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广播电视设备状态直接影响着整个广播电视台所有节目的录制、编辑、播出过程的正常运行。怎样对各种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及维护、保证机器在稳定正常的状态下工作,对于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来说是致关重要的。因此,我认为加强管理,不断地对设备进行科学的保养与维护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设备;技术
作为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担负着全台的节目录制、设备管理、维护及两个频道节目播出的重要工作。在积极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日常维护手段:将设备的管理、维护、使用过程与新闻的制作流程紧密的融合起来,管理维护提前于使用环节,动态的跟踪每一个设备的使用情况,建立内部与外部的设备维护机制等,以此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为优秀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人员管理
我们严格管理,制定出《机房卫生制度》、《值机员考核细则》、《值机员岗位职责》、《设备缺损登记》、《设备故障登记》等相关制度。对内部人员的职责和编辑记者的操作进行约束和规范,对设备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故障做到详细的记录,及时报修。同时,坚持每周二内部例会,总结上周设备使用情况,安排下周工作,对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与交流。对本部门新来人员坚持老同志传帮带及轮岗,使新来的技术人员可以很快熟悉工作环境,尽快的对本台的各种设备做到熟悉操作,对常见故障可以及时定位和排除,使每个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得到提高。实践证明,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但使机房工作井然有序,也保障了设备在超高使用率下,低故障运行。同时,完善的培养人的办法,使我们技术队伍不但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且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我们的各种设备也发挥了最佳性能。
二、设备维护
〈一〉管理流程优化方案设计,与前期流程的对比
在模拟设备时期,节目量少、制作要求不高的条件决定了广播电视台设备数量不多且种类单一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的被动管理模式已经可以平衡设备出勤率与节目制作能力之间的矛盾。
目前: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拥有FM989、FM906和BNTV-1、BNTV-2汉语、民语广播电视两套节目;节目也从以前的单一的时政新闻发展为今天的新闻、社教片、西双版纳热线、异地直播、宗艺类节目等融合复杂的内容。制作这些节目对设备的出勤率要求很高,提高出勤率就意味着降低设备的故障率、缩短故障设备的处理时间。
〈二〉管理流程具体实施方案
1、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充分掌握设备数据
由于以前广播电视台设备数量较少,且种类单一,设备的详细数据仅靠技术人员记忆,而没有以书面的形式存档。随着设备的增多,技术 人员对设备参数的掌握出现了混淆,甚至遗忘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组织了大量人力,对广播电视台在用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建立了设备档案库;同时,建立了档案管理机制,对新进设备也建立了相应的档案袋。这些档案资料包括:设备的操作参数、使用说明书、设备配件、设备驱动程序等等。由于设备资料的详细,技术人员在故障时,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得出处理方案,这个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而且对于处理质量的提高也大有好处,目前,管理流程的内部修复环节已能够处理大部分设备故障。
2、重视日常维护、降低故障率
经过长期的工作总结,我们认为良好的日常维护是降低设备故障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技术中心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十分重视设备的保养,每天必须对在库设备进行除尘、防潮、防霉等处理。这样的方法,使得技术工作时间平摊于整个工作时间中,避免出现“农忙”和“农闲”现象。解决了以往故障发生时手忙脚乱,加班加点的问题,也为缩短故障处理时间带来了便利。
3、建立设备预约、故障预警与使用情况反馈制度、对设备动态进行跟踪
以往的设备管理与设备使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管理者和使用者只有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才进行沟通。由于沟通不充分,在设备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即影响了设备管理的效率又影响了节目制作用的质量。
为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建立了管理者和使用者充分沟通的机制,即:设备使用前,由设备使用中心值班主任开出设备预约单,技术中心则按单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设备可以工作后,再配发机器;如果某一台设备具有较小的故障,但又不影响正常使用,则在配发设备时,告知使用者故障所在和注意事项,做到管理者与使用者心里有数;设备归还时,使用者应该向管理者反馈设备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处理故障。
4、对每一个设备建立故障处理日志,提高故障处理能力。
根据我们的总结,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往往是旧故障重复发生的概率大于新故障发生的概率。因此,我们对每一个设备都建立了故障处理日志。在日志上,详细的记录了某一设备发生故障时的表现形式、故障原因、处理方法、处理效果等。在故障发生后,通常都能从日志上寻找到解决方法。这个日志通常是技术中心快速处理设备故障的重要保证。也是判断是否送外部修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5、建立内部外部相结合的设备修理体系,及时处理故障
众所周知广播电视台使用的各种录像机、攝像机、录音机、广播直播车等均是价格不菲,使用率极高的设备。同时也是一种高度精密而复杂的光机电原理并存的混合体。它既有当今最新的电子电路技术,也有精确的机械原理。作为这种自动化程序很高的设备,由于使用金属磁带围绕着调整动转的磁鼓和主导轴运动,极易引起各种机件磨损,造成精度下降。由于电路老化、环境影响、人为因素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且有些是我们无法处理的。在以往的管理流程中,往往是将设备发回生产厂家进行修理。这种方法无疑即提高了时间成本又增加了经济开销。
以反复考察云南地区广播电视台设备修理情况之后,我们分别与sony设备和松下设备云南特约维护商签订了对sony设备和松下设备的保修合同。合同规定:维护商每年必须定期派专业人员到我台进行设备保养、调试和检修;对临时出现故障的设备,维护商必须尽快提出解决方案并反馈信息,不能影响日常采编工作。
