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尊重意识的现状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oy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三到六年级的148位小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研究小学儿童的尊重意识的现状。结果表明:(1)小学生认为尊重就是有礼貌,尊重原因是平等重视。不同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小学生的尊重意识是不同的,并且认为长者更应该被尊重。(2)小学生的尊重意识是由单向尊重向双向尊重发展的,并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对此结论的归因分析:(1)传统道德教育的缺失 (2)文化现代化和社会变化的冲击 (3)社会交往方式的多元化 (4)小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
  关键词: 小学生 尊重意识 归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一、 问题的提出
  皮亚杰提出,尊重可以表示对权威的单向服从,也可以表示与他人的互惠情感。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由他律走向自律,尊重也相应地由对权威的单向尊重走向与友伴的平等的相互尊重,并且相互尊重是自律道德的重要标志。在交互作用的背景下,个体有机会考虑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并能够整合各种观点,使儿童能够摆脱自我中心主义,理解人与人之间共存的社会关系,从而逐渐习得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技能,成功地解决冲突,这样才可能平等互惠地尊重他人。①
  尊重是人与人友好交往及相处的前提。要学会怎样与他人交往及相处,首先就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尊重他人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儿童的道德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所应该并且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它可以帮助个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拥有和谐健康的社会生活。
  二、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杭州市某所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各随机抽取一个班级,共148人,得到有效问卷145份,回收率为97.97%。其中三年级30人,平均年龄为9.63岁;四年级38人,平均年龄为10.39岁;五年级32人,平均年龄为11.23岁;六年级45人,平均年龄为12.31岁;男生80人,女生65人。
  2.研究工具
  自己编制(参考前人设计的问卷)②的小学生尊重意识的调查问卷:问卷中的问题有3题是完全封闭的选择题,如:你觉得尊重别人就是__。□有礼貌 □对别人好 □不干涉别人 另外3题是综合了开放式与封闭式的问题,即在选择答案之后还要回答为什么,如:你尊重你的父母吗?为什么?□尊重 □不尊重 尊重是因为__ 不尊重是因为__ 一共有6个问题。前2题是在一般的人际关系背景下提出的,后面的3题是在具体的人际关系(父母、老师、朋友)的情况下提出的,最后1题分两个小题,是对小学生尊重需要及其方向的测试。
  3.研究步骤
  (1) 问卷的编制和施测
  先随机抽取一所小学三年级的一个班级,共30人,用自编的小学儿童尊重意识调查问卷进行预测,结果分析表明三年级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和完成这份调查问卷,证明这份问卷可以适用于三、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尊重意识的研究。接着正式开始施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测试的时间为10分钟。由经过培训的实习老师做主试,所有问卷当场收回。
  (2) 问卷结果的处理
  将每题的答案进行归类,归类的标准有:年级、性别、一般人际关系、具体人际关系。由调查者本人进行归类,这样能够确保归类一致性的程度高,同时将不尊重他人的问卷特别挑出等到具体分析时再用。
  统计分析结果之后,将每道题(第6题的两个小题除外)的尊重原因归为四大类别:A.自我取向(包括A1 得到物质上的好处 A2 长辈对自己的抚养和教育) B.他人取向(包括B1 服从权威性 B2 社会规范性 B3 社会称许性) C.人际取向(包括C1 帮助关心 C2 陪伴支持 C3 友好相处看重友谊) D. 平等重视。这四个类别基本上是四个发展阶段,前两个属于单向尊重,后两个属于双向尊重,而他人取向和人际取向都是过渡阶段。③
  三、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 小学生的尊重意识
  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不尊重朋友的人数比不尊重长辈的人数多,说明在小学生的观念中认为长者更应该被尊重。这与传统东方文化中的尊重长者的思想一致,显示了教育及社会文化对小学生尊重意识的主导性影响。而在尊重的原因上,则反映了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小学生对尊重的认识。信息时代所要求的平等重视使小学生摒弃了以往注重尊重对象的良好品质、能力和学习成绩的陈旧观念。
  (2) 小学生尊重意识的发展特征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儿童的尊重意识是单向尊重到双向尊重的发展过程,表现为低年级儿童主要是单向尊重,到高年级时双向尊重逐渐增多。而此项调查的结果却显示在一般人际关系中和对父母、老师的尊重上,低年级的小学生同样具有平等重视的观念,与高年级相差无几,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在朋友关系上却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四年级是一个转折点,对朋友的平等重视比三年级的小学生大幅增加。这种发展趋势与小学生对友谊的认识发展,与同伴关系的发展和自身的社会性发展具有一致的规律,也与皮亚杰理论相一致,说明平等合作的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小学生双向尊重具有重要作用。④相应的,四年级开始,友伴之间开始具有了情感性联系,因而友伴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而四年级开始,小学生对同辈的尊重在平等重视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在此调查中,五年级时选择平等重视的人数比四年级时有所下降,这可能与选择作为样本的班级的氛围有关。但这个下降并不影响整体的发展趋势,明显地可以看出高年级小学生向双向尊重的发展。
