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财富源自哪里?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说你有钱
  千万别说你有钱!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随随便便有套房的人就是百万富翁。但问题是:如此拥有百万资产有点“被有钱”的感觉,如何保证财富的持续增长?如何实现从百万到千万财富的质的飞跃?身边这些百万富翁们可能并没有想好。
  当房地产调控重拳频出、股市“4·19黑色星期一”突然来袭,你是否想过百万资产的虚幻,就如二十多年前的“万元户”,不知不觉间也许就销声匿迹了。财富是种能力,而不是数量。有教授称千万财产未必够养老,只关注这个数字没有意义,关键是你是否有持续获取财富的能力。
  从普通中产向富豪的跃进绝不是仅靠运气,或者坐等房价飙涨这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成功创富的必然法则是存在的,就看你能否领悟它,并坚决执行。
  你想知道吗?
  
  这是一个很俗的问题,但并没有几个人能给出正确的答案。为此,笔者对身边上百位百万富翁朋友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的结果很有意思。(注:这里说的百万富翁是指净资产在百万以上,某人有一套150万的房子,贷款只剩40万了,就是百万富翁,即使月收入只有5000元)
  


  
  100万到1000万缺的不是“0”
  
  从上面这组调查的结果来看,百万富翁们对于财富增长的路径还是比较清晰的。大多数人(47%)认为房产投资是致富的捷径,极少数人寄望于工资收入增长。这同时也说明很多人面临百万资产的降临有点茫然,只要是2005年之前在大都市里买房的人基本上都成了百万富翁,但他们并没有成熟的创富模式,由于房子帮助他们实现财富数量升级,所以仍把未来的财富命运押在房子上。
  靠房产投资成为富豪确实是条捷径,但在严重泡沫化局面下,这种创富模式在未来将面临很大考验,更何况不同的人有适合自己的创富模式,不能将偶然的因素视为必然。
  看来,很有必要认真定义一下千万富豪的概念:
  千万富豪不是拥有千万财产的人,而是指拥有创造出千万财富能力的人;
  即使遭遇破产,也能重新开始,在一定时期内(比如5-10年)依然挣到千万资产;
  千万富豪的成功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一步步走过来的,不管他本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运气在成功之路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绝不是全部,就如不能指望房价再涨10倍;
  从上面的陈述中,你会发现身边的这些拥有百万资产的人大多还只是普通的中产,不能称得上是“富翁”,因为他们不具备创富的能力。当一切归零,就不知所措,只有2%的人相信自己肯定能东山再起。由于没有成熟的创富模式,所以对资产从百万变为千万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这个过程需要更长的时间,只有4%的人认为五年之内可以做到。
  100万向1000万的跃进,真的不是只差一个“0”,而是差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也许很多人一生都不会锤炼出来。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那么从百万晋级到千万只能是镜花水月。
  
  从偶然王国到必然王国
  
  时势造英雄,这话没错。但是把所有财富英雄的成功都归于遇上了好时机,就有点“仇富”的嫌疑了。创造财富其实跟游泳、骑自行车一样,是一种技能,只是这种技能更需要综合的素质。你一旦掌握了该技能,轻易不会忘记,当机会来临时能及时抓住。于是,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富人与穷人的差异不仅是在财富数量上,更体现在行为特征和思维方式上。比如穷人看见一件热销的商品就想着去抢购,而富人会思考这件商品为什么热销。穷人遇到风险和混乱的局面就想躲,而富人会考虑风险的背后隐含着怎样的机会,自己能否抓住。当一个人的行为和思维接近富人,那么他致富就成为一种必然,因为心态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一生。
  我们在听别人成功故事的时候,常常会热血沸腾,对成功者的传奇经历充满敬佩,想到自己,就感叹时运不济,没有信心取得同样的成功。其实,成功者在夸夸其谈的背后,每天也都在处理平凡而琐屑的小事,一点都不精彩,而他们逐渐摸索出的创富模式却让成功变为一种必然。
  比如像索罗斯这样的成功投资者,有阻击英镑的传奇投资经历,人们只记住此类故事,却不知道他是怎样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独特的一套投资模式。所以,当我们听到他人通过投资赚取巨额财富时,会觉得很神奇,很偶然,却没有找到其中的必然性。
  创富有多种类型,比如创业型、投资型、经营型等等。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创富模式,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模式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检验和试错,直到最后的成功,这显然不是偶然性的因素所能主导的。
  
