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教育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DZL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学生作为当代青少年的中坚力量,能否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及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个体理想信念的实现,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悠悠相关。因此,我们应该将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放在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并通过学科教学渗透责任教育,主题活动深化责任教育,文化环境濡染责任意识,社会实践体验责任情怀等途径予以培养。
  关键词:高职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养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山东省学校德育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职业技能联动培养模式研究”(2015—xd—031)
  D64
  一、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趋势,但高职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着社会责任感消极、弱化的问题。
  1.个人利益高于社会责任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职学生把自己的自身发展放在首要关注位置,价值的评价重点由社会转向了个人。认为人的价值在于自我奋斗,追求自我设计、自我实现,注重个人发展、个人利益,忽视社会利益和整体利益,甚至将两者截然对立起来。
  2.享受权利高于承担义务
  随着“依法治国”不断推进,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然而部分高职学生过分强调自身权利,漠视自己履行义务。在家理所应当地享受父母的呵护与付出,不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忽视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在学校过着自由散漫的生活,只看重受教育者的权利,注重学校、社会所提供的教学管理及学业资助资源,漠视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义务。
  3.责任担当缺乏实践能力
  所谓责任担当,就是将责任意识付诸于具体的、实际的行动,身体力行承担责任。学习上的消极态度,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学习观念,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集体荣誉感的缺乏,都影响着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为,造成了高职学生在承担社会责任能力上的欠缺。
  二、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成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罗伯特·欧文曾经说过:“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这启示着,社会生活环境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有着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既有积极影响又有负面效应。
  2.学校德育工作的缺失
  当前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是高校的“两课”,但目前运用在众多高校课堂上的依然是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当下高职学生追求个性,注重知识交流,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引起学生的课堂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学校对学生社会责任培养方式上缺乏创新,教师队伍中师德师风存在问题,都是导致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的因素。
  3.家庭教育的偏差
  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对于子女的成长有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在现实生活中,种种因素导致家庭教育中依然存在偏差,如,家长的德育水平不高,无法为子女起表率作用;对子女过分溺爱或关爱不足,导致子女或自私冷漠推卸责任,或产生心理问题;家庭教育中注重智力培养,忽视子女道德品德的建设。这些都影响了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建立。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原则
  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社会责任的养成教育应当作为对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
  1.养成对个人及家庭的责任观
  对自己负责,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根本。要通过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自身的责任意识,让其从内心产生对责任感的认同,从而才能付诸实践,明确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能够担当起自己应当负起的责任。并且,需要让学生珍爱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了解父母和亲人对自己的付出,知道自己所承载的家庭希望,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树立起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2.养成对他人和集体的责任观
  人不是作为一个个体存在于世间,而是无时无处于他人产生着联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交际网络的一环,有责任去关爱、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利益,进而对不相识之人,也建立起一种责任感。
  四、提升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1.优化学校教育方式
  学校要进一步优化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在保持理论性的同时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更明确地指导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让高职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德育教育的作用。要积极开展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责任实践中,感受履行社会责任给社会、周围人、身边人带来的好处,感受履行社会责任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履行社会责任。在全校范围形成履行社会责任的风气,通过良好的氛围来带动其他同学,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因此,尽快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和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兼顾起来,实施联动培养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2.改善家庭教育观念
  父母要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孩子学业成绩、升学情况的观念。小赢靠智大赢靠德,孩子最终成就的大小更取决于德,而不是以学业成绩为代表的智商。要改变那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依靠学校,与家庭无关的错误想法。父母要以身作则,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好孩子的启蒙导师,为孩子树立好榜样。要与孩子多多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及时排解孩子的不良思想。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培养高职学生社会责任的重要外部环境。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严肃处理各种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大众媒体要强化正确的引导作用,积极宣传各种好人好事,倡导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风气。要深入剖析西方错误思想观念,广泛告知大众西方错误思想造成的恶劣影响,让群众自觉抵制它们的入侵。
  五、结语
  责任感的理论构建仍任重道远,需在全面、全员上着眼,在目标、方法上着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提出适当的责任感教育实践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把他们的自身的理想与现实目标相互融合,从进入校园开始就有自己清晰的职业规划和成长定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未来成长责任,激发自身的斗志,以达到高等教育的最终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启红. 论加强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 7) .
  [2] 段志光. 当代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 4) .
其他文献
举例教学法在德育课堂的教学中对于提升教学效率有很大的促进效果,本文在分析了其积极性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才能够运用好举例教学法,希望给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指
新课程标准对创新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政治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情况,从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散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开始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一个代表作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下简称《手稿》)马克思以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的发展和经济
在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现代高中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和核心目标,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重视高中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
摘要:大学语文让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但是有的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技能,而忽视的大学语文教学,从而影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大学语文老师要丰富教学能力,挖掘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功能,最终把学生都培养成为适应经济社会的有人人才。  关键词:大学语文 人文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H193  大学语文是大学的一门基础课程,老师要体现出大学语文对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
我国当前的高等院校教育,普遍存在重视专业基础课程,轻视人文素质课程的现象,如何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切合点,学会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职业,是本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