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桔灯》点燃正能量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ter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后的青山,像泪洗过的良心。”这是冰心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从初识冰心的笔名,便对这位女作家产生了莫名的好感,似乎如清泉温润的名字,如同她的文字,一直透出一股正面的能量,如《小桔灯》一样,如我们教师坚守的岗位职责一般,给读者也好,给学生也罢,一丝暖暖的微亮,一点指路的标识。
  《小桔灯》创作于1957年。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记叙了十二年前即1945年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去重庆郊外寻访朋友时偶遇的一件往事。访友不遇,“我”便留在乡公所楼上等她。不久,来了一位八九岁的小姑娘,要用乡公所的电话为生病的母亲叫医生。“我”热心的帮助她打通了电话,并关切的询问到小姑娘的家就住在山下那颗大黄果树下。朋友久等未回,“我”从窗外看见山下浓雾迷蒙中小姑娘的家,便决定去探望小姑娘及她生病的母亲,临走时在楼下买了几个大红桔子带上。到了小姑娘家,映入眼帘的是小姑娘家窘困的家境和重病在床的母亲。小姑娘的父亲出门不在家,后文交代是因为常替医学院几个有共产党嫌疑的学生送信遭到当局的抓捕而下落不明。面对这一切,小姑娘没有灰心,没有畏惧,悉心的照顾着病重的母亲,还懂事的安慰“我”,叫我不要担心。临别时,小姑娘用大红桔皮为“我”麻利的制作了一盏灵巧的小桔灯,照亮“我”上山的路。这样的从容镇定和勇敢乐观感染了“我”,更鼓舞了“我”,“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全文仅1600多字,却焕发出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语言朴素洗练,情感深挚含蓄,风格细腻温婉,主旨蕴藉隽永,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文学艺术的使命在于创造出各式各样美的形象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冰心的散文《小桔灯》中的主人公小姑娘,是一个极为平凡、贫苦的农家少女,而她的所言所行却无处不蕴含着内在的美——心灵美,情操美。作者通过精巧的、别开生面的艺术构思,十分真实而生动地刻划了小姑娘这一美好、感人的艺术形象。      首先,《小桔灯》之“美”,美在选材上能够“以小见大”,“平中见奇”。作者善于从看似寻常的事物中发掘出不寻常的意义,从一滴水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冰心把山村小姑娘、不起眼的小桔灯、小姑娘照看生病的妈妈和做灯送客这些十分普通平凡的人、物、事,放在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在国民党的陪都重庆、光明与黑暗正在作生死搏斗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上,从而开掘出“人民在受苦,也在反抗,在盼望,盼望着革命胜利的曙光”这一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主题。《小桔灯》只有一千五百多字的短小篇幅,却包容着如此深刻的寓意,真可谓是一篇玲珑剔透、回味无穷的散文佳作。      其二,《小桔灯》之美,美在立意的深刻新颖。作者选取小姑娘“打电话”、“照看妈妈”、“巧制小桔灯”等三件事,如果仅只表现小姑娘的“早熟、能干、心地善良、珍重感情”这样一个主题,也是能够成立的。然而作者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站在特定的时代的高度来挖掘这一平凡题材的深刻含义,揭示生活的真谛。因此,《小桔灯》的主题提炼得深刻而新颖。作者紧接着叙事之后的一段抒情文字,直抒胸臆,真切自然,是对前面叙事的归结和深化,是全篇的点睛妙笔。
  其三,《小桔灯》之美,美在其结构处理的明暗相济。初读《小桔灯》,似觉其结构平淡无奇,但仔细推敲,则会发现它的精妙之处。冰心善于精心地组织材料,把各种材料都放置在最适当、最能发挥其效用的地方。《小桔灯》结构的突出特点,即是明线与暗线的互相交替运用,这种结构处理使文章增加了立体感,而不同于那种一般化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的平面结构。“我”与小姑娘的交往,小姑娘的音容举止是明线,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始终让这一明线处于主导地位;小姑娘的爸爸王春林及一家人与医学院的学生的关系,则是暗线,作者运用了侧面描写,直到文章收尾,方令读者恍然省悟其中的奥秘。其暗线对明线起了陪衬和补充说明的作用。明暗相济,缺一不可,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这种立体的艺术结构使全文平添了美感,使读者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情趣。      其四,《小桔燈》之美,美在对人物形象的白描式勾勒。小姑娘是作者倾全部感情、着力表现的中心人物。在全文五分之四的篇幅里,作者运用中国传统的白描手法,抓住人物最富有特征的言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寥寥数笔,便将一个早熟、镇定、勇敢、乐观、纯真善良、富于内在美的中国农村贫苦少女的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宛若塑像一般,很有立体感。她那贫寒的外貌,令人同情;“我”和她攀谈,进而感到她的懂事、可爱;“我”到她家探访,她沉静有礼地接待;她乐观地“笑谈”那寒酸的年夜饭,深思般地解释爸爸的下落;熟练、敏捷地制作小桔灯;热情地送客;特别是对光明未来的自信,……这一切,衣着、外貌、言谈、举止,都只有在“这一个”抗日战争年代的、饱经生活磨难的山村小姑娘的身上才能具备,再不能有第二个了。她是那样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感情,她的形象仿佛开放在荒野中的一朵散发着清香的野菊花,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五,《小桔灯》之美,美在运用了相互衬托、交相辉映的表现手法。首先,小姑娘的言行是通过“我”的观察表现出来的,而“我”的感受也伴随着对小姑娘的描写而逐步流露,“我”的感情也伴随着对她的了解而不断升华,由初遇的“同情”,到了解后的“可爱”,直到最后告别时的“敬佩”。“我”的感受有力地衬托了主人公形象的可爱,心灵的美好、高尚。
  重读冰心的《小桔灯》不仅让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了更多的温暖和明亮,也是值得其他同仁们再去重温冰心作品集的。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保证人才质量,确定人才符合企业需求,就要采取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首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概述,阐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式,提出了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主要分析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等数学改革方式和思路,比如说,加强案例教学强化应用,增加实践教学促进知行合一。  关键词:高等数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人