  财富不是瓦砾堆出来的
  
  财富不是一组数字,而是一种能力,财富创造过程需遵循必然的法则。这样的结论也许很多人并不认同。特别是在房价飙涨的当下,随便拆迁一套大城市里的房子就能得个几百万,这算什么能力?
  的确,畸形的房价也让人们的财富观变得畸形,甚至认为财富是用瓦砾堆积而成的。此种观点首先忽略了一个事实,如果只把房子作为居住的场所,也就是看作消费品而不是投资品,那么它就不是真正的财富工具,因为没有办法通过它来创造新的财富。罗伯特·清崎就认为:人生的第一套房用来自住,这是很典型的穷人思维方式,因为穷人热衷消费,而富人关注投资。
  此外,把财富增长完全寄托在房产上本身蕴藏着很大风险。十多年来,中国房价的一路飚涨,与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环境有关,这得益于人口红利与外向型经济。但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迈过了“刘易斯拐点”,也就是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转变。经济学家高善文测算:从2003年到现在,农民工工资每年在以16%的速度增长,照此下去再过10来年左右的时间,保姆的月薪将达到18000元,很难想象未来中国经济能承受这样的成本增加。
  中国经济需要来一次“清算”以告别过去的增长方式,当未来伴着高通胀政府进行更严厉的宏观调控时,或者经济二次探底,或者挤掉房产泡沫。那时候,如今用“金砖”垒出的房产财富神话恐怕真的要变成一堆瓦砾了。
  这样看来,笔者身边的百万富翁们“水分”很大,最近对房地产的调控重拳频出,更加深了对财富缩水的担忧。房地产投资当然是创富的很好途径,但这只是一种方式,而不是财富的本源。
  
