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石击起千层浪。唐骏学历风波早已从唐骏本人扩充至整个名利场,有头有脸的达官贵人们忙着偷偷修改履历,上市公司发公告以证诚信,更多的公司则在静悄悄地进行着“自查自纠”,就连此前不为人知的“背景调查”公司也浮出了水面……
尽管还差一个月就试用期满,但26岁的李朗(化名)几天前还是辞职了。对亲朋好友的询问,她的口径一律是“不想干了”,但事实上,她有足够的从业经验,与所在的团队融合也不错,甚至她做梦都想得到这个门户网站的产品经理职位。
人事经理约见她那天,只说了一句话。经理手里拿着那份她入职时填写的个人履历表,点着学历一栏上填写的“本科”对李朗说:“我们对这个职位的要求一律是本科,但我们与你的学校核实过,你这一条与要求不符。”
李朗什么也没说,直接回座位收拾东西办了离职手续。唐骏事件后,北京很多公司都在自查学历,在某种程度上,她已有了心理准备。几天前,她的两个大学时一起读专科的同学——一个就职于一家外资药企,另一个在民营快递,尽管都早已过了试用期,但还是在前两周北京人力资源界的“档案补全”风潮中,因“学历不符”被颜面无存地给刷了下来。
周悦不认为唐骏事件后有什么“企业自查风暴”。她所在的外企也有一些员工收到了“核查信”。作为公司高级人力资源经理的她对记者说“这只是标准入职程序”。从业十几年的她服务过5家外企,招聘流程中都有背景调查。“如果不是纯技术性岗位,很多公司的很多学历要求其实都是可以放宽的。何必要作假?”
在互联网上,网民对学历的“人肉搜索”也早已从唐骏本人扩大到整个名利场。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维基百科上的“唐骏”词条,就被修改了105次;在“西太平洋大学”词条下,唐骏一度还拥有196位“知名校友”。
“人肉”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在企业层面,率先表态的是上市公司蒙牛乳业,7月9日蒙牛率先发布公告,称公司在2010年6月26日以及4月30日发布的公告和通知函中,对该公司执行董事丁圣的简历描述有误,董事会特此进行澄清,表示丁圣只是在南开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进修完成相关课程,并非毕业于该大学及持有其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互动百科公关部李思文则透露,从互动百科后台数据来看,在唐骏事件爆发后的两三天内,就有上百个名人词条被更改,修订主要集中在教育背景、从业经历方面,涉及更改简历的主要是企业中高层人员、学术机构人事、演艺名人等。
百度公关部宋广萍也向记者证实,唐骏事件后,百度百科排名前1000的人物词条中,有30%左右被修订过,明星、学者、记者、教授、官员是修改的主角。
谁复制了唐骏?
冯健敏说,唐骏事件之后,或者应该说自张悟本事件之后,他所在的公司业务增长了5倍。
这是一家名叫“联源智信”的咨询服务公司,主营业务是“雇佣风险调查”。曾经就职于电子商务网站和婚恋网站的冯,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他的名片上另一个醒目的头衔,是“雇佣风险防范专家”。
“造假的太多了。学历造假绝对只是冰山一角。Fesco(外企服务总公司)调查过,66%的简历都有不同程度的造假,其中学历造假占13%,48%是工作经历造假。” 冯健敏说公司HR或者猎头查一个人的履历,一般是打几个电话问一下了事,只要求职者和证明人有“串供”,根本查不出来。
业内传闻,操作唐骏几次转会的操盘手均为某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著名猎头公司,记者试图联系该公司在华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答复。
一位曾在某国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供职的赵晓越(化名)告诉记者,猎头公司调查背景的方式一般有三种:通过查档案了解学历和工作背景,查公安备案了解犯罪记录以及通过学历查询网站查学历,不过最后一项,针对未入库学历和留学归国人员的学历,就不管用了,这时就需要电话调查或者到教育部留学归国中心等机构查询派遣记录等手段,“野鸡大学”毕业生一般都没有派遣证明。
“我们的背景调查都是面访,而且有设计好的流程和问卷模型。首先,在同一个时间,同时拜访5个证明人,第一套问卷问下来,如果逻辑上出了问题,再启动第二套方案去证伪。”冯对这套科学化的背景调查流程很自信,“国内经常有一种很微妙的‘以和为贵’的价值观,证明人往往既不会百分百说谎,也不会百分百说真,会有一些模楞两可的话,而这往往正是破绽所在。”
