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大山鱼王过生日:一对耄耋老人的不老童话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ji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来只闻给人过生日,不想近日在“中国第一状元县”安徽休宁县板桥乡梓坞村,举办了一场独有的“状元鱼王”50岁生日会。能尊享来自人间这份殊荣的是1条闻名遐迩已50岁高龄的草鱼,体长近1.4米,重近40公斤,俨然是同类鱼中的“巨无霸”!因为鱼主人的孙子曾是当地高考状元,所以这条鱼被人们称为“状元鱼王”。
   年年有余,岁岁平安,鱼在中国是传统吉庆祥和的象征。在休宁县新安江源头,有一条玉带般蜿蜒奔腾的沂源河,在河边一排排临溪修建的农舍前后都挖有用石块砌筑的鱼塘,引山泉活水养鱼,以野草野菜饲养。石塘水深1米,清澈见底,游鱼尽现,成为当地独有奇景。
   1968年的一个春天,休宁县溪口镇20多岁的汪宏珠嫁给板桥乡梓坞村老实本分的汪长生。结婚那年,小夫妻在刚修的新房右边请人挖了口鱼塘。当地挖泉水鱼塘的风俗可追溯到400年前明清时期,既可蓄水防火,又可将剩余饭菜和不能食用的菜叶喂养泉水鱼,逢年过节还能让餐桌上多道美味。汪宏珠家的鱼池挖得很深,水面离地面两米,四周用工整青石垒砌成岸坝,铺设阶梯一级级延伸到水边。水池面积10多平方米,水潭上空,栽在河堤旁的几株徽杉和葡萄藤架枝叶形成荫翳,使深凼巧避阳光直射更显清幽。石潭巧借地势落差引溪涧上游泉流,徐徐打着优美旋涡注入潭内,再从岸坝上有个刻意留下的孔洞流出,流动的池水终年保持1米高水位。
   1969年,汪宏珠长子汪新发出生。次年,女儿汪文琴出生。汪宏珠非常喜欢女孩,为纪念女儿出生,她托亲戚从山外带了2条半斤重的草鱼苗放进池中。一直养了6年多,两条鱼儿体形硕大,才放进第二批10多尾鱼苗。时光流逝,最先放养的2条草鱼伴随女儿成长,不仅成了女儿童年时的玩伴与宠物,也见证了汪家发展历程的点点滴滴。时光荏苒,最先饲养的1条大草鱼在一次夏季山洪爆发中,受到惊吓跃出水面摔落在石板路上头部受伤死亡,哀痛万分的汪宏珠用一方红布包裹好埋在后山上,从此对落单的那条大草鱼宠爱有加,精心呵护。
   草鱼要长寿,不单栖息的水体是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高海拔纯净山泉水,鱼儿的伙食也得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鱼王和10多条小伙伴们一天要吃掉两篮茅草。汪宏珠和老伴汪长生即便在酷暑夏季每天都要顶着烈日,挎上竹篮步履蹒跚地上山,砍伐纯天然1尺多长的青茅草供鱼儿享用。为保证鱼儿营养,老人非常注重让它们吃点杂粮:苦马菜、玉米叶、水草等自然野生植物,都是草鱼最爱。尽管一对老人每次上山汗流浃背老骨头又酸又痛,可看到鱼王家族欢快地嬉戏抢食,老人的劳累顿时烟消云散。
   吃好喝好,还要给鱼王保健治病。鱼儿常患热季皮肤病,按传统做法,以前多在鱼池进水口吊一个没入水中半截装有生石灰的蛇皮袋消毒,但对水源有污染且消毒效果不佳。汪宏珠多年前爬山涉水從婺源的一位老中医处得到一个神奇民间偏方:每隔四五天可从山上采摘几根带着枝杈的松枝放入塘底,能给鱼池消毒。松枝竟能消毒?老人笑着说:这是我跑遍方圆100多里群山,得到的一服“神药”:松枝浸泡水中不久,就可浸出松脂油,对水体有一定消毒作用,还可让鱼儿在枝杈缝隙间游蹭驱痒,蹭掉积垢等有害生物,减少皮肤病发生几率。
   每天傍晚劳累之余,耄耋之年的夫妻俩最惬意的事就是走到塘口陪鱼王说说话。冷水鱼王不冷血,见到主人来,它定会通人性般领着一帮小伙伴们在老人面前嬉水套近乎,大嘴巴不时露出水面“吧嗒”作响,似是与老夫妻打招呼唠家常。只见池潭中,这个黑黝黝的大块头领着一帮子孙,气定神闲地轻摆尾巴自在游弋,一大群活力无限的小鱼如影相随。更有趣的是,一群全身长着黑色斑纹的拇指长石斑鱼,竟然调皮地一会儿用嘴叨食着鱼王宽阔尾鳍上的藻类与浮游生物,一会儿腾跃翻转按摩般用圆嘟嘟的嘴使劲拱撞鱼王背,鱼王大度宽容岿然不动。见到鱼王青春依旧活力不减,老俩口的心也就跟着年轻起来。
