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运移过程中碳酸钙溶解沉淀的反应动力学

来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wanshi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运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碳酸钙的溶解和沉淀,特别是在CO2+ O2地浸采铀中,这一现象极为普遍.众多学者对碳酸钙沉淀的形成进行了较为成熟研究,确定了pH对碳酸钙形成的重要作用,以及碳酸钙沉淀的pH边界值.然而,通过热力学只能对反应发生的方向和可能性进行表征,而不能表达化学反应速率,要想了解碳酸钙在地下水运移过程中的溶解沉淀演化过程,必须对其反应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从碳酸钙溶解和沉淀的反应速率以及水化学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研究地浸条件下碳酸钙的反应动力学,确定其溶解和沉淀的主要控制作用以及反应速率,为研究CO2+ O2地浸采铀中碳酸钙堵塞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对白云鄂博稀土精矿焙烧过程中氯化铝对氟逸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焙烧过程加入氯化铝实现了较好的固氟效果.首先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分析了白云鄂博稀土精矿、氯化铝和稀土精矿-氯化铝混合物的热分解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热效应的变化,白云鄂博稀土精矿与结晶氯化铝混合物热分解反应发生在100~508℃;其次,分别研究了焙烧温度、矿铝比和焙烧时间对固氟效率的影响,在矿铝比1∶1、焙烧温度510℃、焙烧时间2h时,固氟效率达到66.9%,稀土精矿焙烧过程中氟的逸出率由22.71%降至7.51%;最后,采用X衍射射线分析仪分别对
以陕西某地硅质钒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单一硫酸浸出、硫酸助浸、空白焙烧—浸出、硫酸熟化—常温水浸提钒探索试验,确定出硫酸熟化—常温水浸工艺更适用于硅质钒矿,同时考察了熟化温度、熟化时间、熟化硫酸及水用量、矿石粒度、浸出温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熟化硫酸用量15%、熟化水用量10%、熟化温度130℃、熟化时间4h、原矿粒度-8 mm、熟料浸出液固比1.5、常温浸出3h的条件下,可获得78%左右的钒浸出率.该硅质钒矿经硫酸熟化后水浸,浸出温度对钒浸出率影响小,可采用“熟化—柱浸(堆浸)”工艺进行提钒.
阴极铜中银含量达10 g/t以上时,一方面会造成银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阴极铜中的银往往属于有害杂质,对下游铜深加工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对电解生产情况的分析,优化调整电解液Cl-、添加剂配比、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可有效控制阴极铜银含量至8g/t以下,平均含量降至6.86g/t,按照年产阴极铜30万t计,每年可挽回经济损失360万元.
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山在采用地浸工艺开采过程中,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和浸矿母液的渗漏,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解决离子型稀土矿地下水污染问题,基于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矿山水文地质条件、无铵开采新工艺特点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补排关系,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提出一套新的地下水过程监管及末端治理措施处理工艺.针对边界矿区地下水末端治理,开展了小流域地下水抽出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根据地下水抽出系统项目运行效果,可以有效控制稀土开采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工程实践表明,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具有处理快速、适用性广,为有效解决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