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知识融于生命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gbmnma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通过对英语新课标的教学实践,有以下5点体会:1.赞赏鼓励学生,让课堂像家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2.放飞想象,热爱命运,让语言教学无限广阔。3.开发教材内涵,创设生活化情境,让知识从静态走向动态。4.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配角”,把舞台留给学生。5.释放人格魅力,真诚面对学生,和学生共享人生智慧。
  关键词:英语新课改;课堂实践;体会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4-181-03
  
   传统的英语教学习惯于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在教师帮助下学习并掌握书本知识,认识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即就是教学中有一些互动活动,往往都是在老师的指导甚至控制下进行。久而久之,学生就处于被动消极的境地,于是难以真正地确立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即学生将知识融于生活,最终融于生命。值得欣慰的是,新课程标准为实现这一终极教育目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德国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动其自由天性。
  教育关注生命的完整;这是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这是传授与启发的和谐统一。
  教育张扬生命的个性;这是自由与纪律的和谐统一。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生命意识是一切发展的前提。中学英语课程在培养生命意识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因为中学英语教学中有大量的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联系人生,于“润物细无声”中将生命教育融于知识教育中。
  基于生命教育的英语教学,改变了课堂等于教室及学习资源仅限于书本的观念,随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现代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关注的话题。将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纳入课堂中。让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一切都充满知识、蕴含知识的世界中,自己的生命是和知识融为一体的。总之,要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最终达到知识和生命的融合。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对此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赞赏鼓励学生,让课堂像家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当人们的心理压力小的时候,他们学习语言就非常好。如果人们的心理压力很大,甚至紧张、焦虑的时候,即使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在做练习,但是所学的语言却不会进入头脑中,而是被“过滤”掉。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和学习环境等外因的影响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内化而起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应以一种宽容赞赏的态度, 创造一种轻松、幽默、宽容的气氛, 切不可像传统课堂模式,教师一个“威严”的手势,一个“严酷”的眼神,一句讥讽的语言,便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的火花,并且导致这名学生一节课都在紧张不安中度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内部动力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而且融于民主化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新课标中许多问题,都是用来启发学生思维的。这类问题要求教师上课有饱满的激情,赞赏的心态,较高的投入度,接受、鼓励学生的创新想法,以此感染和点化学生,使他们兴趣盎然,于轻松愉快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就像在家里吃自己喜欢吃的饭一样。
  例如第一模块一单元pre-reading中的问题: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What else can be your friend?学生讨论热烈,他们举出很多事物。computers,books,basketballs,toys and so on.突然有学生冒出一个字money.全班爆笑,那个男孩很尴尬。我怔住了,这样的答案是我意想不到的。但是,我马上微笑着,说了,In a way,you are right.we often say friends can bring happiness to us.In some way money can make us happy,so just as he said,money can be called afriend.
  听老师这样一说,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而且我感谢他给老师输入了新的想法,因为老师活了四十年,从来没有想到money can be called a friend.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超越常规的言论,允许他们大胆说出内心的想法,不要刻意压制,课堂才能生动,有趣,灵活和创新,而这些永远是教学的魂。
  二、放飞想象,热爱命运,让语言教学无限广阔
  现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个缺乏想象的人,将不可避免地幽闭在他个人的狭窄的情感的紧促的圈子里。
  现代的中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学习任务繁重,生活空间狭小,几乎没有个人的空间 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单调的生活使他们想象力受阻,但他们并不是缺乏想象力。课堂教学中,教师 要更多地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感受。年轻的生命渴望激情,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激情的氛围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去激发一个个有思想有活力的生命个体, 解放出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 第一模块第三单元是关于现在进行时态表未来的语法。在做课堂练习时,要求用 next month造句。 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下个月有什么计划, 因为经常是成人代替孩子们做了计划,学生常是被教学进度计划的对象。这时,我要求他们跳出学生的身份,想像自己现在是一个manager,teacher,doctor,lawyer,etc.what are you doing next month?