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抗菌肽D基因中华猕猴桃的鉴定及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angh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转抗菌肽D基因的中华猕猴桃抗性芽为材料,通过诱导生根和移栽获得猕猴桃盆栽苗。对盆栽苗进行PCR和RT-PCR鉴定表明,抗菌肽D基因已经整合到猕猴桃基因组中,并进行了转录。对盆栽苗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喷施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1.2×10~7~1.2×10~8,OD600值为0.2)的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CAT和POD活性比未转基因植株明显降低,PAL活性比未转基因植株明显升高。
其他文献
教师专业隐性知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隐性知识;另一种是有关教育教学的隐性知识。只有显性化教师专业隐性知识,才能使教师专业隐性知识得到重构和提高。本文分
1发病情况内乡县某肉鸡专业养殖户2009年3月2日购进商品代肉雏鸡3000只,4日龄开始发病.21日龄后逐渐停止发病,至33日龄共发病1980只,其中死亡1110只。
为了解ZmHDR在玉米叶绿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进化模式,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玉米HDR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ZmHDR基因在玉米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