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区新课改的实施,新课程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利用好课堂有限时间,完成好新课程下的任务是新课改下主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笔者一个学期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33
广西高中新课程改革已于2013年秋季学期正式实施,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有效地实施课程的基本方式是教学过程。就数学教学过程而言,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尤其是高效率的教学过程,对于实施新课程,有效推动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过去,数学教学过程被理解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其高效率体现在有效传授知识,学生能迅速模仿教师做题,有效对付考试。通过自己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高效率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有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因素相互制约,协调统一的过程,是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过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新课改下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新课改顺利实施的保证。以下几点是笔者在实践中探究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看法。
一、有效地研究数学新课程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按照教学大纲传授教材内容即可。然而,现在的课改,对教材进行了较大的改动,课程内容、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程的内容及意义本质上来说对所有教师与学生都不同,他们有着各自的理解。而且就数学而言,数学学习中的“再发现”比其他学科难。所以需要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重新有效地研究新课程,重组、活化教学内容,有效实施知识教育,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
二、营造理想的课堂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集体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在精神思想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这种引导与被引导所形成的课堂心理气氛代表了教师和学生双方感情的融洽、和睦与交流的流畅、无阻碍。教师在讲授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讲授的节奏、风格及自身情绪,又密切注意班级整体的课堂气氛及个别学生的反映,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同时,对课堂突发情况,教师还应做到因势利导,把握分寸,使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维持在良好的水平上。另外,学生的进步离不开肯定与激励,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言行上应尽量多地给予每个学生关心和鼓励,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掌握学习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育,几乎始终把教育目标放在了“传授知识”、“双基”、“三大功能”上。也就是把数学教学单一地理解成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学生在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学习,一切尽在教师掌握之中,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这样培养的结果往往是“高分低能”。新课程强调教学的过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的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培养和锻炼数学思维能力,获得积极地情绪生活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综合素质。
1.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决一道数学难题,都能使学生在这些小小的“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其更高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2. 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笔者有以下认识:要加强基本要领、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应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另外笔者认为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板书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此,平时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太大,从而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 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从思想上改变学生抱有的“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实际操作中更要狠抓基础。多用“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思维中发展健全人格。
四、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1. 提问的逻辑要有序。问题的设计都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而进行,要考虑学生的认识次序、循序而问、步步深入。
2. 提问的内容要有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风暴。
3. 提问的语言要有“味”。这里的“味”即指语言的启发性。教师提问的语言即顾及数学的特点,又必须结合学生认知的特点,要用自然的语言准确、精练的表达。
4. 提问的技巧要灵活。提问后要给学生思考时间,在提出问题后适当的停顿以便于学生思考,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微停数秒,往往可引出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几秒种的等待可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掉以轻心。
五、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对于新课引入,要做精心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对知识予以迁移和转化,所作的教学设计充分暴露新旧知识的联系,让问题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感到陌生,有思考的余地,在此基础上又向新课作自然延伸,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新的发现,而这种发现又必然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状态和新课情境中来。
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师若能善于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往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编高中数学教材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大部分章节的引入都是从实际中提出问题,并且在每节的例题、练习中增加了大量的联系实际的内容,并且在每章节后都开设有研究性课题和阅读材料,就是为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需要。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意识指(下转第35页)(上接第33页)导之下,笔者在新知识引入时尽量设置一些能引发学生兴趣和激发学生探究能力的背景,让他们体会身边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好数学的强大动机。
另外,美育是以人为对象和载体,体现了“育人”功能与目的内在统一。数学理论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方法、数学结论的奇异性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美感,使之形成对数学科学的爱好,能够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也能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七、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旧课、引入新课、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笔者每次设计教学时都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自觉地注意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八、善于并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是: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节课的教学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善于并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印象也特别深刻。
总之,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大胆地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寓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就能做到让学生愿意学数学、喜欢学数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横县第二高级中学 530300)
关键词:新课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33
广西高中新课程改革已于2013年秋季学期正式实施,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有效地实施课程的基本方式是教学过程。就数学教学过程而言,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尤其是高效率的教学过程,对于实施新课程,有效推动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过去,数学教学过程被理解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其高效率体现在有效传授知识,学生能迅速模仿教师做题,有效对付考试。通过自己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高效率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有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因素相互制约,协调统一的过程,是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过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新课改下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新课改顺利实施的保证。以下几点是笔者在实践中探究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看法。
一、有效地研究数学新课程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按照教学大纲传授教材内容即可。然而,现在的课改,对教材进行了较大的改动,课程内容、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程的内容及意义本质上来说对所有教师与学生都不同,他们有着各自的理解。而且就数学而言,数学学习中的“再发现”比其他学科难。所以需要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重新有效地研究新课程,重组、活化教学内容,有效实施知识教育,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
二、营造理想的课堂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集体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在精神思想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这种引导与被引导所形成的课堂心理气氛代表了教师和学生双方感情的融洽、和睦与交流的流畅、无阻碍。教师在讲授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讲授的节奏、风格及自身情绪,又密切注意班级整体的课堂气氛及个别学生的反映,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同时,对课堂突发情况,教师还应做到因势利导,把握分寸,使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维持在良好的水平上。另外,学生的进步离不开肯定与激励,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言行上应尽量多地给予每个学生关心和鼓励,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掌握学习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育,几乎始终把教育目标放在了“传授知识”、“双基”、“三大功能”上。也就是把数学教学单一地理解成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学生在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学习,一切尽在教师掌握之中,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这样培养的结果往往是“高分低能”。新课程强调教学的过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的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培养和锻炼数学思维能力,获得积极地情绪生活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综合素质。
1.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决一道数学难题,都能使学生在这些小小的“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其更高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2. 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笔者有以下认识:要加强基本要领、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应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另外笔者认为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板书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此,平时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太大,从而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 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从思想上改变学生抱有的“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实际操作中更要狠抓基础。多用“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思维中发展健全人格。
四、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1. 提问的逻辑要有序。问题的设计都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而进行,要考虑学生的认识次序、循序而问、步步深入。
2. 提问的内容要有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风暴。
3. 提问的语言要有“味”。这里的“味”即指语言的启发性。教师提问的语言即顾及数学的特点,又必须结合学生认知的特点,要用自然的语言准确、精练的表达。
4. 提问的技巧要灵活。提问后要给学生思考时间,在提出问题后适当的停顿以便于学生思考,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微停数秒,往往可引出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几秒种的等待可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掉以轻心。
五、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对于新课引入,要做精心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对知识予以迁移和转化,所作的教学设计充分暴露新旧知识的联系,让问题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感到陌生,有思考的余地,在此基础上又向新课作自然延伸,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新的发现,而这种发现又必然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状态和新课情境中来。
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师若能善于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往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编高中数学教材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大部分章节的引入都是从实际中提出问题,并且在每节的例题、练习中增加了大量的联系实际的内容,并且在每章节后都开设有研究性课题和阅读材料,就是为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需要。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意识指(下转第35页)(上接第33页)导之下,笔者在新知识引入时尽量设置一些能引发学生兴趣和激发学生探究能力的背景,让他们体会身边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好数学的强大动机。
另外,美育是以人为对象和载体,体现了“育人”功能与目的内在统一。数学理论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方法、数学结论的奇异性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美感,使之形成对数学科学的爱好,能够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也能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七、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旧课、引入新课、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笔者每次设计教学时都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自觉地注意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八、善于并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是: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节课的教学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善于并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印象也特别深刻。
总之,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大胆地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寓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就能做到让学生愿意学数学、喜欢学数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横县第二高级中学 5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