期刊
摘 要: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高质量,以及德国公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该模式在我国十多年的实验研究,本文重点对德国双元制的若干方面进行论述,希望有助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关键词:双元制;现代学徒制  双元制(也称双轨制或二元制)是德国实行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德国有80%的年轻人是通过接受过双元制教育而走上工
期刊
摘 要: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很多学生感到写作文非常难,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他们无法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因此,如何让枯燥乏味的写作使学生感兴趣呢?这时,教师就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感受到活动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  关键词:少年宫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  一直以来,大多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却很少利用学生亲身参与的活动来对他们写作能力的
期刊
摘 要:针对泸天化股份公司甲醇装置主要生产设备C0201第一废热锅炉在甲醇装置开车运行期间泄漏较为严重,对A台换热外管进行全面更换。  关键词:第一废热锅炉;换热外管;更换;刺刀管与管帽间距  一、转化气第一废热锅炉是泸天化股份公司甲醇装置主要生产设备之一。在甲醇装置开车运行期间,发现C0201A和C0201B两台废热锅炉泄漏较为严重,股份公司对甲醇装置进行了停车抢修,经检查发现以上2台废热锅炉的
期刊
摘 要:在现代社会制度之下,社会经济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为学生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媒介和动力,很多学生自身的购物理念不断升级,也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一些学生会出现攀比、炫耀这些不良的消费心理,对学生良好消费理念的养成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所以,针对此种发展问题,笔者在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主要以中学生不良购物消费问题为切入点,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
期刊
香港之旅—Day1  为了赶早上八点钟到香港的飞机,我四点就起床了,这真是我人生中起得最早的一次。我们乘坐出租车到了机场,爸爸因为脚不好,坐着轮椅,我和妈妈推着他,在机场艰难前行。飞机起飞后,我看了一个半小时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又小睡了半小时,终于抵达香港。  入住酒店后,我们就出发去迪士尼乐园了。这时已是下午,人不是很多。进入乐园后,首先就是美国小镇,这里商店林立,卖的东西可真多呀!有毛绒玩
期刊
摘 要:笛卡尔是近代欧洲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也是哲学界重要的开创者。他是第一个成立了比较完整的一套哲学思想。本文结合着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相关的哲学性质展开了相关的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观念  前 言:  众所周知,笛卡尔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哲学家,笛卡尔推进了欧洲近代哲学史的发展,是欧洲哲学史上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在哲学上还提出了审视哲学史新视角的观念。在笛卡尔
期刊
摘 要:1995年,国家教委《关于大力办好普通高级中学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各地可以举办少量外语、体育、艺术以及加强某一学科的特色学校或特色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关键词:农村教育;特长生;训练  为顺应这个要求,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但对经济比较贫穷落后的山区农村来说,在体育硬件设施比较欠缺的情况下,如何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国家,优秀的民俗文化也是经过上千年延续、传承下来的民族精华,在建设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文化的过程中,优秀民俗文化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民族传承、延续的象征,与新农村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因此,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强建设有优秀民俗文化的乡镇文化,积极开拓创新,对优秀的民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本文主要就优秀民俗文化传承与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理清
期刊
设计思考:  一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叫《乌鸦喝水》,这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寓言故事,故事描写了一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可是同样在《伊索寓言》中,还有另外一篇关于乌鸦的经典故事——《狐狸和乌鸦》,这里的乌鸦却是截然不同的形象。我突然有个想法,能不能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讲,让孩子们通过对比去发现故事中乌鸦的不同,从而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乌鸦喝水》所在单元的阅读能力培养目标是:初步培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