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常见病害的诊断及防治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umiu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霜霉病的诊断和防治
  1.1霜霉病的诊断 霜霉病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它只寄生在活的寄主植物器官内吸取营养,属活物寄生类型,不能进行培养。初发病时,病斑呈多角形,叶片病斑为黄绿色或褪绿,随着病情加重,色泽变为黄色或黄褐色。发病后期,病部色泽为褐色,形成坏死斑,病斑对着阳光无透光。但是,黄瓜霜霉病色泽整个变化过程受大气温度的影响,温度低时病菌新陈代谢作用缓慢,病状轻,黄绿的色泽变化扩展慢;当温度在20℃~24℃时,病菌新陈代谢作用加强。因此,黄瓜霜霉病需要在叶片初发病时进行鉴定。
  1.2霜霉病的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较抗病的品种有津研系列、津优系列等。如津春4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培育的第三代优良黄瓜品种,产量高,品质优,具较强的抗病能力;育苗地与生产地隔离,及时清除田间病株;选择地势较高,利于排水的田块,施足底肥,生长期适当追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结瓜前少浇水、勤中耕,提高地温,减少水分损失;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2.细菌性角斑病的诊断和防治
  2.1角斑病的诊断 发病叶片上的病斑是多角形的,但病菌不是专性寄生菌,能够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培养,属兼性腐生类型。病菌从体外进入黄瓜叶片,将组织破坏致死后,才能摄取植株体内的养分,进行寄生生活。因此,坏死斑早期常在叶片上出现,初呈淡黄色,再变为黄褐色或灰白色,最后干枯、破裂,这种病斑色泽变化过程,反映了病菌的寄生性特点。此外,病菌在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也受温度的影响。诊断叶片上的病斑是否为角斑病时则应以中后期叶片病斑为主。
  2.2角斑病的防治 种子消毒,用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氯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4%次氯酸钠20倍液浸种,或直接用50℃温水浸种;选择无病土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作为底肥,忌偏施氮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大棚栽培早春少浇水,多中耕,提高棚温,早晚通风,降低空气湿度,缩短结露时间,加强田间排水。
  3.炭疽病的诊断和防治
  3.1炭疽病的诊断 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棚内湿度大时,病斑呈淡灰色至红褐色,外围晕圈黄色,略呈湿润状,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主蔓及叶柄上病斑是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褐色,严重时病斑连接包围主蔓,致植株枯死。
  3.2炭疽病的防治 预防病害发生可实行3年以上轮作倒茬和床土消毒;棚室内要加强温湿度管理,做好通风排湿工作,使棚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下;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其他文献
用6种催花剂对3种丽穗凤梨进行了催花试验,明确了不同催花剂的催花结效和3种丽穗凤梨对催花剂反应的差别.
阳光能提高苗床内温度,能使秧苗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并具有杀菌作用。苗床内阳光充足,则秧苗一般发育得较为粗壮。由于蔬菜育苗时间多在冬季和早春,此时光照时间较短,光照强度较弱
目的评价新型抗凝药(NOACs)对亚洲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脑卒中的预防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制定相应的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Pub
根据近年来对杭州地区草坪植物绿化特性的观察,对4种草坪植物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形态的观赏性看,4种草坪植物以马尼拉为最好,狗牙根次之;从绿色期、耐荫性、耐寒性方面来看,高
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党和政府为全面推动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每年特组织高校大学生或者是其他的教职人员到偏远贫困地区支教。声乐课程作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