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具体地说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而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只是书本知识的获得,而是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为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教学革命: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外显标志之一。就语文而言,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教学内容的深层体会,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质疑问难,鼓励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美国教育史学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的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传统的教学观往往是教师依照“常态曲线”建立起对教学的期待,然后通过教师的启发评价矫正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定型化的教学模式被布卢姆称之为目前教育制度中最浪费和有危害的一种。而学生学会提问无疑是摆脱传统教育的一种良药,也是开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把“金钥匙”。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有:
   1.诱导问
   就是深入学习教材时,诱导学生质疑。起始阶段,学生往往在提问时抓不住要领,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扶一把,由浅入深地设置一定的坡度,教会学生提问,渐渐达到会问的目的。《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学生敢于提问,积极思考。例如教学《鸿门宴》这一课,教师应诱导学生解题从而产生疑惑:刘邦为什么要赴鸿门宴?刘邦在鸿门宴上如何应对?刘邦在鸿门宴后如何处理?这三个问题不仅勾画出小说的情节,而且明白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所在。
  2.疑惑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聚集自己的思维指向,俗话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课时,当分析完全诗的内容之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刘兰芝既然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那婆婆为何还要赶她走呢?”对这个问题,学生兴致很高。“刘兰芝没生孩子,古代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焦母看上了比兰芝更好的东家之女,她喜新厌旧。” “焦母与兰芝志趣不和,脾气不相投。”“焦母与儿子多年相依为命,不愿让兰芝夺走儿子对自己的感情。”等等。学生们通过讨论最终明确: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他们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而焦母的所作所为正处处体现着一个封建家长的极端蛮横无理,独断专行。从而高度把握了文章的题旨。
  二、参与讨论,鼓励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学会讨论
  所谓“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众多的学生间的对话,相互交流,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群体性的合作学习,讨论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向信息传递的束缚,能够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信息传递。因此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有显著的效果。并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消除胆怯,剖析教材,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消除胆怯的心理因素,针对教材内容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并且能够自圆其说。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发表独创性的见解,要求学生不是被动地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而是积极的参与到对知识的内容和形式的构建中。例如教学《警察与赞美诗》时设问:根据文章的内容,苏比在布莱克威尔岛监狱能否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这一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一下子挑起了学生的思维冲突。有的学生认为苏比能够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因为苏比听了教堂的音乐后,想要改变自己,“他要把自己拔出泥沼,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苏比不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因为苏比之所以选择到监狱里去,并非因为没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机会,而是资本主义社会好逸恶劳、投机取巧的社会心态所致。俗话说,“灯不拔不亮,理不争不透”。通过讨论,学生加深了对小说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讨论主题,了解题旨,理解题意。就是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主题讨论。在一堂课中哪个地方应当组织讨论,讨论什么问题,至关重要。把握好讨论的主题,既决定着讨论的方向,又关系到讨论的价值,可以说是讨论组织艺术的灵魂。例如教学课文《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了突破小说的主题,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既然纪念,自然要牢记,为什么要忘却呢?”学生经过讨论后,认清了文章的主题,认识到“忘却的是悲痛,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这才是对烈士的最有价值的纪念”。
  三、动手操作,获取实践信息——引导学生学会“动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会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思维相结合,才能达到操作的目的。”学生的操作过程是他思维过程的体现。因此,动手操作不但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桥梁”,而且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主动性学习的重要外显性标志之一。
  首先,鼓励学生动手演一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本(或者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段),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泛读课文的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能够表演的文字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具体可感的表情身体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适合表演,例如话剧、曲艺、特别是记叙文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雷雨》课文中周朴园的语言、神态描写。通过表演,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周朴园面对过去、现在的侍萍不同态度,从而加深对其性格的准确把握。
  其次,鼓励学生动手练一练。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语文能力,而训练则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中介。俗话说“眼高手低”,缺的就是练一练这个环节。因此训练应当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智慧的创造者”。只要处理好练的时机和内容,完全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练一练。例如教学《滕王阁序》时,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段200字的景物描写片段。学生兴趣盎然,不乏佳作,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和能力。
  四、掌握方法,提高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学习方法,实质就是学会学习,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金子”,更需要的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如果学生自己有了“金手指”,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迈进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实际教学中,我把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概括为“十二字方针”,即先放后收,注重启发,强调迁移。具体说就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凭借旧有的知识摸索新的知识,探索解题的方法,当学生对学习方法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时,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将实践中领悟到的方法加以巩固,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实践证明,运用这种“十二字方针”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改善。
  1.铺垫练习
  主动性学习之前,先让学生作铺垫性练习为接下去的教学作好准备,即在再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的知识。因为旧有知识是新知识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步入新知识的学习。铺垫练习的内容一方面要切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实际,另一方面必须紧贴学习的内容,也就是在新旧知识之间找准“衔接的韧带”。
  2.学生分析
  即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做一做自行学习新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尝试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尝试活动有所点拨,而绝不是“放羊南山”。分以下两个过程,一是知识发生过程,由旧知导入新知,侧重教师的导,是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知识运用过程,以分析作为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侧重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是理性认识阶段。具体可以分两步走,一是自学课本,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二是尝试练习,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作尝试练习进行迁移性阅读尝试,并及时掌握反馈信息,然后针对反馈信息作针对性的矫正练习。
  3.教师讲评
  这里的评是在迁移性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此时应充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能够自圆其说,关于问题和答案只求合理,不求唯一。对学生讨论的结果,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指导性评价为辅。教师主要针对学生遇到困难的地方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讲解,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知识。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这四种提高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的策略,并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可以灵活运用的,至于运用得是否恰当,同样取决于教师是否引导得法,指导有方,富有个性和创造力。即“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阅读可以养性,可以改变人生。可是现在,小学生对阅读越来越不感兴趣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阅读是学生掌握语言技巧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让小学生喜欢阅读呢?  一、通过朗读提高阅读能力  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朗读的训练。用多形式、多样性的朗读代替单一的朗读;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角色读、自由读、速读等都
运用故障树分析(FTA)方法分析矿井提升机盘式制动系统故障原因,包括机械故障、摩擦系数故障、液压故障等,提出矿井提升机盘闸制动系统的故障树,并给出了系统状态计算机测控系统方
对学习者进行规范的教学培训是推广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现结合我们的具体实践,就如何进行消化内镜规范化教学提出几点思考。
高二Unitll围绕Scientific Achievements这一中心话题,从科学家、科学理论、科学探索等方面设计听、说、读、写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课文中出现的科学家及科学成就,激励学生
采用热改性和酶改性两种改性方法,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使其适于添加到冰淇淋中。最终确定了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添加到冰淇淋中效果最好,其配方为:TG改性SPI5%,白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