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囊膜蛋白前前-S至前S2区自激活功能的初步研究

来源 :实用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含乙型肝炎病毒(HBV)囊膜蛋白的前前-S至前S2区酵母细胞表达质粒,以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后的自激活作用来探讨靶区域表达蛋白是否具有反式激活作用。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法扩增含前前-S区的前-S2基因序列,定向克隆于pDEST32载体,经序列测定,重组质粒命名为pDEST32-pS2。用乙酸锂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MaV203,经Western blot法验证重组质粒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按酵母双杂交法将重组质粒和载体pDEST22共同转入酵母细胞MaV203,并在SC/-Leu/-Trp/-Hi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α-干扰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血清Thl/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HBV DNA载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了64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诱导的黏病毒抵抗蛋白(MxA)和真核细胞起始因子调节区2(eIF-20α-reg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对IFN-α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