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蒙城县小麦返青起身期苗情及田管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p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小麦生长情况,科学指导麦田管理,扎实推进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蒙城县对返青起身期监测点及全县小麦苗情进行监测调查,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下一步管理措施,以供广大农技人员和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小麦;返青起身期;苗情;田管措施;安徽蒙城;2018年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1-0066-02
  1 监测点苗情
  辛集关帝种植品种为烟农19,于10月29日播种,主茎叶龄为6.7叶,单株茎蘖为5.6个,次生根为6.8条,茎蘖数为1 321.5万个/hm2。
  辛集唐庙种植品种为烟农19,于10月28日播种,主茎叶龄为6.4叶,单株茎蘖为3.8个,次生根为5.7条,茎蘖数为1 897.5万个/hm2。
  乐土葛桥种植品种为新麦26,于10月29日播种,主茎叶龄为7.0叶,单株茎蘖为4.2个,次生根为6.1条,茎蘖数为1 825.5万个/hm2。
  示范场种植品种为安农0711,于10月30日播种,主茎叶龄为7.2叶,单株茎蘖为5.7个,次生根为8.1条,茎蘖数为1 621.5万个/hm2。
  许疃矿西种植品种为淮麦28,于10月29日播种,主茎叶龄为6.5叶,单株茎蘖为4.8个,次生根为4.9条,茎蘖数为1 518.0万个/hm2。
  坛城张集种植品种为烟宏2000,于10月22日播种,主茎叶龄为7.1叶,单株茎蘖为5.6个,次生根为8.0条,茎蘖数为1 491万个/hm2。
  板桥李楼种植品种为华成3366,于10月29日播种,主茎叶龄为6.6叶,单株茎蘖为4.5个,次生根为5.6条,茎蘖数为1 648.5万个/hm2。
  7个点主茎叶龄平均为6.8叶,较上期增加1.5叶;单株茎蘖平均为4.9个,较上期增加1.4个,较2017年同期减少1.4个;次生根平均6.5条,较上期增加1.4条;茎蘖数平均为1 617.64万个/hm2,较上期增加486.64万个/hm2,小麦稳健生长,苗情向好转化。
  2 蒙城县苗情
  全县一类苗面积5 733.33 hm2,主茎叶龄7.5~8.5叶,单株茎蘖4.8~6.5个,次生根6.5~8.5条,茎蘖数在1 395万~1 725万个/hm2之间;占播种面积的5.6%,较上期增加5.6%;二类苗64 266.67万hm2,主茎叶龄6.5~7.8叶,单株茎蘖3.8~5.6个,次生根5.4~7.5条,茎蘖数1 230万~1 575万个/hm2,占播种面积的62.6%,较上期增加22.3%;三类苗面积32 666.67 hm2,主茎叶龄5.8~6.9葉,单株茎蘖3.2~4.8个,次生根4.4~6.5条,茎蘖数在930万~1 275万个/hm2之间,占播种面积的31.8%,较上期减少27.9%。
  3 近期气候因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2月中旬以来,蒙城县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3 ℃以上,加之前期雨雪充沛,土壤墒情适宜,小麦叶龄、次生根、单位面积茎蘖数等生育指标均较上期增加明显,小麦苗情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2月21日 、3月1日、3月4日全县普降小到中雨,部分地区大雨,广大农户及时趁雨追施了返青肥。同时利用温度回升的有利时间段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总之,2月上旬以来总体气温由偏低到偏高,降水适中,土壤墒情适宜,日照正常,有利于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春季田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存在的问题
  4.1 叶龄偏小
  由于受小麦整体播种偏晚、播后持续干旱无雨及冬前低温影响,2018年返青起身期小麦苗情素质差于往年,生长量不足,尤其是叶龄明显偏小。
  4.2 麦田杂草较重
  冬前杂草化除极少,目前部分田块杂草发生较重。
  4.3 田间发生积水
  个别地势低洼和排水不畅的小麦田块出现少量积水。
  5 下一步田管措施
  5.1 清沟沥水
  土壤田间湿度大,再加上近期降雨频繁,雨量偏大,对地势低洼和排水不畅田块,应及时做好清沟沥水工作,降低田间湿度,利于小麦生长[1]。
  5.2 科学追肥
  对地力较差、底肥施用不足有缺肥症状及因秸秆还田不实造成麦苗发黄的田块,应紧抓早春降雨的有利时机及早追肥,可施尿素60~90 kg/hm2或高氮复混肥120~150 kg/hm2。所有麦田,要于3月中旬至4月初追施拔节肥[2]。对于没有追施返青肥的麦田,要及早追施,于3月中下旬趁雨追施尿素120~150 kg/hm2。对于追施过返青肥的麦田,可视苗情,推迟到3月底至4月上旬追施拔节肥,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
  5.3 化学除草
  选择日平均气温5 ℃以上、晴朗无风的天气喷雾防除杂草,化学除草应在拔节前结束,严格按照推荐药量使用,防止产生药害。
  对猪殃殃、播娘蒿、荠菜、泽漆等混生阔叶草田块,于杂草三至五叶期,可选用9%双氟·唑草酮悬浮剂有效成分19.5~27.0 g/hm2,或12%氯吡·唑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72~90 g/hm2,或75%双氟·苯磺隆水分散性粒剂有效成分33.75~45.00 g/hm2,或20%双氟·氟氯酯可分散性油悬浮剂有效成分15.0~19.5 g/hm2茎叶喷雾。
