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本質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化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一门知识点繁杂但又富含逻辑性的学科。笔者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探讨了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些方法和体会。笔者认为,授课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渗透至化学教学全过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更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对初中化学进行学习时,学生才刚刚开始提升化学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使得学习理解到更多的化学知识。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接下来教师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学生便会逐步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在课堂当中掌握到更多的知识,不仅如此,还会使学生的化学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得到培养,使得学生的化学成绩日渐提升。
一、逻辑能力培养要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不同于其他的科目,教师在对初中化学展开教学时,教师要更加注重带领学生一起开展化学实验,然而,在开展实验时学生往往更喜欢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这也就是与其他科目相比化学更能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这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借助这一优势,就是要带领学生开展化学实验,从而促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
例如,教师在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化学教材当中已有对这部分内容的说明,然而通过文字与图片无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得到激发,这时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验过程当中去,进一步地促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了这部分知识。接下来,教师就与学生一同开展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然而,教师为什么选择的是这一个实验而不是其他的实验呢?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实验有非常明显的实验现象,再加上并不需要繁琐的实验过程,从而难度系数相对来说不是很高,使得学生亲自演示实验也能获取成功。那么学生在演示实验之前,教师首先要亲自为学生进行实验的演示,学生则需要进行仔细地观看并牢记具体的实验步骤,接下来教师要把相关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告知于学生,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开展实验了,然而学生在演示实验的过程当中,教师则需要在一旁对学生展开观察,以防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误伤自己,直到学生演示完毕实验之后教师才可以放松警惕。然而学生在亲自演示完实验之后,这时的学生便会因为实验成功而对化学学习充满热情,接下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去对化学实验当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进行思考,并把相关的文字表达式写下来。这样学生从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到思考实验现象的过程,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得到培养,进一步的还能使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逐步得到培养。然而,教师在对初中化学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更加注意的是,实验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深刻掌握到更多的化学知识,而并不能让实验去代替整个化学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化学教材与化学实验相结合来对学生展开教学。
二、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直接讲述教学知识,并要求学生记忆知识,就没有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是无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想要在初中化学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并给予学生在教学中思考的空间,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创新初中化学知识教学的方式,以此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从而就能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达到激活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开展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教学前,就可以为学生布置探究实验的课前任务,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合作或独立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构建交流平台,并引导学生在交流平台中交流探究过程和成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并使学生积极地完成探究任务与参与讨论。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探究任务的成果,并让学生交流探究的过程,这样就能使学生讨论出快速完成探究的方式。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入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前任务的探究成果动手实验,并让学生在实验后总结和分析实验,讨论出高效实验的方案。
三、逻辑能力培养要引入一题多解
在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会发现化学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化学问题可能是一个正确的答案,但要想使这一问题得以解决可以找到多种多样的解法,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得到培养。
例如,教师在课堂当中为学生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取氧气?这些方法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呢?”的这样两个问题,然而这个知识点看似基础,但实际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化学知识的归纳能力,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然而这一问题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制取氧气的方法,还要求学生能对这些方法之间所存在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解,因此这样一道看似简单的化学问题,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化学思考空间得到开阔,还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发散化学逻辑思维能力,这时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然而问题的解答过程使得学生的化学思维活动的广度和宽度得到了开拓,接下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对众多的化学问题进行解决时,若用正向逻辑思维并不能使化学问题得到解决,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用逆向逻辑思维来对这一化学问题展开思考。
四、结语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化学教学环节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初步实践认识到,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贯穿于化学的教学活动中,既促使教师勤于思考、精心备课,加强教学内容的协调和整合,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化知识,培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融会贯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卫珍.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2):44.
[2]罗晟.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F06):89.
[3]李牧.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做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Z1):5-7.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对初中化学进行学习时,学生才刚刚开始提升化学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使得学习理解到更多的化学知识。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接下来教师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学生便会逐步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在课堂当中掌握到更多的知识,不仅如此,还会使学生的化学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得到培养,使得学生的化学成绩日渐提升。
一、逻辑能力培养要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不同于其他的科目,教师在对初中化学展开教学时,教师要更加注重带领学生一起开展化学实验,然而,在开展实验时学生往往更喜欢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这也就是与其他科目相比化学更能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这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借助这一优势,就是要带领学生开展化学实验,从而促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
例如,教师在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化学教材当中已有对这部分内容的说明,然而通过文字与图片无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得到激发,这时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验过程当中去,进一步地促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了这部分知识。接下来,教师就与学生一同开展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然而,教师为什么选择的是这一个实验而不是其他的实验呢?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实验有非常明显的实验现象,再加上并不需要繁琐的实验过程,从而难度系数相对来说不是很高,使得学生亲自演示实验也能获取成功。那么学生在演示实验之前,教师首先要亲自为学生进行实验的演示,学生则需要进行仔细地观看并牢记具体的实验步骤,接下来教师要把相关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告知于学生,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开展实验了,然而学生在演示实验的过程当中,教师则需要在一旁对学生展开观察,以防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误伤自己,直到学生演示完毕实验之后教师才可以放松警惕。然而学生在亲自演示完实验之后,这时的学生便会因为实验成功而对化学学习充满热情,接下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去对化学实验当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进行思考,并把相关的文字表达式写下来。这样学生从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到思考实验现象的过程,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得到培养,进一步的还能使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逐步得到培养。然而,教师在对初中化学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更加注意的是,实验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深刻掌握到更多的化学知识,而并不能让实验去代替整个化学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化学教材与化学实验相结合来对学生展开教学。
二、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直接讲述教学知识,并要求学生记忆知识,就没有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是无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想要在初中化学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并给予学生在教学中思考的空间,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创新初中化学知识教学的方式,以此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从而就能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达到激活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开展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教学前,就可以为学生布置探究实验的课前任务,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合作或独立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构建交流平台,并引导学生在交流平台中交流探究过程和成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并使学生积极地完成探究任务与参与讨论。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探究任务的成果,并让学生交流探究的过程,这样就能使学生讨论出快速完成探究的方式。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入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前任务的探究成果动手实验,并让学生在实验后总结和分析实验,讨论出高效实验的方案。
三、逻辑能力培养要引入一题多解
在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会发现化学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化学问题可能是一个正确的答案,但要想使这一问题得以解决可以找到多种多样的解法,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得到培养。
例如,教师在课堂当中为学生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取氧气?这些方法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呢?”的这样两个问题,然而这个知识点看似基础,但实际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化学知识的归纳能力,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然而这一问题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制取氧气的方法,还要求学生能对这些方法之间所存在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解,因此这样一道看似简单的化学问题,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化学思考空间得到开阔,还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发散化学逻辑思维能力,这时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然而问题的解答过程使得学生的化学思维活动的广度和宽度得到了开拓,接下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对众多的化学问题进行解决时,若用正向逻辑思维并不能使化学问题得到解决,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用逆向逻辑思维来对这一化学问题展开思考。
四、结语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化学教学环节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初步实践认识到,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贯穿于化学的教学活动中,既促使教师勤于思考、精心备课,加强教学内容的协调和整合,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化知识,培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融会贯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卫珍.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2):44.
[2]罗晟.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F06):89.
[3]李牧.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做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Z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