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司机健康管理,筑牢公交安全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6日18时20分左右,42岁的北京顺31路驾驶员王舰在运营途中突发疾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尽气力,教科书般完成了“减速、靠边、停车、拉手刹”的应急处置要求,用惊人的毅力和责任心,捍卫了乘客的安全和公交从业人员的职责。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公交司机在生命尽头守护乘客安全的故事不时见诸媒体。如今年7月18日上午,四川广安市广泰公交公司驾驶员宋质民在驾驶公交车时突发疾病离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将公交车稳稳停住,保障了全车16名乘客和沿途行人的生命安全;4月3日上午,湖南郴州大巴司机张跃华在行车过程中突发脑出血,于当日下午5时许去世。他在失去意识之前,将车辆靠边停稳,确保了27名乘客的生命安全。
  在向這些英雄司机致敬的同时,我们需要反思:该如何更好地关爱公交司机身心健康,确保出行安全?
  据统计,全国约有100万名公交驾驶员,每天承担着1.9亿人次的公交出行,安全责任重大,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安全行车。一旦司机在行驶中突发疾病,就可能会危及其本人和乘客的人身安全,甚至可能导致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
  强化公交司机的身心健康管理,要坚持“严”字当头,建立并落实公交司机强制体检制度,严把体检关。目前,在民航、铁路系统,对飞行员、司机的体检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各地不妨参照民航、铁路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和公交特点,建立公交司机体检标准、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体检鉴定档案管理办法等,出台相关操作指南,从而让体检不仅成为一种职业福利,更应成为坚实的公共安全保障。
其他文献
校史文化蕴含丰厚的育人元素,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精神、开展劳动教育以及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等方面着手。在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实施中,高校应注意把握三个环节:在备课环节,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建立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协同机制;在教学环节,以思政课必修+选修的形式,拓宽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渠道;在实践环节,以挖掘、培育校史文化为切入点,拓宽思政课实践的选题范围和思路。
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要推动基层实现高效能治理,就要梳理好其理论逻辑,找准实践中存在的困境,对此应该以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角度寻找破解办法:定位治理单元合理性、把握治理目标准确性、调动治理主体积极性、强调治理方式协同性、突出治理内容系统性、注重治理手段智能性.
村级档案主要是指农村的党务、财务和村务档案等,这些档案记载了农村党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村级重点项目特别是“一事一议”项目、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是记录乡村振兴工作的原始信息。近年来,烟台市福山区聚力破解村级档案管理体系落后、归档不规范、实施配备不完善等问题,探索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新路径,成效明显。通过实地调研,笔者认为,加强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对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意义深远、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