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高校人才创新良好氛围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综合国力竞争其实就是人才驱动的竞争,尊重人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人才是创新的根本,科技创新的本质是以人才为先的人才驱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全局发展的重要位置。创新发展,人才优势是第一源动力,想要使科技创新观念根深蒂固,就必须努力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关键词:习近平;科技创新;人才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8-0106-02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了全力投身科技创新,加快我国科技创新,勇攀科技发展高峰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思想,能够推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加快我国迈向科技强国,在全球科技创新发展面前展现新风貌的步伐。
  一、习近平科技人才创新思想概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全面部署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推进工作,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理念落到实处。
  1.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要站在政治全局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科技发展,要以人才培养为重的人才意识,从青年人才发掘、人才引领和引进、人才优化、人才统筹机制等牢牢把握青年人才聚集政策。
  2.强化凝聚科技创新人才。党中央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进步日益与经济发展结合,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使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在当代,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因此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和科技进步。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创新精神的反复强调和呼吁,无疑从意识和理念上,提升了人们的自觉创新意识,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必需的,只有全体国民的共同参与,只有整个民族的科技意识提升,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高校科技人才短缺的现状
  高等院校的科技创新发展和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需要人才,高等院校不仅是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又是科技人才队伍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把简历一支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作为建设高水平院校的根本,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不仅是要有书本知识的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提供充分保障。
  1.人才缺失。青年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应走在科技创新的前列。青年学生正处在体力和精气神充沛时期,也是创新创业热情最为高涨,对人生理想和未来最为充满期许的时期。然而,普遍高校都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以河南郑州市为例,郑州市为吸纳青年人才,启动“智汇郑州”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包括青年人才补贴、青年人才住房补贴、青年公寓项目等一系列措施引进各类科技人才,佐证了目前都存在科技人才短缺的问题。
  2.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我国大多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能力提升的关键步骤,尤其注重对青年学生群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通过构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平台搭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但现阶段高校不能全力完善覆盖面广、层次清晰、体系完备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提高加强。
  三、高校人才创新的措施
  我们正处于实现从2020年至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以科技创新、人才为先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构建完善的科技实力必须拥有壮大的人才实力,高校是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主体和平台,在国家创新发展体系中,为科技强国建设培养人才方面肩负重要使命。
  1.完善育才引才有效机制。人才引进政策要以服务社会、迎合国家战略为目标,加强对科技人才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明确重点扶持领域和学科专业方向,按国家需求引进青年顶尖科技人才和高质量科技创新团队。教育引导广大科技人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带教学科研中,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遵循人才队伍建设规律,构建完整的人才建设梯队。
  2.优化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尊重科研规律,要加强思想引领,引导创新高科技人才弘扬爱国精神,乐于奉献,不断增强“创新科技、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深入宣传科技界典型科研人才代表的爱国情怀、学术风范、专研精神,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环境,服务好科技创新。
  3.重塑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创新创业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教育事业和国家发展都有着舉足轻重的意义。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影响着高等院校教育的综合整治和发展改革;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也是适应全球竞争、服务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可或缺的关系。当今,我国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念”的问题,对于相关创新教育的研究也处于基础阶段,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将创新与创业视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而不是单面的、分层分类的教育环节。因此,“创新”与“创业”视为整体相结合,才能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总之,高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强国的重任。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体系,我国应在“全方位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中的实际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指导下,推动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   參考文献:
  [1]  华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文献综述[J].才人资源开发,2017,(22).
  [2]  祝洪章.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3]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EB/OL].中国政府网,2015-05-13.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科学内涵与时代特征[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01-23.
  [7]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EB/OL].人民网,2016-03-04.
  Creating a Good Atmosphere for Talents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n Xi Jinping’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ought
  SONG Yu-cong
  (Huang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63,China)
  Abstract:Talent is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competition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s actually the competition driven by talents. Respecting talents is a long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al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innovation,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alent driven. Since the eighteen Party’s great development,comrade Xi Jinping has plac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and ha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advantage of talents is the first source of power. To put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irmly rooted and ingrained,we must strive to train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personnel with a reasonable quantity and a rational structure,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through talents”.
  Key words:Xi Jinping;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alent innovation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旅游休闲为切入点,研究经济发展水平与休闲需求之间的关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文化和旅游部的旅游市场基本情况统计数据,分析1995—2018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同期的旅游统计数据,发现我国旅游市场于2002年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当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 089.5元;中国的旅游休闲需求爆发增长出现在2011年,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 393.5元;国内旅游人均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不成比例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大数据背景,给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普及《旅游法》带来了机会。分析《旅游法》普及的意义,对旅游者普法需求进行问卷调研。在此基础上,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探讨《旅游法》普及的主要内容、新媒体普及形式和“普”的体现。  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旅游法》  一、《旅游法》普及的意义  1.运用新媒体的手段节约普法成本。在传统旅游普法宣传手段中
期刊
摘 要: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大,外部风险挑战增多,对农民增收、脱贫攻坚的影响较大,贫困地区如何在新形势下转变农业发展路径,进一步稳住“三农”底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全域贫困地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为例,分析新形势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梳理地方党委政府短期促进发展的应对措施,并探寻在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农业经济转型发
期刊
摘 要:采用2009—2017年创业板132个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风险投资介入以及董事会海外背景对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结果发现,风险投资介入对于企业国际化战略有显著正向作用,董事会海外背景对企业国际化有显著正向作用。  关键词:风险投资;联合风险投资;董事会海外背景;企业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很多的设施建设,还有交通工具和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存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因此,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开始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给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的经济带来了较大影响,使得目前中小企业存在较多的问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更需要这些中小企业把握好机遇,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备,这些都是现阶段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
期刊
摘 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就业压力起到了缓解作用,同时为调整经济结构与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其大多数企业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阻碍。以滁州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为切入点,探寻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更多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滁州市;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6.3
期刊
摘 要:现代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两种途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资金管理。以我国上市房地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對该行业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引入货币政策的影响做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房地产企业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但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度较弱。  关键词:货币紧缩;替代互补;市场偏好;商业信用;银行信用  中图分类号:F832
期刊
摘 要:以赣州市本科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设计《赣州市大学生投资理财状况调查问卷》,利用网络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现在在校大學生在投资理财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后针对大学生投资理财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投资理财;状况;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8-0063-02  从大学生自身
期刊
N-甲基吡咯烷酮(NMP)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沸点高、粘度低、毒性小、可生物降解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池行业、制药行业以及石油化工等行业。在锂电池生产工艺中,NMP作为正极浆料的溶剂加入正极生产工艺,又在后续制片过程中被烘烤挥发出来形成NMP废气。在传统锂电池生产工艺中,NMP废气经过一定的废气处理装置进行部分回收后便直接排放大气,不仅影响了排放点环境质量,而且也造成了部分价格昂贵的NMP的浪费。
  本文在前人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用水做共凝剂设计了一套NMP回收工艺。该装置不但具有占地面积小、回收率高
摘 要:切實做好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校友资源在促进就业创业中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促进地方高校有效推动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现实课题。然而,当前由于地方高校中还存在对校友资源不够重视、校友工作不够到位、对在校生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在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出现了整体统筹规划不够完善、开发利用的程度不够深等问题,必须从不断加强和完善校友工作运行机制、服务机制、保障机制入手,从而不断提高地方高校校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