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理念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_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公园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之一,公園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规划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传统公园的景观功能设施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人在景观中的参与性、互动性以及人与景观在情感上的呼应,成了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点。本文从交互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交互设计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构建原则与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交互设计理念,提出城市公园景观将不单单是作为景观单独存在的,能实现人、景观、社会的和谐共处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交互设计;城市公园;参与性;互动性
  1 交互设计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自19世纪开始,景观设计就随着工业化发展的浪潮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尤其在包豪斯之后,包豪斯不仅奠定了当代设计教学的基本教学框架体系基础,更是确定了设计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1]。城市公园也不再是贵族们私人拥有的,而是群众的,大众的城市公园景观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公园景观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传统景观设计形式已经不能再满足人们在景观消费上的需要,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交叉学科在景观中的应用,交互景观设计开始逐渐被人们重视。增强人与景观的互动性以及人在景观中的参与性,以调和人与景观的关系,实现人与景观的和谐共处,逐渐成为景观的发展方向之一[2]。
  1.2 研究意义
  交互景观设计注重的是人与景观的交互性以及人在景观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是人与景观、人与人之间的一座桥梁。其核心价值首先在于重拾景观的核心要素,将人作为景观的主要参与者、使用者,增强人在景观使用中的幸福感;其次在于丰富城市公园景观交互的设计理念,为今后的景观交互设计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其具有长远的社会意义[3]。
  2 交互设计景观构建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人作为景观设计中的第一设计要义,无论是在景观设计,还是在室内平面设计之中,永远都是摆在第一位的,所有的设计无一例外都是为人服务的,人的需求是环境设计追求的根本。如果设计超出了人们使用的范畴,其本身有大量的形式语言或精神语言,唯独缺少实用功能,那么在对其定义的时候应该将其归为艺术或者奢侈品范畴。景观设计旨在为人们提供满意的实践功能与精神功能,不应当是个人思想的展示,而是基础的、实用的、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4]。在景观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人需要的空间,为人们提供交流、冥想、娱乐等活动场所,为老人以及残障人士设计无障碍通道等,皆是景观交互设计的第一原则,即明确景观服务的主体[5]。
  2.2 参与性与互动性原则
  景观设计要点之一是服务和满足人在人格、情感上的需要,实现这一点的一个有效方法便是增强人在景观中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人如果能在景观中实现合理、正面的参与和互动,人的身心就会得到全面放松与发展[6]。例如,美国的高线公园原属废弃铁道,经过设计后成了供人们散步、娱乐、交流并且可观赏纽约地景的空中廊道,大大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环境的交流,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7]。
  2.3 人文与地域性原则
  人文在景观中的具体体现是整个公园的设计主题、基本形式等。在设计之初,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当地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条件,为景观梳理文化创作背景。地域性主要体现在自然要素的表现,如光、水、空气、植物等,可以选用本土树种或者地区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作为主要绿植,为景观创造具有地域性、人文性、互动性、合理性、亲近性的环境语境特征[8]。
  2.4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城市公园是城市发展建设规划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所具有的园林绿化、生态气候调节等功能具有重要的城市效益和价值。例如,2019年国际植物学大会纪念园,整个公园在设计上只有一条观景台是人工建筑,其余所有的植物全部采取自然培育的方式,即自然选择、自然竞争,以留下最适合的植物品种[9]。
  3 交互设计景观构建策略
  3.1 知觉与行为交互策略
  目标导向是交互设计的原则与核心,在交互设计中,设计者将体验感和参与感作为核心,将用户体验与用户参与作为设计过程中的起点和终点[10]。知觉与行为交互互为因果,知觉交互层面的景观设计是人对景观的第一印象,通过人的五感,即听、视、嗅、味、触,对景观设计进行初次反应。在第一阶段,通常需要强化人对某一场景的感官反应刺激,如绚丽的色彩、夸张的视觉、形态奇特的空间布局,使其在形态、颜色、声音上发生改变,给人以不同的感知体验效果,进而推动人在场景中的参与过程。例如,team Lab团队设计的水粒子消除作品的边界,采取大量的水粒子代表流动的瀑布,盛开的花朵引导人们前往参与,采取了强化人的视觉的设计手法,用绚丽的色彩吸引参与者参与到景观中。