  财富的本源是信用
  
  那么,财富的本源是什么?在现代经济社会,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体财富的源泉都是信用,正所谓“人无信不立”。
  这里的信用不能狭隘的理解为诚实守则,当然这点也很重要。华尔街的金融家们谈不上诚实,可美元这种信用符号却占据霸主地位。信用代表着一种能力,具体点说是吸纳外部资源和整合内部资源的能力,当他人依赖你,你能给他人带来利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然让你的信用增值。
  成功的企业有好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通过这两类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持续稳定的创造财富,个人也是如此。商业模式包括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自由现金流结构及企业价值。以个人发展的角度看就是事业目标、做事方法、如何赚钱、具有怎样的人际关系网、理财能力和品牌形象。而个人的管理模式可看作是对个人情感的控制和调动方式。
  我们经常说成功的人有魅力,魅力值其实就是信用值,是整合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创富的能力。魅力与美丑没有关系,马云不帅,但当他发表演讲,下面的听众想到他所做的事业时,会感受到他的魅力。走在大街上的巴菲特也就像一个糟老头子,可他的这种木讷、沉稳与他在险象环生的金融市场上大手笔投资结合起来,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马云和巴菲特都有自己的事业目标定位,行事风格方法,最终塑造出个人品牌形象,连与之吃一顿饭都要花几千万,财富自然是以几何级数增长。
  马云和巴菲特分属于创业型和投资型(或累财型),虽然类型不同但都拥有持续创富的能力,在众人眼中拥有信用,所以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豪,他们创富成功是一种必然。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没有巴菲特和马云这样的知名度,但他们拥有了创富的能力。他们的故事,对于因房价飞涨侥幸荣升为百万富翁的人会有所启示。从百万到千万、从中产到富豪,需要遵循一套必然的创富法则、需要不断地增加自身的信用值,而不能只把眼睛盯在数目上。
  百万资产带来不了安全感、千万才够养老,在不具备创富能力之前,别说你有钱!
其他文献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通知》强调,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受此影响,房地产市场出现“突变”。以北京为例,前半个月领涨的通州房价近期迅速跌落。  专家媒体众说纷纭,有些观点认为市场颓势不会停止,大部分城市房价将进入较长的调整期;也有观点认为政府是紧急刹车,此举仅仅“遏制
期刊
有观察者认为,别墅因面积大,成交金额高,加之换手不易,所以在大量资金热炒普通住宅时,较能反应市场的真实需求状态。类似的物业形态还包括写字楼、商铺等商业用房。而且,从租售比上看,它们和住宅、公寓产品相比,具有明显投资优势。    别墅、公寓两重天    2009年,在普通住宅市场,恐慌性、投机性需求陆续入市,价格一路豪涨;而进入2010年后,上涨的预期继续放大了成交量和价格增幅。而与“凶涨猛于虎”的
期刊
本期关注  如何用LOF基金把握阶段行情  LOF基金是开放式基金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它的特别之处不在于基金本身的投资策略有什么不同,而是投资者买卖基金的交易方式上不同。LOF基金的全称是Listed Open Fund,即上市开放式基金。这意味着投资者不但可以通过常规的申购赎回来买卖基金,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基金份额。申赎门槛为1000基金单位,中小投资者也可轻松参与。LOF基金中还有一类更为特
期刊
在公募基金第二波QDII出海潮正火的当下,私募基金也已经悄然走向海外。国内投资者对于资产布局海外的需求一直存在,信托证券账户重开之日遥遥无期,也客观上促使国内阳光私募的管理人将到海外设立对冲基金当作是发展壮大的一个途径。根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面向国内私募的调查显示,37.5%的私募表示会到海外设立对冲基金,还有28.12%私募表示仍不确定。  这类海外基金泛指由国内投资团队在海外(主要是香港地区)
期刊
5月1日世博会开幕,时间将持续6个月。为迎接世博,上海开展了许多市政基础建设,大大改善了部分城区的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在房地产市场,世博也作为利好因素被炒作了几次三番。经过长达8年的“世博效应”后,上海楼市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3月的最后两个周末,成交量急剧放大,甚至出现连续四天住宅成交量过千的盛景。这颇有点因为担心会后人们关注度转移, 故而抢在变天前做完买卖的意思。但是,新的房地产空间逐渐被发掘,
期刊
金融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无可厚非,但要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不要急着与“同质化”撇清关系。  同一市场中,富裕人士需求会有一定相似性,相应地,财富管理机构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就会趋同。  “坚持以客户为核心”才是财富管理机构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秘诀”。    保值、增值是财富管理的主要目标,但全面的财富管理所涵盖的层面是更为深远的。  受传统文化影响和对收益的考虑,富裕人士普遍选择一个或有限的少数机构参与
期刊
爱情并不需要一株细弱的花朵来证明。而投资,同样不需要“过度自信”的操控。图为电影《爱不胜防》剧照。    在不确定的市场面前,最好的策略是永远带着一份谨慎,  并保持谦卑的心灵。  北京木棉花胡同的某个酒吧里,我和几个朋友玩着“三国杀”的纸牌游戏,打发着难得的周末,间或谈人生、谈理想、谈该死的房价。  处于感情迷茫期的Katze,明显不符合这和谐的氛围。只见她随手从花罐中抽出一朵鲜红的月季花,一边
期刊
一幅作品的价格高低,其本质在于艺术质量优劣与否,而非作品尺幅的大小。    书画作品的投资与收藏,不能不涉及到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书画作品的价格。书画交易的价格标准,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尝试着建立。晚清民国以来,书画作品开始“按尺论价”,尤其是在上海与京津地区渐成风习,我们从吴昌硕、齐白石、吴湖帆、丰子恺等人的润格中,可见一斑。  所谓“按尺论价”中的“尺”,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宣纸的规格,如四尺宣
期刊
专业、正规的艺术博览会上,参展的单位往往是画廊,他们推出各自代理艺术家的作品。买家可以在一天时间里,逛遍平时可能一年时间都走不完的画廊。更为关键的是,在现场上千件各类风格的作品中,通过广泛的比较,外行也可以很容易寻找到喜欢的好作品。    每年的4月和5月,在大规模春季拍卖举槌之前,照例是艺术博览会集中开幕的时间。圈内最具品质、圈外最知名的是北京的CIGE(国际画廊博览会)和“艺术北京”,另外就是
期刊
如今已经是国内一线男星的刘烨,小时候却从没把明星当回事,还差点子承父业去做照明,结果又偏偏被“一年级能给自己买BP机,二年级能买手机,三年级能买车,四年级能买房子”的诱惑骗进中戏。而如今他的理财生活同样很单纯:专心拍戏,好好赚钱。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刘烨有着足够的偶像外形,但这个来自东北的帅哥却走了一条细腻至极的演技派之路。  翻看刘烨的履历表,是一件让人眼花缭乱的事,从1998年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