  (3) 小学生尊重意识的性别差异
  女孩更显著地具有平等重视的观念,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人数逐渐增多。女孩比男孩更重视平等重视,这种差异在五年级时变得显著。导致差异的原因有可能是女孩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快于男孩,而五年级处于青春期的初始阶段,心理的变化发展与之前相比更为迅速,所以这种差异特别明显。友伴关系的研究表明,女孩好朋友之间比男孩更愿意分享彼此的秘密,相互倾吐心聲,进行自我表露,这在青少年时期尤为普遍。⑤因此,也可能是五年级时女孩的友伴关系开始比男孩更深入,互动更加频繁和密切,所以女孩能够发展起更深入的人际平等的观念。   2. 现状调查的结论
  (1) 小学生认为尊重就是有礼貌,尊重原因是平等重视,即因对方尊重自己,自己才尊重他。并且认为长者更应该被尊重,不尊重朋友的人显著多于不尊重父母、老师的人。
  (2) 不同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小学生的尊重意识是不同的。对父母和老师的尊重原因比较一致,主要是父母或老师对自己的抚养和教育,属于单向尊重。对朋友的尊重主要是友好相处看重友谊,属于双向尊重。
  (3) 小学生的尊重意识在逐步地发展中,总体上是由单向尊重向双向尊重发展。不同的人际关系背景下的发展特征是不同的,在小学阶段,儿童对父母和老师的尊重以单向尊重为主,对朋友的尊重则以双向尊重为主。
  (4) 小学生的平等重视观念在一般人际关系背景下和对父母、老师的尊重上是不存在年级差异的,这表明小学生的平等重视观念发展提早,即低年级儿童的平等重视观念也很强。
  (5) 小学生的尊重意识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孩具有平等重视观念的人显著多于男孩,并且这种差异在五年级时变得显著。
  四、 对现状的归因分析
  小学生的尊重意识的现状是由各个方面的因素促成的,并不是单一的原因导致的结果。以下的原因分析主要是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出发的:
  小学生认为尊重就是有礼貌,这是传统道德教育的结果体现。父母要求他们“礼貌待人”,老师要求他们“文明礼貌、团结友爱”。从现代道德教育理论看,这种“耳提面命”式的尊重教育是一种重思想灌输的教育,是一种学生没有亲自参与的教育,这样势必会形成形式化、表面化的道德行为,难以产生真正内化的尊重行为。
  小学生认为长者更应该被尊重,这是传统东方文化中的等级观念的体现,同时也是传统道德教育的结果體现。父母头脑中的“孝道”和老师头脑中的“师道尊严”,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训练孩子要服从长者这一点上取得一致。家长和老师都在树立自己长者的威信,而忽视了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的权利,忘记了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参考文献:
  [1] 皮亚杰.英海尔德著.吴福元译.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92-96
  [2] 张春妹.周宗奎.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2005,28(2):337-341
  [3] 万晶晶.初中生友谊发展及其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40-42
  [4] 景怀斌.中国人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1995,18(3):180-183
  [5] 张春妹.周宗奎.小学儿童尊重观念与同伴关系[J].心理学报.2006,38(2):232-239
  [6] 马利文.陈会昌.新的尊重观念和陈会昌尊重教育理论 [J].教育研究理论.2005,第3期:14-17
其他文献
目的:1、应用AutoCAD软件在口内根尖片和同一患者的曲面体层片上测量同一牙位的牙槽骨吸收面积比值,分析两组面积比值是否具有一致性。2、通过比较完整牙列和模拟牙齿缺失的曲
目的:制作下颌缺牙区牙支持式导板,检测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术后种植体在颊舌侧、近远中向的角度和距离偏差,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制牙支持式种植导在下颌后牙区的应用推广价
一、拓宽素材获取渠道    1.从学科课堂上获取素材。学校除了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其他学科课堂,只要稍加留意,课堂中的美无处不在,激情无时不有。我们只要善于发现,用心捕捉,巧妙引导,学生自然能捕捉到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激情。  2.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物。引导学生及时捕捉感兴趣的生活现象,
近来许多公开课,尤其是一些名师大课,提倡“零起点”教学,把传统的课前预习安排到课内进行,其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保持一种新鲜感,导入时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本无可厚非,因为教无定法,各人有各人自己的教学特色。但倘若就此否定了传统的课前预习,那未免有失偏颇,甚至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  众所周知,有些公开课往往不受时间限制,有的一节大课五六十分钟,有的是两节课连在一起上。教学内容也仅仅是
目的:慢性牙周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为病原微生物反复血行播散提供条件。当宿主妊娠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将会引发全身性的炎性反应,产生更多的炎性细胞因子。随病情不断进展引
【内容摘要】中国文学和语文教学历来有“文以载道”、“文道并重”的传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传统美德教育是我们的责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积累的优秀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教育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在实施素
【摘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时代需要。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内容极为抽象,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因此,学生学的吃力,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不明,兴趣不浓,这一切影响了思想教学效果,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