  行为交互是交互设计层面的第二点。在人进入景观之后,更重要的是参与者的参与,留在景观中。无论是人与人的交流,还是人与景观的交流,重点都在于拓宽人与景观的交互交流方式,可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场景的再现和重塑,突破人与景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障碍[11]。
  3.2 情感交互策略
  情感交互设计是整个交互设计中参与者与景观之间情感、精神交互层面的设计,是景观交互设计的灵魂,是整个设计中的主旨和风格基调。情感交互设计通过让景观参与者事先了解或者进入景观,对景观产生情感上的初步认知与共鸣,进而增强参与者在景观中的参与性与使用性、互动性,拉近人与景观之间的实际距离,激发人对于景观和环境的思考。因此,就要求在设计之初结合景观使用人群与使用方法,利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与物质形式赋予景观合适的艺术内涵与精神价值[12]。景观参与者与景观达成精神上的互动,以此产生合理的精神上的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新的精神反思,并反馈到人的实际行为中,促进人与社会、人与景观、人与人的全面发展。可采取增生或者再生的手段,促使人产生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情感记忆。   例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口景观的设计,是吴为山先生结合真实事件创作的一组遇难同袍的雕塑,写着:“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摩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每一个经过的人都会对其作出思考,关于民族的思考。设计形式完美再现了中华民族那段苦难的岁月,激发人们强烈的精神思考,并永久流传。
  4 实际案例分析——以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为例
  4.1 项目背景与规划
  4.1.1 项目背景分析
  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整个场地属于废弃的采石宕口,生态环境曾遭到严重破坏,地表裸露的采石坑岩壁支离破碎,是工业发展后遗留的自然伤痛。2017年,得益于南京城市双修的试点工作的展开,南京汤山温泉旅游委员会对其进行主导开发,东南大学与张唐景观对其进行生态系统修复[13]。
  4.1.2 项目方案规划
  在政府的主导之下,整个设计以现状地形地貌为基础,结合汤山文化与矿坑文化,充分利用区域现有的景观资源,通过湿地草甸、湖区等进行生态系统修复、景观风貌恢复,将其打造成了国家城市双修试点和矿坑修复的经典案例。通过对场地的梳理,在已被破坏的自然基底之上设计形成丰富的体验场所,张唐与东南大学团队将其划分成四个不同的景观宕口(温泉酒店、攒子瀑、天空走廊、伴山营地)、阡陌花涧、旷野拾趣与三叠湖以及茶餐厅等[14]。
  4.2 设计方案节点分析
  原采石坑区域其中的一部分被设计成天空廊道,上百米的铜锈色环形廊道穿梭在矿坑之中,人为采矿给自然留下的斑块时刻冲击着参观者的心灵。在石坑石壁之上,张唐并未采取任何的景观修复手段,而是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之上对山体进行了稳固处理,外铺放置石块落下的钢丝网,将人工破坏后的景观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对此设计师解释道,让采石破坏的崖壁人工变绿需要花费的代价非常大,其效果却难以预估,如果掩盖错误并不能让人类在未来少犯类似的错误,不如让人们看到这些破坏,从而更加敬畏自然。
  5 结语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城市规划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支撑着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放松、娱乐、交流等诸多活动。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人与景观和谐共处的现代景观设计,能促进人与人、人与景观、人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梦婷.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哈尔滨文化中心湿地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1,34(09):221-222.
  [2] 孔露.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及植物配置分析——以南京玄武湖翠洲门为例[J].艺术科技,2021,34(09):16-17.
  [3] 陈家捷.新中式风格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1,34(07):233-234.
  [4] 任真.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实践的思考与研究[J].艺术科技,2021,34(09):12-13.
  [5] 张颖.波普艺术及其在软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1,34(07):51-52.
  [6] 蔡佳沁.当代互动理念下的社区共享景观探究[J].艺术科技,2021,34(07):231-232.
  [7] 丁睿熙,李坤.论中国精神在当代城市雕塑的表现与发展[J].艺术科技,2021,34(08):15-16.
  [8] 卢梦.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英德市黄花镇乡村景观设计[J].艺术科技,2021,34(09):213-214.
  [9] 周录燕.五感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1,34(09):14-15.
  [10] 闵瑶.公共健康导向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思考——以南京观棠和府为例[J].艺术科技,2021,34(08):205-206.
  [11] 倪茂栋,于淼.地域文化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1,34(07):199-200.
  [12] 姜伟,王凯.莱斯托夫效应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21,34(07):201-202.
