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洞经古乐的“民间性”传承模式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u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理洞经古乐又称“南诏古乐”,自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传入、形成与发展,已跨越千年历史。白族人民赋予洞经古乐崇高的价值信仰以及朴素的生命哲学,留下大量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素材。村民在日常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房诞落成等仪式中,都会邀请到古乐团的现场“做会”,或为尊神的祈福,或为亡灵的超度,或为福运的感恩,其对于洞经古乐类似于宗教般的神圣信仰,让洞经古乐在民间形成了自发的追随者和传授者。“民间性”的存在与传承,是洞经古乐艺术的灵感和来源,也是其在外来文化裹挟中依然保留了自身纯碎性而能够生存和发展
其他文献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整体持认同态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怀有强烈的期待。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教育受其民族文化因素影响明显,对某些理想信念的内涵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