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能力本位 一体化设计“3+4”中本衔接培养体系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ang_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2014年开始,南京晓庄学院和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围绕经济学专业开展现代职教体系项目建设。从“3+4”不同阶段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的研究出发,一体化设计了七年一贯培养的岗位能力及课程结构,并制定了考试考核和转段方案。以期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不断优化“3+4”中本衔接的培养模式,从而提高“3+4”中本衔接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职;本科;“3+4”衔接;经济学;课程体系;能力本位
  基金项目: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与本科‘七年一贯制’的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周峰,男,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现代商贸系主任,高级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03-0001-04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要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而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根据此方案,2014年,南京晓庄学院与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在经济学专业开展了“3+4”的中本衔接项目(以下简称“3+4”)。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构建七年一贯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以考证考试及综合实践设计考核转段要求,从而通过实践,探索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内涵。
  一、中职本科的不同定位,决定了“3+4”的培养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分属于不同的教育领域,不仅在教育层次上和行政归属上存在差异,而且在培养目标上更是有很大的不同。多年以来,传统的中职教育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培养过程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文化知识够用、专业技能过硬的原则,教学组织中淡化文化课学习,而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一线生产工人;而本科教育则是面向有一定文化知识基础,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学生,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在相关行业从事设计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2]为了保证“3+4”的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后能够跟得上文化课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在招生端即对“3+4”的学生提出了要求。以南京市为例,“3+4”中本衔接为第一批次招生,与南京市四星级重点高中同一批次招生,这就在生源质量上为“3+4”提供了保障。但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3+4”不仅仅是招生段的变化,从其整体的培养目标来看,突出能力培养,让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公共文化知识、又具有实际的动手能力,既具有从事一线劳动的技能和方法、又具有从事行业创新和管理的发展空间,是“3+4”建设的重要内容。
  突出能力本位,以学生能力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既能解决中职阶段和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及定位的差异,也能突出中职校在联系生产企业一线及技能教学上的优势,同时,更能满足应用型本科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3]以能力为本位,是一体化设计“3+4”中本衔接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考核标准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有效解决体系设计中定位模糊、课程重复的重要依据。
  二、中本衔接国际贸易专业不同阶段培养目标分析及课程设计
  南京市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国际贸易相关行业的中心城市,有近300家国际贸易企业。在确定“3+4”中本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课题组先后走访了江苏舜天、江苏汇鸿等知名国际贸易公司,结合两校已有的相关专业培养目标,总结出该专业学生通过七年学习所应具备的四个模块的能力,具体能力模块分析如图1。
  通过对四个能力模块的分析,结合知识层级结构特点及学生认知规律,发现中职和本科的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中职阶段重点涉及到模块一和模块四的部分,而模块二和模块三虽有所涉及但并不是很多。具体来说,就是中职阶段的三年除学习基本的文化课之外,学生要懂得国际贸易基本原理,能够从事国际贸易基本岗位如单证制作等工作。[4]而后四年本科院校的学习,学生则是要能够进行报关、货代等国际贸易全流程的操作,同时,初步具备经济分析及企业管理能力,并应具备国际贸易学生所需要的较强的英语读写和业务能力。培养目标的持续性则是七年一贯制以及衔接教育的核心,在这两阶段中会存在交叉和重复的内容,而交叉的部分正是两阶段教学的衔接部分,[5]中职和本科不同阶段培养目标如图2。
  在确定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之后,就需要具体的课程组织加以实现。因为中职和本科归属于不同的教育职能部门,有着不同的课程体系要求,为了能更好地体现七年一贯的课程体系及安排,同时,兼顾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在课程的安排中做了如下的设计,以便在体现能力突出的专业实践课的同时,保持整个课程体系结构的一致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3+4”课程结构如图3所示,中职和本科阶段的部分實践课程如图4和图5所示。
  三、设计基于能力考核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在“3+4”中本衔接教育体系中,对中职阶段教学情况的监控,也就是使什么样的学生可以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是七年一贯培养的重点。与高考或者单招考试不同,现阶段并没有针对“3+4”学生制定专业课的考核标准,这就需要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科学公平地制定考核方案。在具体实施中,借助中职校考核、本科院校考核、第三方考核等多种方法,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整个考核方案中,本科院校及第三方考核所占比例超过了70 %,这种教考分离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考核的科学性。除此之外,根据“3+4”强调综合实践、能力本位的特点,还将组织面试,同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项目实训情况进行考核,以保证培养目标的达成。
  相比较高中起点的学生,“3+4”中本衔接的一贯式培养可以让学生更早地接触专业,使学生在进入本科阶段学习之前,就已经具有在该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在培养过程中,两校也积极开展联系,共建师资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库,共建考试考核标准。实践证明,只有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系统设计“3+4”中本衔接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才能保证中本衔接项目的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EB/OL].[2016-10-30].http://www.3773.com.cn/gaokao/jiangsu/594793.shtml.
  [2] 李国庆.3+4中本衔接内涵差异化融合的分析[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5(3):51-54.
  [3]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教育部文件,教发[2015]7号.
  [4] 王蕾.浅谈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职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J].职业,2014(3):137-139.
  [5] 侯光,鲍泓,王红蕾,等.中高本衔接框架下的中职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5-10.
  [责任编辑 盛 艳
其他文献
踝关节是人体主要的承重关节之一,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形成,属于屈戊关节,关节面之间紧密接合,以屈伸活动为主要功能,是将人体重力由垂直柱状转化为弓状平面负重形式的重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致残率仍很高,约60%~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中风科自2002年9月开
椎动脉型颈椎病常见于中老年女性,以颈部头痛伴头晕、耳鸣为主要特征.笔者近年来运用按摩手法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