  [13] 严旭.丁达尔现象与景观美学——以扬州渌洋湖湿地公园水上森林为例[J].艺术科技,2021,34(09):211-212.
  [14] 石宇琳.地域文化元素在民宿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1,34(07):207-208.
  作者简介:武泽明(2000—),男,河北保定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刘云(2000—),女,安徽芜湖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曹磊(1978—),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朱宇婷(1992—),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美剧《西部世界》不仅展现了人类与高智能机器人的共存问题,还蕴含着对人类现状的反思。本文分析片中机器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争取生存权的反抗,探讨后人类视域中的人类主体性反思。  关键词:后人类;高智能机器人;《西部世界》;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即将迈上创造高智能机器人的“阿基米德点”,这
期刊
摘要:声乐演唱主要借助人的声音进行思想情感的有效传递,使人们通过声音感知艺术的魅力。要想收获良好的演唱效果,有效的歌唱技巧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作曲家的背景、歌曲创作的背景、对于歌曲相关内容的理解等也值得我们重视。只有把前期的案头工作做好,深入理解作品,进而搭配演唱者良好的歌唱技巧,演唱者的感情才会更加饱满,演唱的效果也会更好。尽管声乐演唱的主要部分在于演唱,但是如何理解作品的内涵、如何准确传
期刊
摘要:本文研究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可持续发展中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并探索非遗活化的路径。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举例分析法等,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设计为理论依据,以田横祭海节为例分析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视觉形象、文化创意产品以及乡村旅游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围绕文化IP形象设计、文创品牌建立以及乡村旅游空间再设计,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产业链。以田横祭海节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
期刊
摘要: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被称为民间舞蹈的源头。山西民间舞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历经漫长历史的沉淀,已构建起比较完善的舞蹈体系,并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性及传承价值。本文阐述山西民间舞蹈的分布、种类及其普遍特征,探讨山西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并提出山西民间舞蹈的传承保护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山西民间舞蹈;艺术特征;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三只松鼠“森林大礼包”坚果包装为例,探索互动性在契合包装中应用的方法及意义,在产品包装的视觉和结构上进行互动性契合的探索研究,使坚果包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互动关系,在互动契合中传递产品信息与品牌文化,提升品牌与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从而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契合,进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互动性;契合;消费体验;坚果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TS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声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颗明珠,在音乐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声乐可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有力载体,推动音乐艺术发展。本文以《风萧瑟》为例,从其创作背景出发,结合其艺术风格、整体基调、音色与情感要求等进行声乐演唱风格分析。  关键词:声乐;演唱风格;《风萧瑟》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2  声乐艺术是音乐历史上最为常见且占比很大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从敦煌壁画中的乐史图像追寻乐器的发展脉络,以绘制的过程为例,通过敦煌复原乐器纹饰设计制作为切入点,了解唐代敦煌图案的视觉传达,探讨复原乐器纹饰的绘制流程及制作要点。  关键词:长颈四弦阮;敦煌图案;天然矿物色;中国传统审美样式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2  0 前言  欣赏敦煌壁画,古代音乐生活仿佛跃然眼前。乐队、乐器、
期刊
摘要:丹下健三早年受到建筑大師柯布西耶的影响,对现代设计十分青睐。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他也对日本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反观现阶段我国的文化输出,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丹下健三的成长与创作历程,对其成长背景、心路历程进行探索,挖掘丹下健三建筑创作之路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体系,以期从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中得到启示和指导。  关键词:日本建筑;新现代主义设计;丹下健三;文化输
期刊
摘要:绿色医院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的完美体现。“绿色医院”往往仅限于空洞的理论层面和局部手术策略的研究,将“绿色医院”理念应用于医院建设方面仍然缺乏研究。本文结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绿色生态美学建筑建设,阐述建设绿色医院的必要性,讨论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公共附属工程。通过增强项目、环保意识,分析益都中心医院绿色建筑在技术和资金上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建设类似的绿色医院具有理论参考价值,该项目
期刊
摘要:文化赋予城市灵魂,同时也决定了城市发展规划的人文导向,无处不体现着城市性格鲜明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气质,使得特征传承符号成为城市生长痕迹的重要体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内涵融合运用到现代城市规划之中,这是我国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城市形象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城市格调升华与进阶的需求。因此,丰富特征文化元素,提高审美气质,强化城市精神主轴,是增加特色文化特征内蕴的重要一环。本文以青岛为例,从探究青岛城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