两级维护机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经济开销之内,对设备的维修发挥最大的效能。使我台的摄像设备和编辑设备始终保护良好的工作状态,最大限度的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设备;技术
作为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担负着全台的节目录制、设备管理、维护及两个频道节目播出的重要工作。在积极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日常维护手段:将设备的管理、维护、使用过程与新闻的制作流程紧密的融合起来,管理维护提前于使用环节,动态的跟踪每一个设备的使用情况,建立内部与外部的设备维护机制等,以此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为优秀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人员管理
我们严格管理,制定出《机房卫生制度》、《值机员考核细则》、《值机员岗位职责》、《设备缺损登记》、《设备故障登记》等相关制度。对内部人员的职责和编辑记者的操作进行约束和规范,对设备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故障做到详细的记录,及时报修。同时,坚持每周二内部例会,总结上周设备使用情况,安排下周工作,对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与交流。对本部门新来人员坚持老同志传帮带及轮岗,使新来的技术人员可以很快熟悉工作环境,尽快的对本台的各种设备做到熟悉操作,对常见故障可以及时定位和排除,使每个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得到提高。实践证明,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但使机房工作井然有序,也保障了设备在超高使用率下,低故障运行。同时,完善的培养人的办法,使我们技术队伍不但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且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我们的各种设备也发挥了最佳性能。
二、设备维护
〈一〉管理流程优化方案设计,与前期流程的对比
在模拟设备时期,节目量少、制作要求不高的条件决定了广播电视台设备数量不多且种类单一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的被动管理模式已经可以平衡设备出勤率与节目制作能力之间的矛盾。
目前: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拥有FM989、FM906和BNTV-1、BNTV-2汉语、民语广播电视两套节目;节目也从以前的单一的时政新闻发展为今天的新闻、社教片、西双版纳热线、异地直播、宗艺类节目等融合复杂的内容。制作这些节目对设备的出勤率要求很高,提高出勤率就意味着降低设备的故障率、缩短故障设备的处理时间。
〈二〉管理流程具体实施方案
1、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充分掌握设备数据
由于以前广播电视台设备数量较少,且种类单一,设备的详细数据仅靠技术人员记忆,而没有以书面的形式存档。随着设备的增多,技术 人员对设备参数的掌握出现了混淆,甚至遗忘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组织了大量人力,对广播电视台在用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建立了设备档案库;同时,建立了档案管理机制,对新进设备也建立了相应的档案袋。这些档案资料包括:设备的操作参数、使用说明书、设备配件、设备驱动程序等等。由于设备资料的详细,技术人员在故障时,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得出处理方案,这个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而且对于处理质量的提高也大有好处,目前,管理流程的内部修复环节已能够处理大部分设备故障。
2、重视日常维护、降低故障率
经过长期的工作总结,我们认为良好的日常维护是降低设备故障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技术中心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十分重视设备的保养,每天必须对在库设备进行除尘、防潮、防霉等处理。这样的方法,使得技术工作时间平摊于整个工作时间中,避免出现“农忙”和“农闲”现象。解决了以往故障发生时手忙脚乱,加班加点的问题,也为缩短故障处理时间带来了便利。
3、建立设备预约、故障预警与使用情况反馈制度、对设备动态进行跟踪
以往的设备管理与设备使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管理者和使用者只有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才进行沟通。由于沟通不充分,在设备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即影响了设备管理的效率又影响了节目制作用的质量。
为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建立了管理者和使用者充分沟通的机制,即:设备使用前,由设备使用中心值班主任开出设备预约单,技术中心则按单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设备可以工作后,再配发机器;如果某一台设备具有较小的故障,但又不影响正常使用,则在配发设备时,告知使用者故障所在和注意事项,做到管理者与使用者心里有数;设备归还时,使用者应该向管理者反馈设备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处理故障。
4、对每一个设备建立故障处理日志,提高故障处理能力。
根据我们的总结,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往往是旧故障重复发生的概率大于新故障发生的概率。因此,我们对每一个设备都建立了故障处理日志。在日志上,详细的记录了某一设备发生故障时的表现形式、故障原因、处理方法、处理效果等。在故障发生后,通常都能从日志上寻找到解决方法。这个日志通常是技术中心快速处理设备故障的重要保证。也是判断是否送外部修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5、建立内部外部相结合的设备修理体系,及时处理故障
众所周知广播电视台使用的各种录像机、攝像机、录音机、广播直播车等均是价格不菲,使用率极高的设备。同时也是一种高度精密而复杂的光机电原理并存的混合体。它既有当今最新的电子电路技术,也有精确的机械原理。作为这种自动化程序很高的设备,由于使用金属磁带围绕着调整动转的磁鼓和主导轴运动,极易引起各种机件磨损,造成精度下降。由于电路老化、环境影响、人为因素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且有些是我们无法处理的。在以往的管理流程中,往往是将设备发回生产厂家进行修理。这种方法无疑即提高了时间成本又增加了经济开销。
以反复考察云南地区广播电视台设备修理情况之后,我们分别与sony设备和松下设备云南特约维护商签订了对sony设备和松下设备的保修合同。合同规定:维护商每年必须定期派专业人员到我台进行设备保养、调试和检修;对临时出现故障的设备,维护商必须尽快提出解决方案并反馈信息,不能影响日常采编工作。
两级维护机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经济开销之内,对设备的维修发挥最大的效能。使我台的摄像设备和编辑设备始终保护良好的工作状态,最大限度的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