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由形形色色的学生组成,群体特点鲜明,相对于这个由学校构建的“正式群体”而言,由青少年学生自发组成的广泛地存在于初中生之中的“非正式群体”,其群体效应及影响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个人情感、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共同利害关系等方面比较接近,有着很多的相似性。他们关系密切,时常聚集在一起,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有些甚至可以导引班集体的舆论。所以,如何正确引导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风的关键之一。
这届初一刚入学,就有几个令教师们头痛的品德习惯特别差的学生跳了出来。开学头一天,为了让同学们有个好的开始,我便以“崭新的我创造崭新的初中生活”为题召开了欢迎新生的主题班会,会上让同学们作自我介绍,便于彼此了解。轮到一个胖乎乎的男孩那里,只见他晃晃悠悠地站起来,说:“我叫春琪,青云小学毕业的,我喜欢电脑。”在我询问他喜欢电脑哪方面时,他满不在乎地说是电脑游戏,而且补充了一句“我眼睛都因为玩游戏近视了”以证明自己所言不虚。我笑了笑表示惋惜,而他的神情并不以为然,歪着脑袋笑嘻嘻地瞅着大家。又该一个男孩介绍了,他站起来笑眯眯地说:“我叫管鹏,铁南毕业的,爱好是打台球,参加过比赛,谁要是不服就比比。”嗬,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管鹏,难怪名声在外,连笑脸都隐藏不住“杀气”。一转眼儿班会接近了尾声,可是春琪一连好几次地接话,坐姿懒散随便,让我不得不单独将他留下谈话。
开学第一周,我根据几天的细心观察,把全班55名学生的档案由接触学生前的初步归类进行重新整理,向全体学生提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就会成为怎样的人”的成人目标,引导学生抒写“我想成为这样的中学生”的奋斗目标。为了确保班级按要求正常运转,接下来的时间,我便开始注意和发现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和特点,研究引导它们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利用集体活动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和集体荣誉感。抓住时机,将“非主流型”和“伙伴型”团体吸引到班级集体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使“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与班集体的活动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抵消“非正式群体”活动的消极影响。刚开学恰逢校运动会的召开,我便让管鹏、张嘉组织安排运动员报项、训练的事宜。面对教师的信任,他俩平时不恭的神情竟有了些许的凝重,不但将项目安排妥当,自己积极报项,而且为班级借来了大鼓。运动会上,张嘉因1 500米长跑一项计秒错误未给班级加分还抹起了眼泪,我趁机大张旗鼓地表扬了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并与全体同学一致推选他们为“优秀运动员”。
其次,在班级里组织一些课外兴趣小组。对于精力充沛型的管鹏、张嘉、马博、春琪等学生,指导他们组织成立篮球队和足球队,借助有益身心的体育锻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第三,成立黑板报编辑小组。班级黑板报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块重要阵地,也是学生展现聪明才智的一个绝好平台。出好一期黑板报并不容易,需要撰写、选材、编辑、抄写、美工等各种工作的综合。一般而言,在写作水平、书写能力、美术天赋、细心程度、合作意识等方面女生有很大的优势。我便让爱说话、学习懒惰、喜欢与异性交往、很有书法和绘画兴趣的女生小丽担任黑板报编辑小组的组长,负责出黑板报的工作,并由她组织组员,很快她便将自己的好友组织起来。有时为了出好一期板报,他们放学还在研究,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从中,他们发现了自我,找到了乐趣,锻炼了能力,并促进了学习。他们设计的板报也得到的学校的表扬。
最后,抓住契机,促使“非主流型”团体分化和转化,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增加班级凝聚力。张嘉原先是管鹏贴身的跟班,跟外班发生矛盾有管鹏必有他。当我了解他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平时很少在家呆着,甚至晚上也在外留宿时,我就找机会与他及他的母亲做了一次深谈。之后,我经常关心地询问他的生活,并让他担任了技术课代表工作,看到每次技术课后他向我汇报课堂情况时认真的神情和他身上的变化,我的心里有了一丝轻松。前两天,他的母亲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上将他这一阶段的可喜变化告诉了我,并且称我是“十五中学的骄傲”,虽然张嘉母亲的褒奖令人忍俊不禁,却让我内心为孩子的变化感动不已。现在的张嘉已是一个很有正事的学生了,经过本人要求,他又担任了语文课代表的工作,从原来经常不完成作业进步到已经可以帮着教师检查验收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了。而管鹏因参与打架被撤销体育委员职务,后来不思进取又犯浑,再度撤销了为调动其积极性而委任的卫生委员工作,这样一来,管鹏与张嘉变得志趣不那么相投了,课间也看不见他们无所事事地在楼后转悠了。当然,像管鹏这样的孩子我们也不能放弃,他的品行的形成与家庭影响有着重要的关系,我仍在每日的工作中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教育。
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班级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然而事实证明,关注并引导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群体”,使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是增强班级凝聚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我们要为之而努力!
