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策略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sh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群体性的自主探究活动,也是耗时耗力的一项主题式的活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合具有时代特征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此探寻一种高效的课堂形式,是教师必然的选择。在项目学习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构建,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实现深度学习。然而,农村中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通过项目学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构建一个新型的、动态开放的探究平台,获得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
  为了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受教育部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的研究团队于2016年提出了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学生具有发展语文的核心素养的潜能,因潜能而产生的需要,因需要而产生的问题,因问题而产生的探索,因探索而产生的综合,通过综合而激发能力的生成,需要项目学习进行内化和优化。通过推行项目学习,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语文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基于项目学习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形式,提供各类学习支架,将知识置于驱动问题之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的学习模式。这是一种新型创新的学习模式,融合了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等理论,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板块。教材编写的内容只能作为参考,教师需要整合和筛选,进行二次开发,精准定位,挣脱教材的束缚,设计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活动内容,让学习方式和学习形态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那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让语文综合性学习真正立足,以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为主线,以项目为形式,借助多种学习“支架”,促进学生自主去实践,挖掘自身的潜能,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才更具有活力和创新。
  二、基于项目学习下的教学过程的案例评析
  教材的内容只是学习的起点,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准定位,整合课程资源,进而再次开发,创设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构建有价值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其中,以《少年正是读书时》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例,谈谈如何运用项目学习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立足学生的需要,巧设活动流程
  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部分内容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二是參照教材的设计从实际出发开发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于学生不太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通过合理的整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正确把握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价值取向,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就会变得流畅、自然,深入学生的内心。
  项目学习,从宏观层面来看,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从微观层面可细分为以下流程,即项目背景——项目任务——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项目评价。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被认为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佳方式,是学生创造力的实现过程。(如图1)
  例如,七年级下册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材只有三个板块的内容,分别是“征集活动方案”、“分工合作,组织活动”和“分享体会与感受”。在备课中,我广泛地征询了学生的建议,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对于制作海报比较感兴趣,于是我重点组织学生制作宣传海报,并整合大量的资源把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分为“晒晒我家的‘档案袋’”、“晒晒我做的海报”和“晒晒我的体会与感受”三部分内容,根据“了解孝亲敬老”——“体会孝亲敬老”——“感悟孝亲敬老”这条情感线索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学习。
  (二)以任务为导向,优化教学思路
  项目学习的开展,对教师的要求提出更高的标准,教师的学识和涵养决定了综合性活动的学习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要聚焦中考,创新地把中考的考点渗透在活动的过程中,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气和活力。以七年级上册《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例,对教材设计进行取舍和改造后,并对活动内容作了整理。(如表1)
  【教学片断】
  师:大家一起来找找,各组调查表的数据,看看有哪些共性的问题。利用本组实践调查的数据绘制柱形图,并完成数据分析与总结。
  师:同学们,从2018年中考题可知,看懂图表,读懂文本,对于完成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多么重要呀!
  生1:随着阅读方式多样化,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体阅读时间越长。
  生2:2017年与2016年相比,人均阅读时长增加了。
  ……
  【案例评析】
  近几年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成为广州市中考热门考点板块,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往往会感到陌生而晦涩。活动任务二,要求学生根据调查的数据绘制柱形图,目的是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从认知——体验——实践的三个维度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性质和特点达到宏观的把握,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支架”,因此在活动任务三中,渗透中考考点,完成中考真题,学生就容易读懂文本,做题时就能全面而准确地表述。
  (三)提供“支架”,善用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来“支架式教学”。该理论认为,教师首先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然后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帮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最后再逐步撤除支架,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的自我调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和为他们搭建“支架”,这些“支架”包括组织社会性的帮助、计划、资源、师生间互动、同伴咨询、展示的形式等等。教师提供的“支架”不同于学习的任务和材料,那是来自师长或同伴的言语或学术上的支持,学生在不同的任务驱动中,借助各类的“支架”,实现活动的深度学习。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少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小组内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团结的意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四)搭建交流平台,满足个性化的展示
  教师作为协助者,共同交流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分享项目完成的成功和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促进共同成长。例如,报告会、海报设计评比、调查报告、通过PPT分享收获、照片或视频记录探究过程等等。
  例如,在《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第二部分“晒晒我做的海报”,课堂上各小组的成员都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小组设计的海报,学生都有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小组把设计海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以及收获,做好记录表,并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呈现出来,可见他们确实做到了“小组讨论——搜集资料——学习制作——成员分工——创作完成”五步骤,过程逐步递进,活动内容饱满,学生不仅增强了动手能力,而且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和完善项目学習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
  评价是为了更好得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项目学习更有质量。
  一是评价内容要有广度。包括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掌握具体操作技能、独立完成任务的情况、与组员合作的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成果展示的情况等等。
  二是评价的模式要有层次。针对不同的综合性学习的板块,设计贴切的评价方式,最好细化的每项探究任务的达成要求,该项需要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
  三是找准展示与评价的最佳融合点。展示不是检查,是通过展示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展示中,师生共同参与、有对答、讨论、互动,形式多样,课堂生动,这样做到评价中学习、学习中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
  三、基于项目学习下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的效果与反思
  高质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让学生的树立大语文观念,把强调教育对人的改造教育作用,进而上升到关注人自身潜能的发掘。
  “但教师如果并未真正领悟项目式学习的精髓,使用不当的话则很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确实,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项目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获得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语文潜能,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面貌。然而盲目地打着“项目学习”的名义开展的教学活动,不仅浪费师生的时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还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当前,通过项目学习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遇到不少的阻力和困惑。教学时间不够、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整合资源能力不足等都是制约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因此,在开展综合性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知识观,在注重理性、显性化的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个性化、感性、隐性化层面知识的引导,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突破自己,不断更新教学资源,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活动设计定位多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轻松驾驭项目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师生教与学互动有效,为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林崇德等. 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4-5.
