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实施对策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ibu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管理工作则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保证教学工作具有科学而良好的运行机制,这既是我们广大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要想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就必须充分认识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深刻理解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目的与基本方法。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与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要保证这一任务与目的的顺利完成与实现,就必须建立健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这对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形成教学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
  
  要使教学管理符合教学规律,就必须在探索、发现、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体现教学规律要求的各种教学管理规定,建立健全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是高校各项管理制度的主体,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基础,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基本保证。为此应建立以下教学规章制度体系:
  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称专业教学计划),以及院、系反映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各种规章制度;
  二是课程教学大纲以及有关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文件;
  三是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学生等教学管理要素的制度与规定。只有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上教学规章制度体系,才能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也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教学管理的随意性,从而形成教学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
  
  实施严格规范的教学过程管理,确保教学管理的核心工作顺利进行
  
  教学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只是为科学的教学管理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工作基础,而要使这些规章制度发挥实效,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实施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它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确保较好的教学质量。它包括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日常管理。
  严格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必须要做到:
  一要以培养目标和教学规章制度作为管理的基本依据,严格按制度办事,坚持原则,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要坚持管理的经常性和连贯性。教学活动是动态连续的过程,教学管理工作也应该是连续不间断的,不应该时紧时松。
  三要强化常规教学检查,加强考核与评估。在教学过程管理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型教学工作的要求,依据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和考评。
  
  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是贯彻高校办学指导思想、落实教学工作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而能否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队伍的职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可见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重大意义。
  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高校管理工作是业务性很强的管理科学,兼职和代职显然难以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学校要在可能的条件下,把高素质的人才吸收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同时在引进和调配人员时应充分考虑职称、年龄、知识能力、学历等因素,以建设一支数量合适、结构合理、工作情绪饱满、知识能力互补、群体效能较高的教学管理队伍。
  其次,学校要对教学管理人员制订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给教学管理人员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去进修和参加培训,使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学习一些教学管理方面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经验,并适当的开展教育调查、分析、研究和总结工作,在实践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再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另一方面要给教学管理工作以应有的重视,对教学管理人员在评优、培训等方面应与教学人员平等对待。
  
  采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管理的高效化
  
  在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也是一种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性工作。过去往往过分注重教学的过程管理,相对忽视了目标管理,致使教学管理缺乏创新和特色,管理方法呆板、僵硬。现在我们应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方法,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广泛吸收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促使教师评学、督导评教和学生评教取得实效。高校还应借助校园网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努力做到信息化的理念、制度和软硬件环境的优化整合,实现学生注册、选课、成绩管理、课务安排、教师管理、考试管理、学生评教、教室管理、教材管理的信息化,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高效率。
  总之,在教学管理中,只有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严格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并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在强化教学管理的同时,还必须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使教学管理能够发挥真正的实效,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其他文献
特色大学是指在长期的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社会承认的具备明显区别于其他大学稳定的特点的大学。当然,区别本身并不等于特色,只有这种区别成为被广泛认同的优势,且这种优势达到其他大学短时期内难以企及的程度时,才构成一所大学的特色。我们知道,了解特色大学是构建特色大学的前提和基础。    特色大学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为了进一步了解特色大学,就有必要探讨大学特色的构成要素,因为大学的特色是特色大学的标
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经过五十多年的探索,特别是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管理体制,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在回顾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应感到目前研究生招生管理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它制约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使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更加符合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中的问题    1.研究生招生的集权化管
一所好的学校,能成为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校舍、质量等表面的因素吸引人,更主要是由于她的传统、氛围等内在因素所散发出的魅力令人钦佩。学生家长是否愿意将孩子送到学校求学,首先是冲着学校优良的“育人环境”而来。“育人环境”即为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而学校文化得以传承,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学校文化管理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    学校文化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学校文化管理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时的全身骨显像表现及其与疾病的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血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与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聘用制改革成为地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但是从近几年聘用制改革的实行情形来看,由于地方高校地理位置偏僻、建设资金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聘用制改革进展缓慢。如何更好地推进聘用制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进而提高地方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地方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地方
目的:  了解儿童癫痫的临床特点,分析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积极预防发病,指导个体化治疗。  方法:  收集2016年至2017年间分别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