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委提出的“三年大变样”五条基本目标定位准确,符合实际,理念新颖。按照这五个目标搞下去,未来的河北就能建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充满实力、活力、竞争力的沿海强省。就保定市来讲,如何贯彻落实,今后怎么办、怎么干?是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
思考之一,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保定市县多人多,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如何加快城镇化步伐,尽快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不拖全省后腿,唯一的选择就是把城镇做大、做多、做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没有工业化就不会有城镇化。而要实现工业化,必须从抓项目入手,促进产业集聚。
思考之二,如何确定城市的产业定位。保定市地处“京津冀经济圈”的核心位置,怎样真正融入其中,借势发展,关键是选好产业定位。当前的目标应是努力实现由“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长远的目标应是努力争取由“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工作着力点应是由被动接受京津吸引向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思考之三,如何彰显城市魅力。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加快城市建设、实现“三年大变样”中,必须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应当采取科学态度,保护和恢复古迹,留住历史记忆,彰显历史魅力;应当增强“名城”意识,传承历史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文化魅力。
思考之四,如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目前城市管理中,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硬件不硬、软件不优”。硬件包括基础设施、基本功能、外在形象等,都需加大力度。软件包括政务环境、城市文化、服务水平等,都要大力提升。
思考之五,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全国而言,现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但在不少地方,比如保定西部贫困山区,“工”和“城”都还很弱小,以工补农的“补”力不强,以城带乡的“带”力不足,农村的落后状况变化不大。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切不可忽视“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
今后,我们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城镇化建设:
一是大力实施“一主三次”城市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是,做大做强保定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定州、涿州、“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三个次中心城市,培育城市群,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工作中,我们坚持先起步、后完善,分阶段、有步骤推进,实行领导力量、机构编制、规划指导、用地指标、项目布局、政策支持六个倾斜,力争到2020年,保定市中心城市人口达到170万左右,定州、涿州和“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三个次中心城市人口分别达到40万左右。“一主三次”城市重点在产业兴城、完善功能、开发区建设上谋求大的突破,立足超常规、跨越式率先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保定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有不可移动文物景点6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全国地级市中拥有省以上文保单位最多的市。在“三年大变样”活动中,我们把文化内涵真正注入城市发展,确定了20项重点工程。目前,历史文化名人苑、关汉卿大剧院已完成选址和前期规划设计等工作;投资10亿元的河北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已经开工;直隶总督署、淮军公所、光园等古建筑正在保护修缮,古莲花池“十二景”复建正在紧张施工。我们决心下大力量做好彰显保定历史文化这篇文章。
三是规划实施保定市“大水系”建设。为把保定市建成西依太行山、东傍白洋淀、中间水相连的依山傍水宜居城市,我们制定了“大水系”建设规划。“大水系”工程主要是:“两库连通、引水济市、穿府补淀”,构筑“两环、四河、五湖十园,青绿交映、水城一体”的水系景观格局。
作者:中共保定市委书记
(责编/于亚博)
思考之一,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保定市县多人多,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如何加快城镇化步伐,尽快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不拖全省后腿,唯一的选择就是把城镇做大、做多、做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没有工业化就不会有城镇化。而要实现工业化,必须从抓项目入手,促进产业集聚。
思考之二,如何确定城市的产业定位。保定市地处“京津冀经济圈”的核心位置,怎样真正融入其中,借势发展,关键是选好产业定位。当前的目标应是努力实现由“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长远的目标应是努力争取由“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工作着力点应是由被动接受京津吸引向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思考之三,如何彰显城市魅力。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加快城市建设、实现“三年大变样”中,必须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应当采取科学态度,保护和恢复古迹,留住历史记忆,彰显历史魅力;应当增强“名城”意识,传承历史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文化魅力。
思考之四,如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目前城市管理中,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硬件不硬、软件不优”。硬件包括基础设施、基本功能、外在形象等,都需加大力度。软件包括政务环境、城市文化、服务水平等,都要大力提升。
思考之五,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全国而言,现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但在不少地方,比如保定西部贫困山区,“工”和“城”都还很弱小,以工补农的“补”力不强,以城带乡的“带”力不足,农村的落后状况变化不大。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切不可忽视“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
今后,我们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城镇化建设:
一是大力实施“一主三次”城市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是,做大做强保定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定州、涿州、“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三个次中心城市,培育城市群,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工作中,我们坚持先起步、后完善,分阶段、有步骤推进,实行领导力量、机构编制、规划指导、用地指标、项目布局、政策支持六个倾斜,力争到2020年,保定市中心城市人口达到170万左右,定州、涿州和“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三个次中心城市人口分别达到40万左右。“一主三次”城市重点在产业兴城、完善功能、开发区建设上谋求大的突破,立足超常规、跨越式率先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保定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有不可移动文物景点6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全国地级市中拥有省以上文保单位最多的市。在“三年大变样”活动中,我们把文化内涵真正注入城市发展,确定了20项重点工程。目前,历史文化名人苑、关汉卿大剧院已完成选址和前期规划设计等工作;投资10亿元的河北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已经开工;直隶总督署、淮军公所、光园等古建筑正在保护修缮,古莲花池“十二景”复建正在紧张施工。我们决心下大力量做好彰显保定历史文化这篇文章。
三是规划实施保定市“大水系”建设。为把保定市建成西依太行山、东傍白洋淀、中间水相连的依山傍水宜居城市,我们制定了“大水系”建设规划。“大水系”工程主要是:“两库连通、引水济市、穿府补淀”,构筑“两环、四河、五湖十园,青绿交映、水城一体”的水系景观格局。
作者:中共保定市委书记
(责编/于亚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