  [2]刘海涛 王林发主编. 项目教学的方案与实施[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9:3-6.
  [3]郝琦蕾,焦芳芳,陈小伶.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20.02:4-8.
  [4]王荣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83-85.
  [5]罗伯特.M.卡普拉罗,玛丽.玛格丽特.卡普拉罗,詹姆斯.R.摩根.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1:66-67.
  [6]王淑娟.美国中小学项目式学习:问题、改进与借鉴[J].基础教育课程,2019(11):70-78.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对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影响程度逐渐提升。目前,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较大,无法保证日常德育教育质量。因此,初中班主任教师就应该根据新媒体技术的教学特点,开展具有媒体网络特征的德育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技术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影响,并结合相关教学案例,提出新媒体时代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摘要】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结果,还要强化教学过程。尤其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传授学生基础的化学知识和相关的常识,还要培养学生探究、求知、质疑的学科精神。为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法进行教学,通过提问设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问题引导法 高中 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摘要】 互动教学法在实际初中英语课堂上的运用开启了英语教学的新篇章,能够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反映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是组建互动式探究英语课堂的重要手段,可以强化初中英语教学课堂质量,在初中英语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 学生 互动 教师 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中的灵魂人物,是班级中的主要管理者,也是教育实施者。特殊学生在各方面都与正常学生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为较差的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也较差等方面。由于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身上存在的缺陷不同,再对特殊教育班级进行管理时,班主任就应该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实施教学管理,争取做到因材施教,摸索出适合本班的班级管理办法。   【关键词】 特殊教育 班主任 工作反思 
【摘要】中职教学是高中阶段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课、艺术课等。在中职文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文化课程教学考评方法过于单一,缺少有效外部评价机制,使得中职文化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校教师也无法准确把握教学尺度。为此必须要积极根据中职文化课程教学的实际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中职文化课程教学现状,实现差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提供重要的参考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摘要】初中政治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德育素养,课程中包含有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同时还包含有最基本的法律常识,能够培养学生基本的法律意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融入法律教育元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法律常识,在生活中做到知法、守法、懂法。近些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率趋势明显,校园暴力行为常出,许多学生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直接威胁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这些都与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有关系,初中政治教学学生法律
【摘要】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习方式改革,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在课堂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对于英语教学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粤人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4 Feeling Excited—The Panda Base 的教学设计为例,阐释了教师可以根据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进一步深入语篇的实践应用类活动,以及超越语篇的创新迁移类活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而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产物,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进而尽可能地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成效。基于此,笔者本文在简单分析了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后,又着重分析了如何将微课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来,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初中物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初中物理 微课课程资源 应用策略  【
【摘要】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到的教学资源,通过传统文化渗透推动课堂教学活动地有序开展,也能立足传统文化渗透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与情感态度。基于初中生呈现出的学习意识与实践探究能力,语文教师需改变陈旧的授课模式与知识讲解的方案,在素质教育指导下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可以在改变初中生灌输教学状态的基础上实施创新性的课堂教学,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方式
【摘要】 在新课改结合了当今互联网教学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初中学生在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身体素质发展要求也提出了更为细节的规定。众所周知,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实际上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初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领导下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改革实践,但是另一方面很多初中学生也因为过于依赖沉浸互联网而忽视自身的体能训练,为此需要结合互联网发展的形式特点对学生素质提升策略进行现代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