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管理工作则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保证教学工作具有科学而良好的运行机制,这既是我们广大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要想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就必须充分认识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深刻理解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目的与基本方法。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与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要保证这一任务与目的的顺利完成与实现,就必须建立健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这对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形成教学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
要使教学管理符合教学规律,就必须在探索、发现、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体现教学规律要求的各种教学管理规定,建立健全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是高校各项管理制度的主体,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基础,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基本保证。为此应建立以下教学规章制度体系:
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称专业教学计划),以及院、系反映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各种规章制度;
二是课程教学大纲以及有关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文件;
三是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学生等教学管理要素的制度与规定。只有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上教学规章制度体系,才能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也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教学管理的随意性,从而形成教学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
实施严格规范的教学过程管理,确保教学管理的核心工作顺利进行
教学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只是为科学的教学管理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工作基础,而要使这些规章制度发挥实效,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实施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它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确保较好的教学质量。它包括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日常管理。
严格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必须要做到:
一要以培养目标和教学规章制度作为管理的基本依据,严格按制度办事,坚持原则,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要坚持管理的经常性和连贯性。教学活动是动态连续的过程,教学管理工作也应该是连续不间断的,不应该时紧时松。
三要强化常规教学检查,加强考核与评估。在教学过程管理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型教学工作的要求,依据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和考评。
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是贯彻高校办学指导思想、落实教学工作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而能否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队伍的职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可见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重大意义。
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高校管理工作是业务性很强的管理科学,兼职和代职显然难以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学校要在可能的条件下,把高素质的人才吸收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同时在引进和调配人员时应充分考虑职称、年龄、知识能力、学历等因素,以建设一支数量合适、结构合理、工作情绪饱满、知识能力互补、群体效能较高的教学管理队伍。
其次,学校要对教学管理人员制订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给教学管理人员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去进修和参加培训,使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学习一些教学管理方面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经验,并适当的开展教育调查、分析、研究和总结工作,在实践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再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另一方面要给教学管理工作以应有的重视,对教学管理人员在评优、培训等方面应与教学人员平等对待。
采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管理的高效化
在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也是一种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性工作。过去往往过分注重教学的过程管理,相对忽视了目标管理,致使教学管理缺乏创新和特色,管理方法呆板、僵硬。现在我们应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方法,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广泛吸收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促使教师评学、督导评教和学生评教取得实效。高校还应借助校园网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努力做到信息化的理念、制度和软硬件环境的优化整合,实现学生注册、选课、成绩管理、课务安排、教师管理、考试管理、学生评教、教室管理、教材管理的信息化,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高效率。
总之,在教学管理中,只有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严格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并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在强化教学管理的同时,还必须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使教学管理能够发挥真正的实效,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形成教学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
要使教学管理符合教学规律,就必须在探索、发现、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体现教学规律要求的各种教学管理规定,建立健全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是高校各项管理制度的主体,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基础,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基本保证。为此应建立以下教学规章制度体系:
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称专业教学计划),以及院、系反映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各种规章制度;
二是课程教学大纲以及有关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文件;
三是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学生等教学管理要素的制度与规定。只有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上教学规章制度体系,才能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也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教学管理的随意性,从而形成教学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
实施严格规范的教学过程管理,确保教学管理的核心工作顺利进行
教学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只是为科学的教学管理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工作基础,而要使这些规章制度发挥实效,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实施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它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确保较好的教学质量。它包括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日常管理。
严格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必须要做到:
一要以培养目标和教学规章制度作为管理的基本依据,严格按制度办事,坚持原则,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要坚持管理的经常性和连贯性。教学活动是动态连续的过程,教学管理工作也应该是连续不间断的,不应该时紧时松。
三要强化常规教学检查,加强考核与评估。在教学过程管理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型教学工作的要求,依据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和考评。
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是贯彻高校办学指导思想、落实教学工作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而能否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队伍的职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可见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重大意义。
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高校管理工作是业务性很强的管理科学,兼职和代职显然难以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学校要在可能的条件下,把高素质的人才吸收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同时在引进和调配人员时应充分考虑职称、年龄、知识能力、学历等因素,以建设一支数量合适、结构合理、工作情绪饱满、知识能力互补、群体效能较高的教学管理队伍。
其次,学校要对教学管理人员制订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给教学管理人员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去进修和参加培训,使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学习一些教学管理方面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经验,并适当的开展教育调查、分析、研究和总结工作,在实践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再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另一方面要给教学管理工作以应有的重视,对教学管理人员在评优、培训等方面应与教学人员平等对待。
采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管理的高效化
在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也是一种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性工作。过去往往过分注重教学的过程管理,相对忽视了目标管理,致使教学管理缺乏创新和特色,管理方法呆板、僵硬。现在我们应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方法,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广泛吸收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促使教师评学、督导评教和学生评教取得实效。高校还应借助校园网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努力做到信息化的理念、制度和软硬件环境的优化整合,实现学生注册、选课、成绩管理、课务安排、教师管理、考试管理、学生评教、教室管理、教材管理的信息化,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高效率。
总之,在教学管理中,只有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严格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并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在强化教学管理的同时,还必须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使教学管理能够发挥真正的实效,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