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创新大赛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毕业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一直是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诸方面能力之一,如何加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出高技术、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一直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电子创新大赛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创新性和实践性,这两点的完美结合使电子创新大赛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实质上的提升,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电子创新大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
  1.电子创新大赛的现状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发现、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时代迫切需求创新能力强,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各层次人才。创新作为民族之本,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起到了灵魂和动力的作用。
  电子创新大赛能有效的促进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竞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逐渐掌握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目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在通过电子创新大赛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中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但普遍还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对电子创新大赛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够深刻,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电子创新大赛培训方案不科学、不规范、不具体、随意性大、方法单一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竞赛成绩的提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电子创新大赛培训大纲及技能训练体系不够完善。
  (4)缺乏适合高职学生电子创新大赛训练平台。
  (5)缺乏对电子设计训练及竞赛的科学有效组织。
  (6)没有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高职学生电子创新大赛长效机制。
  (7)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有必要对电子创新大赛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电子创新大赛的研究内容
  2.1研究电子创新大赛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探索和总结出适应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电子创新大赛培训方案,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2.2高职学生电子创新大赛培训方案的创新研究
  调研国内高职院校大学生电子创新大赛及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和效果,分析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电子创新大赛研究与实践。
  2.3高职学生电子创新大赛培训大纲及技能训练体系的创新研究
  建立一整套电子创新大赛培训大纲及技能训练教学体系,设计和制定配套的教学文件。
  2.4研制适合高职学生电子创新大赛训练平台
  研制出先进、实用、易操作、适合高职学生电子创新大赛实训的训练平台。
  2.5科学组织高职学生进行电子设计训练及竞赛研究
  科学组织高职学生进行电子设计训练及竞赛,强调学生基础知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2.6研究建立较完善的高职学生电子创新大赛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立较完善的高职学生电子创新大赛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和企业文化熏陶,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7科学组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勇于奉献的指导教师队伍
  2.8在本校开展课题成果应用试点
  通过在本校开展研究成果的应用试点,进一步完善成果内容,形成一套可行的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电子创新大赛运行规范。
  3.电子创新大赛的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3.1研究特色
  (1)针对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电子创新大赛存在诸多不足的现状,深入探索和实践适合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电子创新大赛培训方案。
  (2)在深入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电子创新大赛培训大纲及技能训练教学体系,以形成较完善的高职学生电子创新大赛长效机制。
  (3)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贯穿到整个技能训练中,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培训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分层递进的模式。
  (5)研制先进、实用、易操作、适合高职学生电子创新大赛技能训练的实训平台。
  3.2创新点
  (1)深入探索和实践电子创新大赛培训方案,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贯穿于整个电子创新大赛培训的始终,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培训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分层递进的模式。
  (3)研制先进、实用、易操作、适合高职学生电子创新大赛训练的实训平台装置,以填补国内该实训平台的空白。
  4.电子创新大赛的研究意义
  (1)“创新能力培养”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可以加速高职教学教法的彻底改革。
  (2)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重新认识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3)电子创新大赛对指导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团结协作精神,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
  (5)电子创新大赛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得以强化提高,既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大学生的途径,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手段。
  实践证明,大学生电子创新大赛等科技活动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进作用,但是竞赛毕竟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参加,涉及面有限。只有将电子创新大赛的氛围辐射到整个校园,通过电子竞赛来推动高职专业课程的工程化改革,融赛于学,赛学并重,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大学生电子创新大赛等科技活动的真实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36-37.
  [2]李天真,崔立军.竞赛引导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21-24.
  [3]王安红,吴伟雄.基于综合项目开发的电子竞赛培训方法[J].嘉兴学院学报,2009,21(6):64-66.
其他文献
【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校外实践基地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可以从校企合作、双师建设等方面来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改革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服务行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行业要求、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
一、教学目标  1. 阅读《威尼斯商人》(全)剧本。  2. 通过读剧、编剧、演剧、小组辩论、批注交流等方式探究作品主题及人物性格。  3. 鼓励学生多种形式写作。(含自由批注、改编剧本、写独白、分析写作、书信、新闻报道等)  4. 了解在语文考试中名著阅读的特定内容和技巧。(至少有一次测试评估)  5.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拓展阅读莎士比亚剧作或《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了解莎士比亚生平、作品及创作
期刊
在2013年的暑假,在教育局的组织下,我参加了郭思乐的生本教育培训。同年的9月我自身践行“学导用”课堂的实践,到今天快一年的时间了,下面我根据自已的实践谈谈上“学导用”课的
【摘 要】一般来说,高职学生文化功底比较薄弱,社会阅历比较少,没有端正学习态度和明确工作目的,缺乏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职业教育不仅是要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型教学法在机械CAD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法;学案教学;机械CAD教
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但是,在平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小组合作活动自由化、形式化、泛滥化,看似热热闹闹,实为摆架子,走过场
随着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企业内部沟通对企业和谐稳定乃至经济效益发挥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员工沟通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促进企业有效沟通的对策建议。 With t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走向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且已成为当今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在计算机课
【摘 要】河南省是全国担保类企业最为集中的省份,目前千余家担保类企业面临企业风控体系不健全等现象,这也使得河南省担保类企业出现了自2011年底至2012年底的一次大洗牌。随着河南省经济乃至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需求也会随之增多,担保类企业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内部经营运作风险控制问题也就日益突出。  【关键词】担保类企业;担保公司;担保风险  1.河南省
【摘 要】以支部结对共建的形式开展组织生活, 是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强学生党支部与机关党支部间的联系,创新组织生活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以及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等。开展好“支部共建”活动, 还要加强工作指导,找准工作切入点,建立共建工作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学生党支部;机关党支部;共建  如何加强高职院学生党支部建设?如何提高基层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如何更好地创新
【摘 要】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在充分了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相关技术岗位任职  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理论性课程,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一般经济理论和会计专业基础课的中介作用。在多年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授课还是以填鸭式的理论灌输为主,学生的学也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