也许这些角色是他们很感兴趣的,因为他们马上眼睛发亮,出语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只需轻点一下,他们的想象力就如雨后春笋一样喷发出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三、开发教材内涵,创设生活化情境,让知识从静态走向动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词汇对应一个具体或抽象的东西。表层学习只是词汇,深层学习就是和生活连接起来了。教学中,教师要开发延伸课本内涵,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情景。因为生动、逼真的情境,能充分调动主体内在的真实情感,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使知识从静态走向动态。学生学会了思考,联系,从课本走向了生活,这样,就会觉得英语课生动精彩,而不是单调乏味。而这也正是英语教教学所希望并要努力达成的目标。 因而,创设情境的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为新课程教育的真正实现构建有力的平台。
  例如,在讲第三单元Journey Down The Mekong有这样的句子:After It leaves China and high altitude,the Mekong becomes wide ,brown andwarm.讲到这里,我突然发问,Why does it become brown?这本不是英语教学的语言内容,但如果他们思考联系,这应该不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他们当时愕然。然后我启发式地问,你们注意过小婴儿的眼睛和成人的眼睛区别在哪里?他们一个清澈一个浑浊,正如一条河流一样。小时候small andclear, 大的时候 high and mixed. 这时他们豁然开朗,马上有聪明的学生,联系他们所学的地理知识,说because of mud and sand .分析和思考会使会使一个点发挥成面,内容丰富,课堂顿然生辉,避免了单调和照本宣章。
  四、学生当“主角”,老师当“配角”, 把舞台留给学生
  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学生内部动力只有建立在被高度关注的充分自信上,而且融于民主化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教学中常发现某个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解法特别新颖,对某个问题有独特的见解。这时就应该让学生走上讲台,将他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将他的思维方法和解题策略介绍给其他同学。此时,老师要认真听,以便在学生漏讲、错讲或学生讲解不透彻的地方提醒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说明。给学生一次机会,还老师一份惊喜。每个学生个体都有他独特的天赋与个性,教学最大的资源就是学生本身。只有当学生的潜能被充分激发出来,学习效率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学习的发源之处是学生。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定地尊重学生的需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依靠学生的智慧,这是“生本教育”理论的一个基点,也是“生本教育”实践的一个出发点。
  例如,在讲find oneself doing /done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惯性,把学生当做教学内容的主角,讲了如下一段话。
  On Sunday I got up early,washed my face,had my breakfast in a hurry and after a while,I found myself walking towards the school.让学生体会不知不觉做事的语境。学生的作业太多了,因此I find myself buried in too much homework.学生灿烂的笑容让我明白他们不但明白这个语法,也因为老师对他们的理解而高兴。
  五、释放人格魅力,真诚面对学生,和学生共享人生智慧
  教师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真诚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让人格放出魅力,这是一个老师真正能影响学生的地方。
  高中的学生,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但是他们渴望对人生和社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新视觉和新思维是他们最关注的东西,来自西方的文明,使他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是英语这门课吸引他们的原因之一。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提倡张扬个性,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知识、生命和自由是他们追求和珍惜的财富。老师在讲知识时完全可以说出自己的见解,对一些思想进行梳理,以达到中西汇通,让学生去思考和取舍。
  例如,曾经在课堂上讨论一个话题,Why do we read books?他们兴致盎然。就有些学生说,为了金钱美女。我们最早的教育中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也难怪学生有这样的思想。我没有反驳,但神情肃穆,所说的话如下:
  In my view,we read books in orderto be a whole man ,a useful man ,a learned man and a happy man.Reading makes us think deeply about the world around us.A man who can really read books will never be mentally ill or kill himself even if he is in great trouble. Reading makes real gentlemen .Such a gentleman can be weak in body but he is very great in mind.He will know many things unknown to those who don’tlove reading……
  教室里很静,他们专注的眼神表明他们在思考。我们的下一代,如果仅仅是金钱美女的读书观,那是不完整不成熟的观点。教学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的交流。也许多年以后,他们会忘掉老师所讲的有些知识与技能,但肯定能够记住对它们心灵有所启迪的有影响的话语。老师的一些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和看法,像小小的石子,在他们的心里掀起涟漪,有可能让他们开始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而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吗?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知识和生命的融合,我们就可以寓教于乐,还原教学本该有的生命力。新课改的精髓,也不正是这样的吗?
  参考文献:
  [1]张献臣.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英语教学需要处理的几个辨证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7,(4).
  [2]李盛花.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6).
