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土壤深翻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tiankong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机械化深翻技术则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点技术,是促进农作物稳产增产的有效措施。该文简述了农业机械化深翻技术原理及规范,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在秋季深翻中的重要性,如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深翻难度、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农作物产量等,以期为秋季土壤机械化深松深翻技术的大力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秋季深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3-0138-0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也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国家的安全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与农业有着直接的关系[1]。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农业也逐渐实现机械化,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机械化在农业春耕、收割到秋季深翻等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清除农作物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杂草和深层农作物残茬,还能有效清除病虫害,使农作物能够健康成长,进而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秋季深翻一直是提高北方旱地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技术手段。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深翻技术逐渐实现机械化,而且机械化深翻技术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点技术[2],是促进农作物稳产增产的有效措施。
  1 农业机械化深翻技术原理
  农业机械化深翻的原理就是利用动力机械完成农业深翻作业。使用拖拉机的悬挂铧式犁将地下30cm左右的土壤翻转,达到疏松土壤的目的。在机械的作用下,耕作层被加深,硬土块被疏松,较大的土块也被粉碎,土壤间的缝隙变大,提高了雨水的渗透度,从而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打破犁底层可以增加和熟化土壤厚度,使土壤变得厚且疏松,土壤通气性增加,在土壤中空气、肥料、水分和热度相互协调的作用下,种子就能更快地发芽、更茁壮地成长。同时,机械化深翻还可掩埋有机肥料,清除农作物残茬和杂草,消灭藏在土壤中的病虫害,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重要保障。
  农业机械化指的是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来改善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并且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农业机械化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指农业上从最开始的运用手工和畜力转变为使用机器的过程[3]。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实行人力、畜力和机力相结合来完成农业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不但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不高,生产率难以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目的就是代替人力和畜力,实现农业生产速度快、效率高。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让农民利用省出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产业中,既提高了农民收入,又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农业机械化的深松技术是不翻转土层而对土层进行疏松,是保持原土层不乱的一种土壤耕作方法[4]。深翻分为全面深翻和局部深翻。全面深翻是指使用深松机在工作幅宽上对土地进行全面耕松,而局部深翻则是使用凿形铲或杆齿对土地进行局部松土。深松技术既可作为秋季耕作的主要措施,又可用于春季播种前的耕地松土以及对休闲地、草场的更新松土。将农作物残茬和杂草覆于地表上,既可以减少风的侵袭,也能保护水土不被流失,下雨时能够储存更多雨水,从而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深松的具体形式有全面深松、间隔深松、垄沟垄作深松、中耕深松、灭茬深松和浅翻深松[5]。深松的深度根据耕作层的厚度来确定,一般垄作深松25~30cm、深松整地25~35cm、中耕深度20~30cm[6]。深翻时作业机具和使用动力要配套,才能保证机械有足够的动力作业,以达到深翻深度的要求。深松作业要求一般以36kW以上的拖拉机作为动力来配合相应的深松工具进行。深松机械要求有单独的深松机,也可以在综合复式作业机上安装深松部件,或在中耕机架上安装深松铲来作业。
  2 农业机械化深翻技术规范
  衡量土地适耕性时主要参考的指标为土壤含水量。根据实际耕作经验,农田土壤含水量在10%~25%是最适宜耕种的理想状态,并且耕种深度通常会超过20cm,能进一步控制农田中的闭垄现象。耕地结束后要对地面进行平整,使实际耕幅与犁耕幅度达到一致,避免漏耕情况发生,防止进行二次重耕,保障耕深的稳定性,使土壤地表的覆盖率和对应的设计标准能够达到一致。深耕作业时的深度一定要达到相关要求和标准,同时在耕作中保证整齐,防止漏耕和重耕情况出现。
  3 农业机械化在秋季土壤深翻中的作用
  3.1 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深翻难度 在北方旱地中,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机械化秋深翻是一种常用方法。北方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常年干旱少雨,且风沙较大[7]。这种气候使当地土壤中的水分很快蒸发,且土壤的保湿性能较差。北方秋冬季的降雨雪量一般多于春季,因此秋季土壤含水量很高,且土质较松软,土壤墒情较好,十分适合机械化作业。机械化深翻可以降低土壤深翻难度,节省了时间和人力,也减轻了劳动强度。机械化作业还能够及时平整土壤,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之间的缝隙。另外,秋冬季的降雨雪量较大,再加上对雨雪的蓄积,能够起到及时蓄水保墒的作用,为来年的耕种打下基础,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3.2 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农作物产量 一般情况下,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耕作层具有一定的深度[8]。如果用人力和畜力耕地,则耕作层深度非常有限,只能达到10cm左右。耕作层的厚度小,犁底层的厚度大,就无法很好地对耕地进行平整,深翻土壤,因此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对耕作层厚度的需求。同时,这种情况的蓄水保墒能力也十分有限,影响土壤中光照、水分、热量、空气的相互协调[9],也无法清除土壤中的农作物残茬及病虫害,最终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而拖拉机作业深翻土壤可达30cm左右,不仅可有效改善上述情况,还能防止土壤板结,粉碎大土块和硬土块,加大土壤间的缝隙,达到蓄水保墒的效果,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发芽率,为后期的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农业现代化应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深翻技术,为农作物增产提供有力保障。   3.3 有利于农作物稳产增产 机械化深翻技术可以为农作物的发芽播种、生长发育和粮食增产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机械化深翻可以增加耕作层的有效厚度,增加土壤间的缝隙率,使土壤更加松软,使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得到充足养分;同时,还能改良土壤结构及理化性质,使耕作层的气相、固相、液相间更加协调,促进土壤中的生物活动,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另外,机械化深翻为农作物的发芽阶段提供了良好的发芽苗床。对于北方旱地农作物而言,农作物播种部位的土壤紧实程度也十分重要,因为土壤紧实更有利于种子萌动,而种子覆盖层的土壤则要求比较松软,使种子能够吸收到足够的空气和水分,提高种子发芽率,为后期农作物增产奠定基础。
  4 结语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与农业机械化有着因果关系[10],未来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机械化。机械化的秋季土壤深松深翻技术在旱地农作物播种到收获整个过程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根据各地的气候和土质,大力推广机械化的秋季土壤深松深翻技术,以保证粮食的持续增产,为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森.农业机械深松深翻技术的推广及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8(12):159-160.