  对婆婆纳、麦家公、宝盖草、米瓦罐等混生阔叶草田块,于杂草三至五叶期,可选用29.5%苯·唑·氯氟吡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97.35~132.75 g/hm2,或8%氯吡·唑·双氟悬浮剂有效成分120~168 g/hm2,或48% 2甲·氯·双氟悬浮剂有效成分360~432 g/hm2茎叶喷雾。   对野燕麦、雀麦、麦仁珠子、多花黑麦草等混生禾草田块,于杂草二至三叶期,可选用24%炔草酯水乳剂有效成分4.8~79.2 g/hm2,或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0.6~14.1 g/hm2,或5%唑啉草酯乳油有效成分45~60 g/hm2,或16%精噁·炔草酯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8.0~57.6 g/hm2茎叶喷雾。
  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发田块,于杂草二至五叶期,可选用18%氯吡·炔草酯悬浮剂有效成分108~135 g/hm2,或13%氟唑·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58.5~78.0 g/hm2,或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52.5~84.0 g/hm2,或60%氟唑·唑草酮水分散性粒剂有效成分36~45 g/hm2茎叶喷雾。
  5.4 防治病虫害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做好以防治纹枯病为重点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3]。当纹枯病平均病株率达到10%以上时,及早选用20%井·蜡芽悬浮剂1 500 mL/hm2,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50~900 g/hm2,兑水450~600 kg/hm2喷雾防治;用40%戊唑醇·咪酰胺粉剂或20%三唑酮乳油喷雾,防治根腐病、茎基腐病和全蚀病等根部病害。
  蚜量達到500头/百株的田块,用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或20%啶虫眯可湿性粉剂225 g/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进行防治。当麦蜘蛛达到1 m行长600头时,用20%哒螨灵乳油450 mL/hm2或40%氧化乐果900 mL/hm2或48%毒死蜱600 mL/hm2或1.8%阿维菌素乳油450 m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
  5.5 防范倒春寒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在寒流到来之前,对干旱麦田及时进行浇灌,保证墒情充足,减轻低温危害程度或叶面喷施防冻液,降低低温冷害程度。冻(冷)害发生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或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或新美洲星、富万钾、黄腐酸肥等营养型叶面肥,促进小麦快速恢复生长[4]。
  6 参考文献
  [1] 焦亮卫.小麦越冬返青期苗情测定及管理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7(1):16.
  [2] 杨起旺.小麦返青期田间管理技术[J].河北农业,2016(12):12-13.
  [3] 岳新茹.小麦春季麦田管理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6(10):87.
  [4] 张文玲,刘广友.阜南县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8):175-176.
其他文献
阐述了玉米膜下灌溉、施肥管理技术,介绍了玉米膜下滴灌配套栽培技术,包括定苗、病虫害防治、冬(春)灌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通过田间试验示范研究金正大缓控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金正大缓控释肥能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减少秕粒数,增加千粒重,较常规对照增产71kg/667m2增产率10.4%,增收127.8元/667m
采用田间试验和样品检测的方法,研究增施不同品种的硒肥及采用不同的施用方法对甜瓜富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锌硒葆和亚硒酸钠2种富硒肥料均能增加土壤和甜瓜产品中硒
通过相关材料分析得出了影响辽宁省水稻品质的主要因子有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率,进而提出了提高辽宁省水稻品质的几点建议为:加强特优、特种稻米的研究,进
摘要 阐述了晚籼三系杂交稻广8优673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适期移栽、合理田管、严防病虫、适时机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广8优673;晚籼三系杂交稻;特征特性;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048-02  广8优673是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