(齐齐哈尔市第十五中学)
“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个人情感、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共同利害关系等方面比较接近,有着很多的相似性。他们关系密切,时常聚集在一起,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有些甚至可以导引班集体的舆论。所以,如何正确引导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风的关键之一。
这届初一刚入学,就有几个令教师们头痛的品德习惯特别差的学生跳了出来。开学头一天,为了让同学们有个好的开始,我便以“崭新的我创造崭新的初中生活”为题召开了欢迎新生的主题班会,会上让同学们作自我介绍,便于彼此了解。轮到一个胖乎乎的男孩那里,只见他晃晃悠悠地站起来,说:“我叫春琪,青云小学毕业的,我喜欢电脑。”在我询问他喜欢电脑哪方面时,他满不在乎地说是电脑游戏,而且补充了一句“我眼睛都因为玩游戏近视了”以证明自己所言不虚。我笑了笑表示惋惜,而他的神情并不以为然,歪着脑袋笑嘻嘻地瞅着大家。又该一个男孩介绍了,他站起来笑眯眯地说:“我叫管鹏,铁南毕业的,爱好是打台球,参加过比赛,谁要是不服就比比。”嗬,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管鹏,难怪名声在外,连笑脸都隐藏不住“杀气”。一转眼儿班会接近了尾声,可是春琪一连好几次地接话,坐姿懒散随便,让我不得不单独将他留下谈话。
开学第一周,我根据几天的细心观察,把全班55名学生的档案由接触学生前的初步归类进行重新整理,向全体学生提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就会成为怎样的人”的成人目标,引导学生抒写“我想成为这样的中学生”的奋斗目标。为了确保班级按要求正常运转,接下来的时间,我便开始注意和发现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和特点,研究引导它们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利用集体活动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和集体荣誉感。抓住时机,将“非主流型”和“伙伴型”团体吸引到班级集体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使“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与班集体的活动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抵消“非正式群体”活动的消极影响。刚开学恰逢校运动会的召开,我便让管鹏、张嘉组织安排运动员报项、训练的事宜。面对教师的信任,他俩平时不恭的神情竟有了些许的凝重,不但将项目安排妥当,自己积极报项,而且为班级借来了大鼓。运动会上,张嘉因1 500米长跑一项计秒错误未给班级加分还抹起了眼泪,我趁机大张旗鼓地表扬了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并与全体同学一致推选他们为“优秀运动员”。
其次,在班级里组织一些课外兴趣小组。对于精力充沛型的管鹏、张嘉、马博、春琪等学生,指导他们组织成立篮球队和足球队,借助有益身心的体育锻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第三,成立黑板报编辑小组。班级黑板报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块重要阵地,也是学生展现聪明才智的一个绝好平台。出好一期黑板报并不容易,需要撰写、选材、编辑、抄写、美工等各种工作的综合。一般而言,在写作水平、书写能力、美术天赋、细心程度、合作意识等方面女生有很大的优势。我便让爱说话、学习懒惰、喜欢与异性交往、很有书法和绘画兴趣的女生小丽担任黑板报编辑小组的组长,负责出黑板报的工作,并由她组织组员,很快她便将自己的好友组织起来。有时为了出好一期板报,他们放学还在研究,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从中,他们发现了自我,找到了乐趣,锻炼了能力,并促进了学习。他们设计的板报也得到的学校的表扬。
最后,抓住契机,促使“非主流型”团体分化和转化,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增加班级凝聚力。张嘉原先是管鹏贴身的跟班,跟外班发生矛盾有管鹏必有他。当我了解他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平时很少在家呆着,甚至晚上也在外留宿时,我就找机会与他及他的母亲做了一次深谈。之后,我经常关心地询问他的生活,并让他担任了技术课代表工作,看到每次技术课后他向我汇报课堂情况时认真的神情和他身上的变化,我的心里有了一丝轻松。前两天,他的母亲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上将他这一阶段的可喜变化告诉了我,并且称我是“十五中学的骄傲”,虽然张嘉母亲的褒奖令人忍俊不禁,却让我内心为孩子的变化感动不已。现在的张嘉已是一个很有正事的学生了,经过本人要求,他又担任了语文课代表的工作,从原来经常不完成作业进步到已经可以帮着教师检查验收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了。而管鹏因参与打架被撤销体育委员职务,后来不思进取又犯浑,再度撤销了为调动其积极性而委任的卫生委员工作,这样一来,管鹏与张嘉变得志趣不那么相投了,课间也看不见他们无所事事地在楼后转悠了。当然,像管鹏这样的孩子我们也不能放弃,他的品行的形成与家庭影响有着重要的关系,我仍在每日的工作中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教育。
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班级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然而事实证明,关注并引导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群体”,使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是增强班级凝聚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我们要为之而努力!
(齐齐哈尔市第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