   随着梓坞村鱼王的故事广为流传,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前来一睹鱼王真容。10多年前,1位江西游客慕名来村里造访,流连在青藤密布的鱼塘石壁上,目睹大鱼的神奇经历,游客出价1万元,缠着老夫妻两天硬要买走鱼王,可老人不为所动连连拒绝,最后一通数落才撵走游客。也有乡亲们建议老人,游客前来观赏可向每人索要10元鱼王观赏合影费,这样肯定发大了。汪宏珠二话没说就否决了:“鱼王现在就是我的亲孙子,它不但能听懂我的话,更是我家镇宅之宝,谁见过拿孙子当摇钱树使的主儿吗?!”原来,汪宏珠老人一生育有两男一女,大儿子汪新发是个木匠,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大学毕业在县城工作,小儿子是2011年休宁县理科高考状元,被东南大学录取,现在广州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二女儿汪文琴育有一子,从百年名校休宁中学高中毕业考取安徽警察学院,今年毕业已被正式录取为人民警察;在休宁县海阳镇派出所当指导员的三儿子汪新民育有一子,现在在合肥学院就读。老人一直把家中人才辈出和睦安康看成是和鱼王有关,对鱼王自然宠爱尊敬。休宁县又素有“中国第一状元县”之称,明清之间曾出了19名文武状元。“状元县里状元郎,状元郎家养鱼王。”就这样,“状元鱼王”的美誉不胫而走。现在鱼王成了村里一景,游客一来总要慕名欣赏,沾点才气与运气。
   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已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由于泉水鱼养殖密度极低,10多平方米池塘中放养规模不能超过20尾,它们栖息在海拔300~800米的半山腰和5℃~12℃流动冷幽山涧中,生长极其缓慢,一年生长不足半斤。俗话说靠山吃山,如今泉水鱼价格在春节期间价格高达160元每公斤,几十年间却从没让汪宏珠动心卖过一条鱼。在她的眼里,鱼儿就是相亲相爱的大家庭,失去任何一个鱼子鱼孙,她都会感受到不会说话的鱼王心里的伤痛。
   休宁县水产站站长林衍峰称,草鱼是中国四大淡水鱼之一,常见的草鱼寿命多为七八年,但在汪长生家的鱼池中,却有成群的鱼龄在20岁、30岁以上的,实属罕见。而50岁高龄草鱼绝对是安徽省目前草鱼中年龄最长者,实为罕见极品。 今年8月11日,76岁的汪长生家里热闹非凡,高朋满座,当天是女儿汪文琴50周岁的生日,家人不仅为汪文琴送上祝福蛋糕,也特意为与她同岁的“状元鱼王”准备了5种草料磨粉后特制的蛋糕。在与亲朋们分享完自己的生日祝福语与甜蜜蛋糕后,汪文琴双手捧着草粉蛋糕一脸虔诚恭敬地送到池塘边,轻放在水面上供鱼王享用。汪文琴看到鱼王依然矫健活力四射,生命活力不减当年,她非常激动地对乡亲们说:“看着和自己一同长大的鱼儿,我感觉这是上天派来陪我的天使一般。鱼王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我辈当心怀感恩,让鱼王安静快乐地继续与人类和谐共处。”该乡泉水鱼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王腊中特地在鱼王栖息的池塘亭子上授牌挂匾,并为汪家送上感谢金:感谢老夫妻为弘扬传播泉水鱼文化所做的不朽奉献。
   50年来,大山深处耄耋夫妇与状元鱼王相依为命的故事,早已传遍了大美黄山的每个角落。但让板桥乡政府担忧的是,年近八旬的汪长生老人身手不再利索,鱼王将来的命运堪忧。对此,80岁的汪宏珠激越豪迈地宣称:“我倾注了半个世纪心血陪伴的这群野生泉水鱼已成为生命一部分,将来不能动了,还有儿子、孙子接班,一定让它们世代在梓坞村颐养天年!”
