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景 优化地理课堂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o0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课堂是学习地理知识的核心环节,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浅谈如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优化地理课堂,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创设宽松氛围,放飞学生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地理课特别是自然地理知识课堂容量大、跨度大,学生普遍感到紧张压抑,有时不能充分展开思考。此时宽松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首先要融洽师生的情感。因为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课堂上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和学生平等交流。教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在教学中还应力求语言的生动幽默,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使语言本身具有形象美和艺术感染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综合利用语言、姿势、音乐、图片、板书、实物等教学手段,努力去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从而为问题的解决奠定良好基础。
  
  二、诱发矛盾冲突,制造思维悬念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教师应通过巧设矛盾冲突,制造一连串悬念,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知道的迫切心理。教师应层层地设疑,制造矛盾,不断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例如,在教学“三圈环流形成”时,我通过板图,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第一步,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静止;③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不移动),在赤道和极地之间的南北半球会形成什么形式的环流(单圈环流)?第二步,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不移动)会形成什么形式的环流(三圈环流)?第三步,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自转;③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三圈环流会如何变化?第四步,假设:①地表不均一;②地球自转;③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三圈环流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样通过步步设疑,将疑问设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在“疑中前进”。学生每解决一个矛盾,就向目标逼近一步,学生的思维也一直处于探索之中。
  
  三、抓住有利时机,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是触发学生思维兴奋点的必要途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时机,及时设问题。有时可以把问题置于知识衔接之处或知识引申之时。比如讲授“近地面风的形成”时,我首先向同学们发问:“通过前一节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风的直接形成动力是什么?”同学们回答:“水平气压梯度力。”我接着问:“在北半球高空,由于地球自转,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风向右偏,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北半球近地面,风还会受到摩擦力影响,风向最终如何?”“近地面风向斜穿等压线。”通过这些问题,不断牵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升华。这些“问题”纽带,还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共同探讨得到结论。教学中有时我们把问题设置在地理规律性知识的探索处,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例如在进行完“工业区位”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农业区位有关内容,设置问题“通过两种产业活动区位知识的学习,大家认为应如何把握区位知识,在具体分析中我们要注意哪些?”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怎样学习地理,也把握了地理规律。
  
  四、注重问题变式,培养创造思维
  
  “变式”是将问题变换样式,“变式”的目的是转换问题的呈现情境和样式,以使学生思维活动从偏见与谬误中解脱出来,从而灵活地应用一般的原理。教学中对问题的简单变式就是从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恒星日和太阳日时,我提出假设: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发生变化时,二者之间的长短如何变化?这种问题的设立,不但训练了学生灵活多变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还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效果更好。
  
  五、讲究“布白”艺术,追求启发思维
  
  “布白”艺术,即指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利用想像填补空白,启发思维。一般说来,教学内容过于“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惟有适度化实为虚,使教学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
  总之,巧妙地设置问题,是优化课堂教学、创造智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他文献
管鹿——继“牛:蒙牛,伊利;羊:鄂尔多斯”之后,草上最后一块畜牧高科技第三块钻石产业——鹿产业的领跑者。  内蒙古管鹿生态集团,是以草原鹿元素为产业链,进行生物技术研发与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一股草原上强劲的新生力量。  据记载,在“鹿仙女”就有因草原管鹿的因缘而产生了完美的美丽爱情故事,另外,在传说中玉皇大帝身边也有一个管鹿的天神。因此“管鹿”名字文化根源来自于上古时期的内蒙古草原文化和佛与道家
综合性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属性。一方面,地理因素性质的复杂性、边界的模糊性、演变过程的动态性、驱动机制的不確定性,使得用系统观和整体观研究地理环境成为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科学难点问题。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地球表层系统的急剧变化,不断提出认识和调控自然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优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综合性问题。这些现实的科学问题成为持续推动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无论所面临的科学
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变迁、升学竞争的压力、独生子女的教育、成长的焦虑等因素影响,中学生目前受到各种心理困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积极开展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迫切任务。现就如何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矫治浅谈笔者的管见。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  首先,学校与家长要勤沟通,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跟家庭的环境和家教的方式、方
学生给我鼓励。记得我第一次上讲台,给学生讲授茅盾的《白杨礼赞》。虽然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查找资料,研读课文,设计教法,对学生可能提的问题进行通盘考虑。但一上讲台,还是非常紧张,语无伦次,一节课下来,大汗淋漓,浑身酸软,几乎虚脱。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们反映上得不错,听得还懂,尤其是普通话让学生们觉得新鲜,此时我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放了下来。学生们既然对普通话感兴趣,那我就从这里入手吧。于是我规定:朗读课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学生认知水平,求真务实,追求有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选择与之相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如要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常用讲授法、谈话法;为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常用演示法、参观法,等等。  2.教学内容特点。教材的学科性质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2016年3月,“网红经济”这个词儿和满城的春花一起盛开了。  从一个网名叫papi酱的女孩儿获得了1200万投资、到2016“第一网红”三个月挣了三个亿、再到网络女主播半年买车买房。相关新闻不断推陈出新,就好像一勺勺冷水泼进了热油锅里,弄得滚油四溅,而且全都溅到了人的心口上。让人们愈发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在苟且,别人那里才是光彩照人的诗和田野。  “网红经济”顾名思义,就是让一个ID成为了网络红人
农村实践教育,是实现“九义”的关键,农村初中担负着培养社会合格的劳动者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生源的任务,我国人口中80%是农民,近年,农村中学大量学困生涌现,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国在新时期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总的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會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初中基础教育也提到“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一是为高一级学校培
尽管从40岁时就嚷嚷过何时退休,但此次也绝非宋卫平的收官时刻。四年时间,他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自己的“蓝城”项目上,“到这个年龄已经差不多是最后一段的尾声,所以必须要做好,所以就做中国的乡村(小镇)”。  “蓝城”,是他的夙愿。壹  “我想一个标准的小镇,应该有酒馆、茶室,几家风味餐厅,一到两个书店,几间电影放映厅,有广场、有湖、有礼堂……”宋卫平在杭州做的第一个小镇“桃李春风”,光户型图就在朋友
学生在作文中,恰当运用古诗词,不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能使语言优美典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文采斐然。犹如给文章披上一件光彩照人的外衣,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吸引阅卷老师去发现文章的内在美。具体用法,奉上三招。    第一招:海边拾贝。随意点缀。    这是入门功夫,即引用个别诗句,点缀文章(有时作为题目),帮助表达。    例1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识的正
生命里最深的记忆,是上世纪50年代吃不饱饭的童年。“你问我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让别人再经历同样的苦难。”王振耀说。  时代巨变的洪流中,坚守初心,犹如傲骨凌霜。唯有守护最初梦想的毅力和勇气,才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力量。  2003年11月11日,我们从永安路106号出发,记录这个国家一点一滴的变化。12年后,我们选择了30人——他们无论身处喧嚣躁动,亦或遭遇时代逆流,均以不变的信念应对万变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