在冯健敏看来,正是因为猎头公司在背景调查上的不专业甚至有意的不作为,才成就他所在的这个特殊行业。“在美国,背景调查从1970年代开始出现,9
尽管还差一个月就试用期满,但26岁的李朗(化名)几天前还是辞职了。对亲朋好友的询问,她的口径一律是“不想干了”,但事实上,她有足够的从业经验,与所在的团队融合也不错,甚至她做梦都想得到这个门户网站的产品经理职位。
人事经理约见她那天,只说了一句话。经理手里拿着那份她入职时填写的个人履历表,点着学历一栏上填写的“本科”对李朗说:“我们对这个职位的要求一律是本科,但我们与你的学校核实过,你这一条与要求不符。”
李朗什么也没说,直接回座位收拾东西办了离职手续。唐骏事件后,北京很多公司都在自查学历,在某种程度上,她已有了心理准备。几天前,她的两个大学时一起读专科的同学——一个就职于一家外资药企,另一个在民营快递,尽管都早已过了试用期,但还是在前两周北京人力资源界的“档案补全”风潮中,因“学历不符”被颜面无存地给刷了下来。
周悦不认为唐骏事件后有什么“企业自查风暴”。她所在的外企也有一些员工收到了“核查信”。作为公司高级人力资源经理的她对记者说“这只是标准入职程序”。从业十几年的她服务过5家外企,招聘流程中都有背景调查。“如果不是纯技术性岗位,很多公司的很多学历要求其实都是可以放宽的。何必要作假?”
在互联网上,网民对学历的“人肉搜索”也早已从唐骏本人扩大到整个名利场。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维基百科上的“唐骏”词条,就被修改了105次;在“西太平洋大学”词条下,唐骏一度还拥有196位“知名校友”。
“人肉”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在企业层面,率先表态的是上市公司蒙牛乳业,7月9日蒙牛率先发布公告,称公司在2010年6月26日以及4月30日发布的公告和通知函中,对该公司执行董事丁圣的简历描述有误,董事会特此进行澄清,表示丁圣只是在南开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进修完成相关课程,并非毕业于该大学及持有其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互动百科公关部李思文则透露,从互动百科后台数据来看,在唐骏事件爆发后的两三天内,就有上百个名人词条被更改,修订主要集中在教育背景、从业经历方面,涉及更改简历的主要是企业中高层人员、学术机构人事、演艺名人等。
百度公关部宋广萍也向记者证实,唐骏事件后,百度百科排名前1000的人物词条中,有30%左右被修订过,明星、学者、记者、教授、官员是修改的主角。
谁复制了唐骏?
冯健敏说,唐骏事件之后,或者应该说自张悟本事件之后,他所在的公司业务增长了5倍。
这是一家名叫“联源智信”的咨询服务公司,主营业务是“雇佣风险调查”。曾经就职于电子商务网站和婚恋网站的冯,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他的名片上另一个醒目的头衔,是“雇佣风险防范专家”。
“造假的太多了。学历造假绝对只是冰山一角。Fesco(外企服务总公司)调查过,66%的简历都有不同程度的造假,其中学历造假占13%,48%是工作经历造假。” 冯健敏说公司HR或者猎头查一个人的履历,一般是打几个电话问一下了事,只要求职者和证明人有“串供”,根本查不出来。
业内传闻,操作唐骏几次转会的操盘手均为某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著名猎头公司,记者试图联系该公司在华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答复。
一位曾在某国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供职的赵晓越(化名)告诉记者,猎头公司调查背景的方式一般有三种:通过查档案了解学历和工作背景,查公安备案了解犯罪记录以及通过学历查询网站查学历,不过最后一项,针对未入库学历和留学归国人员的学历,就不管用了,这时就需要电话调查或者到教育部留学归国中心等机构查询派遣记录等手段,“野鸡大学”毕业生一般都没有派遣证明。
“我们的背景调查都是面访,而且有设计好的流程和问卷模型。首先,在同一个时间,同时拜访5个证明人,第一套问卷问下来,如果逻辑上出了问题,再启动第二套方案去证伪。”冯对这套科学化的背景调查流程很自信,“国内经常有一种很微妙的‘以和为贵’的价值观,证明人往往既不会百分百说谎,也不会百分百说真,会有一些模楞两可的话,而这往往正是破绽所在。”
在冯健敏看来,正是因为猎头公司在背景调查上的不专业甚至有意的不作为,才成就他所在的这个特殊行业。“在美国,背景调查从1970年代开始出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