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初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本来就是一脉相传的。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或严重的脱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相对来说,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反复练,使学生每个知识点都过关。测验题量少,难度小,时间充裕,且考点多已在平时练习中反复操练过。学生只要平时能认真听课,完成好作业,不需花太大力气也能保持好成绩。而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一下子加深,知识点增多,从初一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知识点除有大量须记忆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时紧,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发问探索。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语文学科;策略研究;高效课堂
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升入中学继续进行学习,面对中学语文教师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策略,都感到学习吃力,难以适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分化”与“滑坡”。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语文教学上的脱节状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去改革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加强中小学衔接教学的研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升入中学后能迅速适应中学的学习。
1.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就是:“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关键是你的态度问题。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以消除学习上的障碍,使学生能以较少的精力和较短的时间,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并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要有坚定的信心。读书像其他任何工作一样: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学习是没有捷径的,要获得好的学习效果,主要在于良好学习态度。
2.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规范、工整的书写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熟练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看书、做笔记,读书看报,随时积累知识的习惯;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要小学生在毕业后升入初中能够适应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变自发学习为自学学习,更是要让学生成为终生的学习者。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加强学法指导。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精讲精练,给学生多留点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要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要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把全部问题讲透讲尽,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找寻答案。
5.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作好小学毕业前的过渡工作。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内容不多,多数语文教师在进行反复的训练,把各知识点强化巩固。我认为六年级的语文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复习迎考工作外,有必要了解七年级语文,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教材特点、教学方式等,可以适当地按中学语文的教学要求试教学生,让他们毕业前能够面对难度较大的语文天地,了解一些中学语文的学习方法,明白中小学语文的差别。
二、七年级语文教学应采取半扶半放方式,从实现素质教育总目标出发,积极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
1.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应突出过渡期的特点,采用帮扶的教学方式。初中学生的学习科目从语文、数学两科为主突增到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另外还增加了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面多、量广、难度也大有增加,刚从小学毕业进校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因此在这个过渡期内,语文教学应适当降低难度,放慢教学进度,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帮助初一的新生适应新的环境,帮助他们接受新的教师以及新的教学方式。考试、知识传授也应适当降低要求,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尽量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他们在成功中增强信心、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逐渐从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学乐学。语文教学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想方设法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新课教学前的识记竞赛,排演课本剧等,努力营造健康活跃的课堂气氛,刺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爱学、乐学,并在爱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成绩。
3.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较之小学语文不仅难度加深,知识点增多,而且考试更趋于灵活,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也比平时所学有所变形和拓展,因此考试时不易取得良好的成绩,刚从小学进来的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遇到挫折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等也会因此有所消减而影响到学习。教学中,由于知识点增多,教材难度增大,面对这样的情形,不仅要求七年级的语文教学放慢进度,还要求语文教师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热情和欲望学习语文。
总而言之,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毕竟有一定难度,尤其要在 “减负”的情况下完成,其难度更大。这不仅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爱岗敬业,还要求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为自己“充电”,这样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考试周刊》2013年 第59期;康花琴
[2]浅析中小学语文衔接的教学策略探究;《中学时代》2014年 第11期;隋月慧
[3]中小学语文閱读教学衔接策略研究;《沈阳师范大学》 2018年;信鸽
[4]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成功(教育)》;2011年05期;罗永正
(作者单位:四川省营山县天伟初级中学校)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语文学科;策略研究;高效课堂
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升入中学继续进行学习,面对中学语文教师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策略,都感到学习吃力,难以适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分化”与“滑坡”。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语文教学上的脱节状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去改革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加强中小学衔接教学的研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升入中学后能迅速适应中学的学习。
1.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就是:“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关键是你的态度问题。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以消除学习上的障碍,使学生能以较少的精力和较短的时间,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并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要有坚定的信心。读书像其他任何工作一样: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学习是没有捷径的,要获得好的学习效果,主要在于良好学习态度。
2.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规范、工整的书写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熟练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看书、做笔记,读书看报,随时积累知识的习惯;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要小学生在毕业后升入初中能够适应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变自发学习为自学学习,更是要让学生成为终生的学习者。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加强学法指导。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精讲精练,给学生多留点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要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要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把全部问题讲透讲尽,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找寻答案。
5.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作好小学毕业前的过渡工作。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内容不多,多数语文教师在进行反复的训练,把各知识点强化巩固。我认为六年级的语文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复习迎考工作外,有必要了解七年级语文,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教材特点、教学方式等,可以适当地按中学语文的教学要求试教学生,让他们毕业前能够面对难度较大的语文天地,了解一些中学语文的学习方法,明白中小学语文的差别。
二、七年级语文教学应采取半扶半放方式,从实现素质教育总目标出发,积极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
1.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应突出过渡期的特点,采用帮扶的教学方式。初中学生的学习科目从语文、数学两科为主突增到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另外还增加了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面多、量广、难度也大有增加,刚从小学毕业进校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因此在这个过渡期内,语文教学应适当降低难度,放慢教学进度,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帮助初一的新生适应新的环境,帮助他们接受新的教师以及新的教学方式。考试、知识传授也应适当降低要求,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尽量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他们在成功中增强信心、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逐渐从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学乐学。语文教学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想方设法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新课教学前的识记竞赛,排演课本剧等,努力营造健康活跃的课堂气氛,刺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爱学、乐学,并在爱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成绩。
3.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较之小学语文不仅难度加深,知识点增多,而且考试更趋于灵活,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也比平时所学有所变形和拓展,因此考试时不易取得良好的成绩,刚从小学进来的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遇到挫折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等也会因此有所消减而影响到学习。教学中,由于知识点增多,教材难度增大,面对这样的情形,不仅要求七年级的语文教学放慢进度,还要求语文教师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热情和欲望学习语文。
总而言之,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毕竟有一定难度,尤其要在 “减负”的情况下完成,其难度更大。这不仅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爱岗敬业,还要求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为自己“充电”,这样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考试周刊》2013年 第59期;康花琴
[2]浅析中小学语文衔接的教学策略探究;《中学时代》2014年 第11期;隋月慧
[3]中小学语文閱读教学衔接策略研究;《沈阳师范大学》 2018年;信鸽
[4]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成功(教育)》;2011年05期;罗永正
(作者单位:四川省营山县天伟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