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悲剧艺术特色

来源 :郭沫若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作家总是要说明什么或表现什么。作为剧作家的郭沫若,首先是以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英姿出现在自己的时代。身处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历史时期的最黑暗的巢穴,他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战斗的需要。用戏剧艺术所表现的正义力量,去唤起人民的普遍自觉,去集汇革命的力量与黑暗势力作殊死的斗争,用志士仁人的鲜血来灌溉现实的蟠桃。 但是,艺术的规律,要求作家所要说明或表现的思想主题,必须“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作为一个剧作
其他文献
现代油藏管理,其目的就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从一个油藏中获得最大的经济产量,它具有3个特点:时间连续性、多学科协同、突出经济效益。国外各石油公司已把现代油藏管
针对二元复合驱现场实际,通过静态挂片失重试验、动态滚轮失重试验、电化学极化测试技术、微观分析技术,对碳钢、不锈钢在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介质中的腐蚀速率、腐蚀电化学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分析了寓思想观念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尝试提出了寓思想观念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