得“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不等式的证明,讲解利用公式a+b≧2求最值后,教师可以举下例:“已知x∈(0,),求+的最小值”。
二、在课堂教学时间方面
1.在教师提问后巧置空白
提问,是促进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如果教师在提问后急于让学生举手发言,常常会一问三不知或答不到点子上。究其原因,是教师提问后,学生缺少分析思考的时间。如果在提问后有意识地留出时间空白,让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就会改变这种局面。
2.在讲解例习题时巧置空白
为了巩固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讲解、分析很多的例题和习题,如果教师过急、过细地分析题目,则不利于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或者在讲解前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或者在讲到关键处有意卡住,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潜在创造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在新旧知识模糊认识时巧置空白
当学生对新知识还是模糊不清时,很容易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附加于当前的认知中。比如:判定空间中三直线a,b,l,若a⊥l,b⊥l,则a∥b是否正确。学生可能会把平面中同样的定理应用于此,因此认定是正确的。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為学生纠正错误,而应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拿出三支笔或三根木棍动手演示,学生一定会很快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从而使知识在对比中发生迁移,学生的数学发现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在板书及教学手势上也应巧置空白
琐细的板书效果不一定好,同样,不停地手舞足蹈的教学手势也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板书提倡粗简,手势提倡简约。所谓粗简,即除了主要内容和易混淆的知识要在板书上科学地、整体地体现外,其余的可特意留些空白给学生,并引导他们经常有意识地进行填空,长此以往,学生听课效果、自学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所谓简约,即手势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大面积的空白,除了一两个必要的手势外,这样,这一两个必要的手势在空白的背景下反倒使学生感到清晰,记忆深刻。
总之,课堂教学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布白艺术”,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还可淡化教育的痕迹,增强教学的艺术性,实现教育无痕。但我们也不能为“布白”而“布白”,应当正确恰当地运用。使用恰当,能增添神韵,趣味盎然;反之,将黯然失色,适得其反。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使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之实践与理论思考.《中学教研(数学)》
[2]楼关浪.中学数学课堂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中学数学教学》
[3]陶维林.用新课标理念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数学通报》
[4]蔡上鹤.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教学问答.《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关键词:布白;课堂教学;应用;素质教育;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同画家画画一样,也要讲究“布白”艺术。在细针密线、鞭辟入理的同时,给学生留有一点回味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巧置布白,即“布白”。在教学中,教师讲授了多少,并不等于学生领会了多少。有时讲得愈多、愈细,学生反而得到的愈少、愈浅。教学也是省略的艺术,如果能适当、适时的留出布白,省略一些不需而学生自能领会的东西,那么,学生便会得到的更多,特别是在能力的培养上收获得更大。课堂教学中的“布白”,是课堂教学中美的升华。“布白”艺术实在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操教学艺术。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系统地、全面地设置布白呢?
一、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
1.引入新课时巧置空白
新课开始或引入新知时,教师有意识地设计悬念,故意问而不答,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讲到“对数”第一节时,教师可随手拿一张百分之一毫米厚的纸对折,问对折50次后将有多厚?10cm?20m?50km?……还是大到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在此,留下空白,学生必定会急于寻求答案,但应用已有知识并不容易,急欲得到一种新方法,此时带着悬念听课,学生必然乐于动手动脑。
2.突出重点时巧置空白
重点是课堂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的地方,也是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地方,因此一般要靠教师精心而详细地讲解,但有时设置一下“空白”,让学生去品味、去理解,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到二项式定理,可先让学生计算下列各题:(a+b)2=?(a+b)3=?(a+b)4=?(a+b)5=?进而让学生推测(a+b)n=?,在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进而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和杨辉三角性质,学生会感到心情愉悦,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事实上,数列一章中与递推有关的知识可大胆地设置空白,让学生尝试去发现、去创造,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发明创造”后愉快的心情,而且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突破难点时巧置空白
难点需要教师反复引导,学生才能掌握,性急的教师往往直接解说,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在“补集”一节中,学生在求解补集时往往忽略了考虑“全集”这一难点。如果教师直接设计:已知全集I={高一(1)班全体学生},A={高一(1)班全体女生},求A的补集。那么大部分同学会求出正确答案。但是,再碰到如下题目:已知A={高一(1)班全体女生},求A的补集。很多同学也许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高一(1)班全体男生},显然是错误的。事实上,教师如果一开始就如下设计:“已知A={高一(1)班全体女生},求A的补集?想一想,条件够吗?如果够了,请求出来。如果不够,请补充条件”。此时,在条件处留出空白,让学生去思索,那么学生第二次犯错误的几率将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突破难点关时,如果能适当留点空白,启发学生去思考,学生便易从中领悟到深刻的事理。
4.结束新课时巧置空白
在新课教学结束时,教师可适当地留下与下节课相衔接的空白或留下一个或几个能使所学知识作进一步拓展延伸的悬念,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新课的学习,往往会取得“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不等式的证明,讲解利用公式a+b≧2求最值后,教师可以举下例:“已知x∈(0,),求+的最小值”。
二、在课堂教学时间方面
1.在教师提问后巧置空白
提问,是促进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如果教师在提问后急于让学生举手发言,常常会一问三不知或答不到点子上。究其原因,是教师提问后,学生缺少分析思考的时间。如果在提问后有意识地留出时间空白,让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就会改变这种局面。
2.在讲解例习题时巧置空白
为了巩固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讲解、分析很多的例题和习题,如果教师过急、过细地分析题目,则不利于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或者在讲解前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或者在讲到关键处有意卡住,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潜在创造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在新旧知识模糊认识时巧置空白
当学生对新知识还是模糊不清时,很容易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附加于当前的认知中。比如:判定空间中三直线a,b,l,若a⊥l,b⊥l,则a∥b是否正确。学生可能会把平面中同样的定理应用于此,因此认定是正确的。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為学生纠正错误,而应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拿出三支笔或三根木棍动手演示,学生一定会很快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从而使知识在对比中发生迁移,学生的数学发现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在板书及教学手势上也应巧置空白
琐细的板书效果不一定好,同样,不停地手舞足蹈的教学手势也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板书提倡粗简,手势提倡简约。所谓粗简,即除了主要内容和易混淆的知识要在板书上科学地、整体地体现外,其余的可特意留些空白给学生,并引导他们经常有意识地进行填空,长此以往,学生听课效果、自学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所谓简约,即手势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大面积的空白,除了一两个必要的手势外,这样,这一两个必要的手势在空白的背景下反倒使学生感到清晰,记忆深刻。
总之,课堂教学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布白艺术”,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还可淡化教育的痕迹,增强教学的艺术性,实现教育无痕。但我们也不能为“布白”而“布白”,应当正确恰当地运用。使用恰当,能增添神韵,趣味盎然;反之,将黯然失色,适得其反。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使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之实践与理论思考.《中学教研(数学)》
[2]楼关浪.中学数学课堂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中学数学教学》
[3]陶维林.用新课标理念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数学通报》
[4]蔡上鹤.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教学问答.《中学数学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