  [3]付宜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育,2002,(1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立足于对庄子文本的细读,在深入挖掘庄子的道论的哲学体系的基础上,具体地对庄子作品中对其道论的艺术表现手法加以分析和探讨,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明庄子其文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沉的哲思魅力。  关键词:庄子;道论;艺术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4-105-02    在中国文化史上,“百家争鸣”是一个难以超越的巅峰。而庄子,作为当时道家学派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期刊
摘 要:作为五六十年代炙手可热的石油诗人,李季的诗作一贯是本色和质朴的。他本时期的诗歌风格大致上都是充满时代感的,多是感情炽烈的呼号和直白的宣泄。在那个狂飙突进的年代也许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鼓舞和振奋,然而时代感的恣意扩张也削弱了诗歌本身的感染力和厚重度。而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数量繁多的诗作中,亦有深沉蕴藉之作,正是这样的作品,才使得李季的石油诗脱离了打油诗的尴尬,而上升到了一种审美的高度。《我站在祁
期刊
摘 要:晚清到新中国建立这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内,文学作品中的个人意识也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觉醒再到湮灭的过程。这个变迁值得关注,因为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变化,而是跟整个社会状况密不可分的,正因为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现实才造就了文学创作风格的迥异,本文将对此变化作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个人意识;萌芽;觉醒;湮灭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4-130-02    一、萌芽 
期刊
摘 要:公孙龙子是先秦时代的一位哲学家,他的许多著名学说自古以来却被贬为“诡辩”。其实不然,他的思想是一个有着系统的体系,包括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哲学、逻辑学,建立在这些体系的基础上他的理论是源远流长的。他的许多思想反映了语言学方面的许多理论。他的“白马非马”论,较早的提出了语言学中的名实问题,反映了语言中的所指与能指等问题。本文将从白马非马、言语与语言、客体词与概念词、所指与能指等几方面去阐述。
期刊
摘 要:《在酒楼上》创作于1924年2月16日,正值“五四运动”落潮、革命阵营分化、北洋军阀统治异常黑暗的时候,此时鲁迅越来越认识到自己之前所信奉的“个性主义”、“个性解放”、“全面反传统”等思想的弱点,越来越走向对这种思想的怀疑、批判及否定。吕纬甫与鲁迅本人有精神联系,这种联系是在鲁迅当时的现实感受与小说创作时的环境发生的。1924年鲁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变化也深深影响到了此时他的创作。《在酒
期刊
1  整个下午,梁淼都把自己关在屋里,窝在凌乱的黑皮革沙发上发呆。阳光斜斜地从打开的窗户里照进来,照在她手里托着的那块玄石上,石头的反光映过来,刺得她有些眩目,恍惚中,她仿佛看到,有一双诡异的眼睛在石头的那端晃动,目光里似乎带着一种幽怨,又似乎掺着一种诘问,好像在说,还记得吗?记得它叫什么吗?  梁淼翻江倒海,在尘封的记忆里搜索,那些深嵌在心底里的细枝末节,失控似的弹跳出来。  她记得,那是高考成
期刊
摘 要:生命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面对当前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中出现了严重的漠视生命、伤害生命、生命意义感缺失等现象,我们必须建立重视生命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将生命教育融入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通过多方面维度来促进研究生生命意识的提高并帮助研究生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关键词: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维度  文章编号:9
期刊
摘 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只有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才能步入正轨,我国高校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我们必须充分认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站在新的高度,拓展新的思路,采取新的对策,争取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关键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高效管理体制改革
期刊
1  1942年,河南大饥荒,国民党政府依然强征军粮,民众死伤无数。加之日本鬼子加紧占领河南,大半个河南已经沦陷,河南上百万的百姓带领妻儿老小到陕西逃难。白振中的家乡登封县的人也快逃光了,西去的火车上扒满了逃难的百姓,大路上成群结队都是西去逃难的难民,汽车、牛车、架子车,甚至还有一些残兵败将的军车夹杂其中,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逃到陕西去!  白振中带着三个儿子白文、白武、白星和老婆桂兰,每人
期刊
摘 要: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总结了“十一五”以来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提出了“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主要精神、新亮点、新思想,特别是把民生问题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关键词:十七大五中全会;民生;学习  文章编号:978-7-536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