  [2]农永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对策探讨[J].南方农机,2020,51(05):71,77.
  [3]王芳,曹薇.农业机械化在现代農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发展策略[J].河北农机,2020(05):24.
  [4]王福义.水田深翻机械化作业试验报告[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0(02):36-38.
  [5]王步奇,索海田.深翻是果园土壤改良的有效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13):48.
  [6]孙一兴,董军,刘立娟.谈大型拖拉机秋季深松深翻作业如何节油[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06):69.
  [7]李海龙.水田秋季深翻作业试验[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0(06):25-27.
  [8]果园提倡秋季深翻[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1):23.
  [9]于志民,郑志国.农业机械深松深翻推广技术[J].吉林农业,2014(16):37.
  [10]白人朴.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J].农业机械学报,2004(04):28-31.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根据用药方案将纳入患者分为盐酸多奈哌齐组(62例)和联合组(7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痴呆程度、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盐酸多奈哌齐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4%(48/62),低于联合组的94
摘 要:为了研究氮、磷、钾3种元素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为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提供科学依据,在界首市利用“3414”试验设计,开展了氮、磷、钾元素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界首地区夏季玉米种植中,氮、磷、钾3种元素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N220.5kg/hm2、P2O5 50.4kg/hm2、K2O 54kg/hm2。  关键词:玉米;“3414”肥效;施肥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
摘 要:以葛根为原料,酵母菌为发酵菌种,在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初始pH和接种量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72h、发酵温度29℃、发酵初始pH5.5、酵母菌接种量3%。在此条件下,α-淀粉酶活力为33.56U/mL。  关键词:酵母菌;葛根酵素;工艺  中图分类号 TS20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3
摘 要:水稻旱青立病的个体致病原因是有机砷中毒,群体发生面积与程度受栽培和自然2个因素影响较大。栽培因素包括水稻品种类型、种植方式、茬口安排、水肥管理、旱改水等;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及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气候等。其中,气候因素特别是水稻敏感生育期的长期降雨,是引起寿县2020年旱青立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旱青立病;大发生原因;自然因素;栽培因素  中图分类号 S435
摘 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在庐江地区推广种植的常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于2020年对引进的11个晚粳稻品种进行了展示试验,以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构成、抗性表现等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水稻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中产量水平排在前4位的品种分别为镇稻18、当粳8号、皖垦粳3号和常农粳151,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28%以上,全生育期在146~148d,较对照品种增减幅度在1d。由于
摘 要:近年来,安徽省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化利用取得了较大进步,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需求的更新,新形势下推进土地资源节约利用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该文对安徽省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安徽省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徽省;产业发展;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用地效率  中图分类号 F30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枞阳县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受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当地耕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该文介绍了枞阳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地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耕地质量;现状;问题;对策;枞阳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3-0124-03  枞阳县滨临
摘 要:采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控制个人特征、经济水平、流动特征、社会融合4个维度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探究了土地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及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远低于居留意愿,拥有土地或宅基地的人群拥有更低的落户意愿,但拥有土地对居留意愿影响不显著,其中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有承包地且遭受劳动力短缺问题的人群,拥有更高的
摘 要:高纯麦芽糖生产经历了传统生产法、酸酶生产法、双酶生产法、多酶协同法等几个阶段。该文分析了前3种高纯麦芽糖生产工艺的优缺点,并以高纯麦芽糖中的麦芽糖含量为指标,结合当今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多酶协同法工艺流程及要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纯麦芽糖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纯麦芽糖;工艺要点;多酶协同  中图分类号 TS2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