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快保定城镇化建设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委提出的“三年大变样”五条基本目标定位准确,符合实际,理念新颖。按照这五个目标搞下去,未来的河北就能建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充满实力、活力、竞争力的沿海强省。就保定市来讲,如何贯彻落实,今后怎么办、怎么干?是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
  思考之一,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保定市县多人多,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如何加快城镇化步伐,尽快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不拖全省后腿,唯一的选择就是把城镇做大、做多、做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没有工业化就不会有城镇化。而要实现工业化,必须从抓项目入手,促进产业集聚。
  思考之二,如何确定城市的产业定位。保定市地处“京津冀经济圈”的核心位置,怎样真正融入其中,借势发展,关键是选好产业定位。当前的目标应是努力实现由“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长远的目标应是努力争取由“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工作着力点应是由被动接受京津吸引向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思考之三,如何彰显城市魅力。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加快城市建设、实现“三年大变样”中,必须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应当采取科学态度,保护和恢复古迹,留住历史记忆,彰显历史魅力;应当增强“名城”意识,传承历史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文化魅力。
  思考之四,如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目前城市管理中,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硬件不硬、软件不优”。硬件包括基础设施、基本功能、外在形象等,都需加大力度。软件包括政务环境、城市文化、服务水平等,都要大力提升。
  思考之五,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全国而言,现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但在不少地方,比如保定西部贫困山区,“工”和“城”都还很弱小,以工补农的“补”力不强,以城带乡的“带”力不足,农村的落后状况变化不大。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切不可忽视“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
  今后,我们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城镇化建设:
  一是大力实施“一主三次”城市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是,做大做强保定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定州、涿州、“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三个次中心城市,培育城市群,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工作中,我们坚持先起步、后完善,分阶段、有步骤推进,实行领导力量、机构编制、规划指导、用地指标、项目布局、政策支持六个倾斜,力争到2020年,保定市中心城市人口达到170万左右,定州、涿州和“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三个次中心城市人口分别达到40万左右。“一主三次”城市重点在产业兴城、完善功能、开发区建设上谋求大的突破,立足超常规、跨越式率先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保定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有不可移动文物景点6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全国地级市中拥有省以上文保单位最多的市。在“三年大变样”活动中,我们把文化内涵真正注入城市发展,确定了20项重点工程。目前,历史文化名人苑、关汉卿大剧院已完成选址和前期规划设计等工作;投资10亿元的河北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已经开工;直隶总督署、淮军公所、光园等古建筑正在保护修缮,古莲花池“十二景”复建正在紧张施工。我们决心下大力量做好彰显保定历史文化这篇文章。
  三是规划实施保定市“大水系”建设。为把保定市建成西依太行山、东傍白洋淀、中间水相连的依山傍水宜居城市,我们制定了“大水系”建设规划。“大水系”工程主要是:“两库连通、引水济市、穿府补淀”,构筑“两环、四河、五湖十园,青绿交映、水城一体”的水系景观格局。
  
  作者:中共保定市委书记
  (责编/于亚博)
其他文献
近年来,秦皇岛市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特别是2008年以来,结合迎奥运,扎实开展了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双十工程”,狠抓城市拆迁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大幅度提升了城市功能和环境品质,出色地完成了奥运和暑期任务,得到中央和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与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成为历史上城镇面貌整体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但与河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秦皇岛城镇化建设
石家庄矗立起的幢幢高楼,亮丽的夜景,梳妆打扮的楼房,见证了省会一年的变化。  张家口城区西部连绵的赐儿山,目睹了这座空间局促的山城通过扩城上山,使城市筋骨得以舒展的变迁。  秦皇岛沙软潮平的黄金海岸,感知着一座新城市梦想的诞生,一座具有中国北方人文生态特色,山、海、城、林共生共融的滨海新城正在崛起。   …………  三年大变样,以其少有的气魄,在燕赵大地不断催生一幅幅城市新图景,显现出城市发展的非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改善生态环境,遏制气候变暖,最根本的措施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最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的途径是在减少工业直接排放的基础上,通过大力植树造林,保护和增加森林资源,发挥森林的固碳功能。植树造林、发展林业,不仅可以改善环境、固碳抵排、应对气候变化,而且可以增加林产品供给,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党的十七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奇迹,那时的党群关系真正达到了血肉相连、水乳交融的程度。党领导人民向着既定的革命目标奋勇前进,引领中国社会走向光明,人民群众也发自内心地支持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在感情上也非常融洽,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情意。那么,这种血肉相连、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呢?  
2007年8月31日,张云川从北京到河北走马上任,一到石家庄,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建设和管理水平都比较差的省会城市, “城市像县城,县城像村庄”,城市缺乏特色,天空难见蓝天,正如有的领导同志所说,“省会人民的忍耐度还真够高的”。这种状况,不但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不适应,而且与6900多万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不相匹配。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张云川下定决心,大干三年,使河北城镇“三年大变样”,干出一个红彤彤的城市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了出来。紧紧围绕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地方政府应着眼于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要求,与时俱进,强化学习,转变职能,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科学施政、为民理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 优化主题内容,做到既学之有物,又学之有用    当今知识浩如烟海,可学的知识非常多,关键要善于选择,优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