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阅读预习须过“三关”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00663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习,作为学习的首要环节,是高效阅读的基础,只有做好充分的预习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进行更好的思考与探究。而且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精读课文奠定基础,这也是中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首要任务。下面主要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一、字词关
  预习课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扫清文字障碍,解决一些疑难的生字新词。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生字预习情况的检查与落实,以夯实学生的字词基础,为高效阅读服务。
  关于字词,学生在預习的时候首先就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时候,要注意“摔”是翘舌音,“坝”读“bà”,不读“bèi”。另外,“装”字是上下结构,“绒”字是左右结构,右边“戎”不要写成“戒”,借助工具书或者生活经验理解“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的意思。教师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时候,可以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以使学生对预习课文更加积极踊跃。
  字词关是学生预习的第一关,关乎着扫清文字障碍与学生的深层阅读。因此,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夯实学生的字词基础。
  二、朗读关
  朗读是预习课文的好方法。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在学生读好课文以后,教师可以以抽样检查的形式,分别让好、中、差学生朗读课文,以便于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于《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来说,第1自然段是学生朗读的难点。在这一自然段中,不但生字较多,而且句子较长:“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对于这样的长句子,教师要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把握好停顿与语气。为了增强学生的朗读预习效果,在学生预习之后,教师可以以赛读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先各组推荐出本组的优秀选手参赛,再让各组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参与第二轮比赛。在他们朗读的时候,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并能够对其朗读的情况作出评价。这样一来,有优秀学生的榜样,读不好的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朗读水平也一定会随之得到提升。
  对于学生预习读书情况的检查,当教师以比赛的形式介入的时候,可以使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同时也展现出了全班学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感知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生预习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善于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阅读批注等,以获得对文本内容的初步感知。
  在学生真正把课文读好以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最喜欢哪些句子或者段落?
  (2)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段品读课文,想一想:这所小学有何特别之处?并及时批注下自己的见解与困惑。
  (3)同桌或者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先行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标记,为接下来的认真听课做好准备。
  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体感知汇报的时候,一个学生发言两三个学生补充即可,而在品悟重点词句的时候,可鼓励多名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这一环节不仅是课堂的亮点,还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环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在精读课文之前,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教师只有让学生把握好“字词关”“朗读关”“感知关”等,才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真正的了解与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亭湖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为了落实课标的写话要求,统编本二年级要求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不同的写话目的和要求来练习写话。然而大多数学生不知从何起笔,怎样让他们更好地写话呢?  一、创设写话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写话的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写话教学取得关键性的进展。而创设愉悦的写话情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统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写话内容是写自己喜爱的玩具,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
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本,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是当下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从小学抓起。统编本教材提倡大量阅读、海量阅读,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更好地施教。  一、读懂教材之序是“教好”阅读的前提  1.教材之精神文化  三年来,在研究统编本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是一套书写中国儿童积极向上的教材。从教材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为学生树立的民族自信,如《神州谣》《传统节日》《
统编本五年级下册《军神》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为了保持头脑清醒,在自己眼睛做手术的时候,放弃使用麻醉剂的故事,赞扬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这篇课文的描写以刘伯承和沃克医生之间的交互为线索,借助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态度的先后变化,展现了刘伯承的精神品质。  编者在课文的思考题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这道题中对“沃克
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普教色彩浓、课程的内容和专业课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欠缺实用性和针对性特点,着力探索适应专业需求的文化基础课教学模式,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定位在服务专业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服务专业建设的文化基础课教学模式及理论依据    服务专业建设的文化基础课教学模式,是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定位在服务专业课程教学和就业上,是在“以就业为
课内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徑,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教师通过课内外阅读试题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课内: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
在“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十分重要。开展自主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核心任务。由于小学生暂不具备较高的自主阅读能力,同时在理解能力及感悟能力方面也普遍较弱,所以,以自主的方式展开阅读恐难以实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并且积极架构以生为本的阅读范式,促使学生展开积极高效的自主阅读。  一、借助前置作业,找准自主阅读目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预习是不
统编本教材融入了很多的语文元素,课后习题着重落实在这些知识点、能力点上,根据学生年段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单元,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因此,用好课后习题这个重要的学习资源,充分挖掘课后习题的教学价值,实现与编者对话,不仅对我们的教学大有裨益,而且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朗读课文,课后习题体现一课一得  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课后习题贴近学生学情,并且注重朗读,几乎每一课后面都有“
一、文本解读  《郑成功》一文的作者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着重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丰功伟绩,展示了郑成功民族英雄的本色。课文开门见山,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接着介绍明朝末年宝岛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领,台湾同胞受到荷兰侵略者残酷奴役的历史背景,然后直奔重点,写郑成功战前心理动员和战事准备、郑军官兵与荷兰侵略者战斗的经过及战胜后高山族同胞的欢庆场面,最后介绍了郑成功在台湾发展农业、
当前小语课堂强调学生参与而引发的“热闹”通病,令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糊涂。对此,张庆先生曾提出 “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即语文教学倡导简单策略。但这里的简单,并不单纯是指教学内容、环节、手段的删减,而是指教师在把教材读厚、读深、读透的基础上,将那些不属于语文学科,或者属于语文学科但不是重点教学内容的部分从课堂上清除出去,把核心内容通过凝练简约的方式教给学生,让教学变得简单,让课堂变得简约。笔
3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召开全省地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会议暨基础教育系统教育宣传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重要讲话的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全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办公室工作和基础教育宣传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下阶段的工作。  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学明在会上首先回顾了2008年广东省教育工作的情况。李学明指出,广东教育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