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片绿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an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也是最伟大的主任,干的是最大的工程,最细、最复杂、最艰苦的工作。”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当老师不当班主任,是亏了。”笔者认为班主任工作就像衬托红花的绿叶,默默无闻,平凡而伟大。
  去年笔者担任国培计划——广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简称国培)的班主任兼辅导教师。在培训中,笔者又有了一个新的交流学习平台——网络,深感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与教育培训的密切联系。在这培训过程中,笔者得到了与全国各地的班主任兼辅导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机会,获得了教育专家的宝贵指导、点评。虽然每天在线学习感觉有些累,但收获知识的喜悦是无法比拟的。通过与在线专家教师研讨交流,让笔者在教学中的困惑、难点得到了解决,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认识到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培训,笔者更加明确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协调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激励者,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班级管理形式新颖、多变、易接受。学生对新事物总是表现出一时的兴趣,但新鲜感一过又易表现出一种厌倦感,可谓是“喜新厌旧”。班主任首先要在管理形式上下工夫,要有创新意识。其次管理方式还要常变,否则这个“新”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学生眼里就又成了“旧”。但是无论有多“新”,无论怎么“变”,都要建立在有效性这个基础上。这个有效性要求班主任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该是受学生欢迎、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
  二、认真做好培训期间的管理工作
  (一)培训的准备工作
  教师网上在线学习,我们面临的难题是人员多、分散不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面对面地交流。为了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力创佳绩,在培训开始前县教育局首先组织了全县负责国培的班级管理员和辅导教师阐述了“国培计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说明了培训的方式和时间,然后就组织我们进行学员注册工作。在培训的第一天笔者就通过QQ群公告、电子邮件、班级公告等多种方式让参培教师在第一时间明确国培计划、日程安排、看视频的时间地点,必须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写文章的数量、上网参与研讨及跟帖的方式、数量和培训合格的标准。
  (二)培训的具体工作
  作为班主任兼辅导员,笔者每天必须先看课程视频,然后看课程简报,认真学习后才去看其他的培训资源,再去评价学员的作业并给每位学员写评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学习态度不是很认真,笔者便及时和他们进行沟通,他们有不懂的地方,笔者也耐心地进行讲解、示范,常常使学员们心悦诚服,每每这时,笔者也倍感欣慰。笔者通常工作到深夜才把班级简报编辑好并发表,同时还要编写班级公告,督促学员按时上网学习(打电话、网上通知),听到学员不理解的话语时,就进行耐心地解释。当然,写培训感言、发短信等,那是必須做的。多数学员学习是认真的,看视频、讨论、做作业、发帖跟帖等都是不错的,笔者感觉到他们学习的收获也是很大的。对个别学员做得不好的,如抄袭作业的现象,笔者在班级简报和班级公告中给以指出,也许是他们太忙,只有在工作中抽出时间才能进行学习,因此丧失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对此,笔者十分痛心(笔者在班级简报和班级公告中同样发出过这样的叹息)!由于种种原因,学员集中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太少,交流、讨论也少,有些遗憾。
  三、交流平台的有效搭建
  这次培训为笔者和学员们搭建了互动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在工作室里,学员可以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滴经验、心得体会甚至是简单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有时间去看看其他辅导教师的工作室已经成为笔者每天必做的事情。笔者看到有自己教学中出现的一知半解问题就留下来与老师们交流,得到了更多更大的帮助。对于这些平常不大可能经常聚在一起的学员来说,这样的交流平台真的是既方便又重要,各位学员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是最宝贵的成果。
  每位班主任都会有一本书,书的名字是“教育与管理”,至于这本书能写多少文字,能够涵盖多少内容,能够写多厚,靠的就是班主任对工作的付出,对学员的付出。在工作中对他们的关心、爱心、责任心就是你书写的工具。在这次国培中,笔者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去年被评为广西国培优秀辅导员,今年笔者继续担任国培班主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子的事业吧,因为叶子的事业是平凡而伟大的。”笔者认为,班主任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子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在暑热的夏天喝了一杯冰凉的饮料;又如同在凛冽寒冷的冬天看到一抹温暖的火光。2011年盛夏,笔者细细品味了2006年3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万祥教师主编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抚卷深思,才知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同路人,生活中充满了挑战和奋斗探索的乐趣。然而唯有那种敢于创新敢于攀登高峰的人,才能欣赏和领略奇峰峻岭,获得艰难困苦生活中美的感悟和享受
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我在教学中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内容,点燃学生胸中的爱国之火  在八年级教学《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时,我把教材的内容整合成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沙俄侵占我国,八国联军入侵和《辛丑条约》,民族危机的加深,组织活动等五堂课。按照“侵略与反抗”这条主线,突出英、
语感是对语文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
教学日记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教学反思性角度来看,教师的学习、教学与研究具有同源性,即使在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也蕴含着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教学日记就是要让我们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思考、研究而提高教学实践的水平。纵观我十几年的教学日记,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记成功做法  我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有时记下的可能仅仅是一个小问题,但它却
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给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带来极大的冲击。很多学校招收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厌学情绪严重,综合素质较低,大部分学生难以达到常规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学陷入困境。“文道”向来是合一的,作为中职文化课的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文素质的双重责任,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恢复语文课堂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面前
文德恩:赢得“宫斗” 输了丑闻  2015年的全球汽车市场,若论影响最大的,当属“大众排放门”事件。而时任大众集团总裁的文德恩自然也就成为了风暴中心的那个人物。  今年4月,大众集团爆发被外界称之为“宫斗”的大戏,文德恩向“大众教父”皮耶希发起“夺位战”。在大众监事会、股东以及工会支持下,文德恩赢得这场权力之争,结束了大众长达20多年的皮耶希时代。  然而,好景不长。今年9月,大众在美国爆出柴油车
一、理论解释型问答题    答好此类问答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回忆准确的地理概念、一理规律、地理原理等相关的地理理论。分为3步:①仔细审题,找出切入点。②回归教材,选准落脚点。③因题而异,答准关键点。  这类问答题的考查形式有:①说明规律与特点。例如:等温线在城郊之间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是什么?②说明成因与意义。例如:西南地区地形崎岖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南昆铁路建设对西南地区有何意义?③说明问题与措施。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广大农村学校必须更积极、更深入地挖掘课程资源,利用更多的资源来激活语文课堂。  一、挖掘自然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兴趣  广袤的大自然,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现有的建筑园林、公园景区,固然是很好的自然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但世间万物,许多自然资源还没有被我们发现与利用
曾与一位老乡聊起孩子的学习情况,她的一席话让我震惊:“我那孩子一提起玩可来劲了,但是一提到学习,他就满脸的不高兴,甚至还说我真啰嗦,是不是到了更年期了?”前段时间,也曾亲自听同事说一位学生分别在初一、初二、初三时向不同的班主任编造同一个谎言——“奶奶病故”来请假去上网;一位学生在期考试卷上的作文中公然写着“去泡妞真好玩”……  时代在高速地发展,可我们孩子的道德水准却在降低!有些学生逐渐丧失了做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他们家中只留下了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儿童,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应运而生。留守儿童队伍的不断壮大,已成为农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比较少,难以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当他们遇到困惑、烦恼的时候,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就应该更多地去关爱这群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