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u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透过语言文字去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多途径培养学生的能力与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竞争机制,评选语文学习积极分子,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每日组织一位"小老师"领读,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2)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二、联系生活教做人
  语文教学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陶冶学生的心灵。汉语言文字不仅积淀着中华五千年文化,同时,闪烁着中华悠久的传统文明的独特光芒。每一篇课文无不浸透着真、善、美,还赋予了浓郁的民族情结。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在做到开放式个性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根据眼前的生活情景,产生各种各样的个人理解,无可厚非,教师应及时地澄清学生认识上的混乱,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有用的人,要以他是否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为标准来判断。
  学生在迷惑不解、茫然不清之时,教师若不能给予清晰明白的引导,将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
  三、教学语言人情味
  语文教学应运用具有生活人情味的语言。教师的语言或明快或委婉或诙谐,因人而异,但言语运用应礼貌得体,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使双方都保持愉快的心境。如,同一句话“你真听话!”就因声高、语调、语态的不同,分别带有赞扬、挖苦、讥讽、敷衍之意。因此,使用生活味浓重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生活化最基本的要求。
其他文献
北宋游士虽数量不小且引起了官方关注,但尚未形成一个足以影响其他社会阶层生活的新阶层。南宋孝宗以后,“什百为群”的游士,已然成为士大夫乃至朝廷官方的对立面,成为政治、军事
The control of cooling power is very important to introduce desired properties. Usually, higher the cooling rate higher the quench hardness and distortion and t
一、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对于教师和学生,这都成为了一个困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毫无趣味,教师也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象征性地上作文课。尤其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训练与中考的内容相联系;中考作文的标准也成作文的要求。时间久了,写作就成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作文教学的效果低微,因此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我们要改变
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遣策所记"乐人之器"是研究我国古代音乐的宝贵材料,自刊布以来,虽经学者多方研究,仍有一些难字未能释出。经过重新考察发现,本段简文首句"一(肆)坐歬(栈)钟"之"坐"字
“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教学的核心任务应是使学生掌握由已知世界进入未知世界的开门钥匙,即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而智力能力的核心便是思维能力。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任何思维的成长和进步,那么无论学生对知识点的背诵是多么娴熟,这样的教学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该利用学科优势这个平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就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