其他文献
今年的春节聚会在大弟家。说起来,参加聚会的人也不算少,但是缺少主厨,洗菜、切墩甚至面案都有人,就是没有一个全能的大廚。我这几年虽然比着电影里的画面和截图,照猫画虎地做了大量难吃与不太难吃的菜式,但凡举家欢庆且有客人的时候,家人们一致认为这不是我实验的场合。大弟、弟妹、小弟弟及我等机动人员在厨房里随机组合成临时小组,商量着做菜,那菜真是一个哈哈哈,仅能保证第一干净第二熟,第三就上菜了。   也不是
周末,我问一个朋友,在与家人喝茶,还是小区里散步?他什么也没说,只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书房,一片狼藉,垃圾桶被一盆开得正好的茉莉砸中,悲伤地躺倒在椅子旁边。于是喝剩的茶叶,干枯的橘子皮,揉乱的稿纸,湿漉漉的烟头,便散乱地堆在木质的地板上。朋友在微信里经常晾晒的那盆芬芳的茉莉,很不幸地被拦腰折断。两只遥遥相望的拖鞋,正一脸委屈地诉说着刚刚历经的一场夫妻大战。  我没有问朋友吵架的原因,只是安慰他说
鲁勇,现任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牡丹江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检修工区工长。多年来,鲁勇带领团队完成技术革新100多项,研制各类试验台30多个,多项发明填补了国内铁路系统车载专业技术空白。   鲁勇的父亲是一名蒸汽机车电焊工,母亲是一名列车乘务员。受父母影响,鲁勇自幼就对火车有着特殊的感情。   1982年,正在读高中的鲁勇向着梦想迈出了关键一步。得知铁路招收学徒工,他果断报名并在选拔中脱颖而出。这次来之
编辑手记    一个人制作的领袖标准像被刊印上百亿幅,真是一个值得自豪的事情,也绝对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毛泽东主席睿智、慈祥的标准照片,从孩提时起就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无论是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还是人民币上的毛泽东,都以完美的形象让人们感到亲切,感到发自内心的景仰。这肯定是中国第一流的摄影师拍摄的作品,这肯定是使用世界上最出色的摄影器材拍摄的作品,这肯定是中国第一流的图片制作大师完
明代高濂《四时幽赏录》里:“飞雪有声,唯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   闲居故园乡村,邂逅漫天飘雪,屋后竹林飒飒有声,声如玉碎。内心漾满清凉古意,一枕天明,寒雀栖霜枝,冬曦如村酿。   霜雪天,宜到老村,约布衣旧友,就瓦松老屋桑木桌呷农家酿、嚼乡土菜。柴门犬吠,风雪归人,踏雪寻梅、霜夜听更,大地上最温暖的事情。雪覆小村,是空灵轻软的水墨意境,
93岁的她笔耕不辍,游历山水每到一地,都会用隽永的小楷写下游记抒发感怀,然后配发唯美旅游照和隽永打油诗至微信朋友圈,圈粉无数;她自创了一套舒缓型“老年瑜伽”,让不少年轻人为之叹服感佩;她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抄写保存。她人老心不老更不服老,创造了一系列常人难以企及的奇迹,被网友评为“最励志最具诗意老太太”。   1985年,59岁的范裕振从四川攀枝花一家医院离休了。突然闲了下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为了祖国决战沙场一直是李贺的梦想,“血狼部队”历史悠久,传统厚重,一代代官兵铸就了“忠诚、血性、战胜”的精神内核,她接过老兵手中的钢枪,传承血狼精神,将能打仗、打胜仗作为最高追求,不断锤炼过硬本领,以当一名优秀的特种兵为目标,为此,苦练各种本领。入伍5年,特种作战的十八般武艺,李贺样样精通,她是旅里的伞降教员、潜水教员,是战友眼中的“硬核女兵”。先后荣获旅嘉奖
面對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年轻,我先上!”这六个字简单而干脆,道出了大箐山县朗乡镇团委书记钟浩冲锋在防控一线的信心与决心。作为2018届省委选调生,钟浩是一名有着4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员,同时也是大箐山县“青年干部培养工程”中的一名优秀青年干部。大年初四,当大家响应国家号召“宅”在家里的时候,他却第一时间返回到工作岗位,奔波在卡口登记、人员排查、宣传引导等疫情防控一线。
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的信我非常的激动,回信中总书记的话语,温暖亲切、语重心长、催人奋进,极大鼓舞着我们莘莘学子。我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展现青年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蓬勃力量。  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无数白衣天使不顾一切地冲上一线,他们都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为了更好地工作,她们把美丽的长发剪短。她们说过:“头发还可以再长,但人死不能复生。”他们为了
卧室窗外有两棵高大茂盛的树,一棵香椿树,一棵杨柳。我们的房子在后排,环境清幽,常有鸟儿来栖息于树。早上醒来时常常是汪曾祺先生笔下的风景:“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  我熟悉鸟儿的婉转鸣唱,鸟儿似乎也把我当成了朋友。有一天上午,我开窗后就去忙别的事了,窗纱忘记关了。等我想起来去关窗纱的时候,一只灰色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