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想象在中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irl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古诗教学在中学语文中占据着重大的比例,如何将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提升上来,是现阶段一些教学人员正在积极寻求的方式,对此,文章通过下文对审美想象在中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上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审美想象 中兴额语文 古诗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16-01
  审美想象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学古诗教学中,为了能够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习惯,提升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就需要对审美想象进行合理的运用。
  一、转化诗画将想象创造出来
  创造是想象的实质,都有画的意境存在于优秀的诗文作品中,在教学古诗时,需要将语言的载体抓住,引导学生对古诗中的形象进行想象,例如某教师在对《使至塞上》进行讲解时,要引领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电影里的一些镜头,使学生们能将塞外的一些风光在头脑中有效的构造起来,并且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有关的视频为学生们播放出来,进一步推动学生去想象古诗中的一些情境,之后对于诗歌中的一些画面要求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出来,或是让学生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画面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将画面与文字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数字的形式展现景色,在有效的转换诗画,这样古诗中所描述的一些情景,就能够将学生心中的一些审美愉悦感很好的唤起来,对于学生的学习上会带来非常巨大的帮助。
  二、转化虚实,推动想象
  在一篇短短的古诗当中,不但要将有情感的事物表现出来,又要将意境的情绪构造出来,因此,不但要具备逼真的实物,同时更要拥有内涵充盈的情感,只有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够将古诗源源不断的韵味展现出来。虚不会通过以虚对虚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一种枯燥的叙述也会存在于以实对实中,一旦在教学中没有把握好,是没有办法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起来的,这样也不能将古诗中的真正寓意被学生们所认知。所以,教师对诗文中的以虚实、以实化虚进行有效的把握,为学生将一种修远的意境创设出来。例如,某教师在对杜甫《春望》进行讲解时,就很好的抓住了其中的虚实转换关系,将国破家亡背景下的明媚风光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效的统一了起来,进而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一些学生直接的倒出了主旨,这样描写能够将诗人的悲痛情感更加鲜活的彰显出来,进而向景物上转移这些悲痛的情感。
  三、为了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可以利用艺术留白的方式
  在古诗中诗人一些时候会将一些内容上的空白艺术性留出来,进而将无限的想象留给人们去琢磨、探究,去对空白进行填补,进而将自己的意味读出来,这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会通过一千个读者呈现出来,委婉、含蓄是古诗中惯用的方式,因此,诗人一些时候只是想将一部分内容表达出来,或是隐约含蓄的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经过它的艺术留白实施合理想象,这样对诗人的弦外之意和话外之意才能够使学生们进行深刻的领会,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对这些留白予以充分的利用,引领学生去有效的想象,不断将自身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上来,例如,某教师在对《石头城》进行讲解的时候,通过对古诗内容的讲解,将这样的问题抛向学生,月是多情,但如何是旧时那?这时教师就将一定的现象抛给了学生们,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在进行细致的讲解,月亮还是很久以前的月亮,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样蕴含世情的感慨、意境和哲理的诗句,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及发挥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无疑会起到较大的作用,进而能够使学生们更加深刻的去理解古诗。
  四、对规则进行巧用,将想象升华起来
  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联想有效的激发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组合置换等重要的原则上进行使用,强化理解诗文的深度,对学生的情感上予以丰富,将他们过去生活的记忆唤起来,教会学生有目的的去咬文嚼字,在隐喻类比和暗示中进行想象和创造,横连八方、逆向求索、贯通古今,有效的交汇融合学生各种已有体验,进而能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将阅读的再创造和再生产给予完成,意象指的是通过主观的一些想象将意识化的新形象创设出来。创造出来的意象同以前的表象不是一种同一的关系,而是通过学生审美想象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对一些诗句可以令学生们组合的对比与转换,一旦将一首诗中的一组句子调换过来讲,会有怎样的感觉,这样和原来的诗句在进行对比又存在着哪些的不同之处,学生们利用思考感受和审美想象,通过这样的分析方式,能够将诗句中原有的真谛有效的感悟出来,丰富自身的情感,进而将一些新的意象创造出来。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语文古诗教学中,与审美想象有着非常巨大的联系,只有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候,能够通过古诗的描写,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才能够从多个角度、更深的层次对古诗进行了解与掌握。但是,审美想象的能力在古诗学习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起来的。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有效的培养策略制定出来,进而将学生向审美的意境中引入,其次,需要学生们要积极的配合教师的讲解,才能够用审美想象去理解古诗中的真正寓意,进而将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上来。
  参考文献:
  [1]周茜.中学语文古诗教学运用审美想象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4(08)
  [2]王秋燕.审美想象运用于中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几点认识[J].北方文学.2012(09)
  [3]左健.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98-02
期刊
【摘要】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的深入,我国和世界各个国家的交流也是日益频繁,二英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也就变得越重要。英语的教学,是基础的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日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现实的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国的新型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两个方面讨论了本课题研究进行的必要性。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小学的英语课堂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如此模式的实行来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的英语课堂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环节,也是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描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效益差的状况,提出了设计体验式课堂,引导自主性阅读,运用多样化方法的优化策略,探讨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94-01  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经过认真讨论,感到有必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如下的认识:  一、明确语文能给你什么  语文能给你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使你与朋友交往时畅通无阻;语文能给你滔滔不绝的演讲才能,使你在班级竞选中独占鳌头;语文能提高你的公关能力,使你在未来的求职中,自然得体地展示才华;语文能使你在浩
期刊
【摘要】小学段阶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习惯,是为学生一生奠基的重要工程。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字写得如何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风度等 。因此,培养学生 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小学写字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结合小学写字教学的实际,主张从细节处着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关键词】 细节 培养 写字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读,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是最重要的,“书声琅琅”是一堂好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但目前的朗读教学也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见,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在现阶段,农村中学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严重欠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口语表达的重要性。教师必须找到影响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差的因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造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氛围的主要途径。只有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这种语言,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口语表达 因素 途径  【中图分类号】H136.1 【文
期刊
【摘要】新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已在悄然地倡导着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然而,英语是一门语言,他讲求的是实践性和应运性。作为农村小学,要使英语教学摆脱旧条,实现课堂高效,身负英语语言传授重任的教育工作者,要发扬李阳的“疯狂”精神,敢说敢教,充分利用录音机、对话视频等进行引导。教者在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要勤督促、多检查,一是不论写句子、单词、对话、小作文都要在四线三格内书写,并且对句子首字母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下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综合性学习,它把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中,一方面提高了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突出了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学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