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基础教育体系更加完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提倡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深入到學生思想教育中,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能有效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加强学生的思想品格和法制意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中应对教育方式进行针对性分析,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社会和法治问题的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今全新的教学形势,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本文就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体验式教学艺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
新课改的推进下强调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随着道德与法治教育深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加法律方面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观念,让学生具备法治思维,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展开教学工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思维和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验式教学艺术正是其中很好的一种方式。
一、“体验式”教学艺术探索意义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教学工作开展受限制
(二)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参与度差
(三)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体验式”教学艺术探索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应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综合考量学生的法治知识,并将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实课堂案例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建设,形成法治思维。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教学目标,创设“体验”情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授课前应认真研读教材,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并做好教学准备工作,由于小学生刚刚步入义务教育阶段,在心理上会存在很多困惑,教师要通过科学的引导方式让学生适应学习阶段,适应生活和学习上所发生的变化,让学生面对这一变化可以积极去应对,根据学生的年龄与认知情况制定教学设计方案,并结合学生学习进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科学调整。
(二)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元化“体验”模式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中仍然是处于主体地位,这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都比较落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不强,也不利于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升,也不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在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法律知识学习时,该章节的理论性和概念比较强,教师如果只是单单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很难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在学完以后不能对知识点有效认知和理解,很快就会忘记,为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认知模式和学习特点,采用多元化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制作PPT教学课件,通过图片或音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可以带领学生排练一些课本剧,场景重现,实地体验等将一些重难点的知识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
(三)“体验”出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教师与学生思维矛盾,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进行培养,还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念。但现阶段由于教学效果较差,而且学生在学科学习时还存在抗拒心理或错误的思维认知,对学科学习缺乏重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正视这一矛盾,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创设探究式教学主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教师需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科中的主体地位。
(四)优化“体验”,创设探究式教学主题
现阶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科学选择,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把握,将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工作开展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一些生活中和课程相关的例子和资料等,在教学中通过体验式教学或分组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感知力,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或集体讨论,情境扮演等方式,可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帮助学生形成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提倡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者作用,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展开探究,通过头脑风暴来获得问题答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学习规律等调整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元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通过对“体验式”艺术探索,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道德建设,增强法制观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尹衍君.浅谈新形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创新发展[J].品位经典,2020(10):77-78.
[2]甘露.体验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实践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17):111-112+124.
[3]曹进华.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如何实施生命教育[J].新智慧,2020(25):42-43.
[4]叶佳.多元开放 以“评”促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评价方式的探究[J].新课程,2020(35):208-209.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石塘镇中心小学 317500)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
新课改的推进下强调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随着道德与法治教育深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加法律方面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观念,让学生具备法治思维,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展开教学工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思维和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验式教学艺术正是其中很好的一种方式。
一、“体验式”教学艺术探索意义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教学工作开展受限制
(二)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参与度差
(三)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体验式”教学艺术探索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应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综合考量学生的法治知识,并将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实课堂案例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建设,形成法治思维。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教学目标,创设“体验”情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授课前应认真研读教材,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并做好教学准备工作,由于小学生刚刚步入义务教育阶段,在心理上会存在很多困惑,教师要通过科学的引导方式让学生适应学习阶段,适应生活和学习上所发生的变化,让学生面对这一变化可以积极去应对,根据学生的年龄与认知情况制定教学设计方案,并结合学生学习进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科学调整。
(二)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元化“体验”模式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中仍然是处于主体地位,这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都比较落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不强,也不利于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升,也不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在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法律知识学习时,该章节的理论性和概念比较强,教师如果只是单单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很难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在学完以后不能对知识点有效认知和理解,很快就会忘记,为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认知模式和学习特点,采用多元化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制作PPT教学课件,通过图片或音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可以带领学生排练一些课本剧,场景重现,实地体验等将一些重难点的知识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
(三)“体验”出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教师与学生思维矛盾,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进行培养,还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念。但现阶段由于教学效果较差,而且学生在学科学习时还存在抗拒心理或错误的思维认知,对学科学习缺乏重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正视这一矛盾,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创设探究式教学主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教师需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科中的主体地位。
(四)优化“体验”,创设探究式教学主题
现阶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科学选择,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把握,将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工作开展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一些生活中和课程相关的例子和资料等,在教学中通过体验式教学或分组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感知力,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或集体讨论,情境扮演等方式,可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帮助学生形成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提倡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者作用,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展开探究,通过头脑风暴来获得问题答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学习规律等调整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元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通过对“体验式”艺术探索,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道德建设,增强法制观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尹衍君.浅谈新形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创新发展[J].品位经典,2020(10):77-78.
[2]甘露.体验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实践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17):111-112+124.
[3]曹进华.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如何实施生命教育[J].新智慧,2020(25):42-43.
[4]叶佳.多元开放 以“评”促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评价方式的探究[J].新课程,2020(35):208-209.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石塘镇中心小学 31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