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ween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治维新的成功推进,其学习西方并多有创获的维新思想以一种强势近代化范式的姿态进入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给与其隔海相对的同样遭受殖民枷锁和封建禁锢的晚清中国提供了发展和改变的新思路。本文拟从维新思想传播的角度,解读日本风俗类书籍和日本明治维新思想相继传入中国的情况。
  【关键词】明治维新;维新思想;传播
  明治维新是日本资产阶级领导的、中下级武士为主力、下层民众广泛参与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归大政于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改革,并卓有成效,促进了日本的近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与其隔海相望的中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先进的中国人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艰难行进,他们将每一次思想上的收获都付诸中国的政治实践,及时且必要的改变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路向。因此,从思想层面上来说,日本明治维新的对中国近代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日本维新思想在中国人被动与主动的纠结的情绪中传入中国。
  广义上的明治维新以1868年成功倒幕、新政始行为开端至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而终结,历时近三十年。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明治政府以“富国强兵”为总目标,实行资产阶级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与此同时,明治政府积极拓展国外市场,1871年,中日两国签订了《中日修好条约》,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后又订立通商章程,互开口岸,进行贸易,为两国的相互往来和增进了解提供了便利。1874年日本侵台,这给中国人的震惊超过了两次鸦片战争,“蓑尔小邦”竟敢侵侮“天朝上国”,中国人对此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正是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耻辱感和日趋强烈的复仇意识,迫使中国人在“轻日”情绪下也不得不睁眼看日本及其正在进行的明治维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明治维新在中国思想界影响不大,因为当时“中体西用”思维指导下的中国主要是向英法学习,他们排斥其他外来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这必然导致明治维新在中国思想界影响受阻,但另一方面,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推进,特别是1874年日本侵台之后,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学习与了解日本的必要性,于是开始抛弃过去“舍近求远”向英法学习的做法,转而向日本学习,这实际就开启了中国向日本学习的进程,这算是中日学习交流史上的一次逆动,因为长期以来都是日本向中国学习,早在唐代,日本派出了众多的遣唐使来到中国,接受中国的文化和技术培养,回到日本后大力的推广和传播,现在变成了中国向日本学习。学习日本,势必先了解日本。中国驻日使馆的设立为中国人东游提供了便利条件,他们联翩东流,耳闻目睹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情况,留下了一批介绍日本情势的、代表中国人对明治维新最初认识的著述。如陈其元的《日本近事记》、金安清的《东夷考》、李圭的《东行日记》、何如漳的《使东述略》、王韬的《扶桑游记》、王之春的《东游日记》以及李筱圃的《日本记游》、陈家麟的《东搓闻见录》等等,据统计,自明治初年到甲午战争前,在中国出版的有关日本情况的书有23种。
  中国人向日本学习并对中国社会进程产生影响的举措,是明治维新时期维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明治维新初期,由于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日本社会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思想启蒙时期,其代表人物福泽谕吉、加藤弘之和西周,以及因成立于明治六年而得名的启蒙学术团体“明六社”。他们以批判、清算封建的意识形态和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学说为己任。之后,随着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发展,又出现了中江兆民、大井宪太郎和植木枝盛为代表的自由民权运动理论家。二十世纪初期,早期社会主义者幸德秋水、界利彦等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黄遵宪在1885年撰写的《日本国志》中说:“福泽谕吉始译刊英文,名西洋事情,世争购之”。后梁启超有在《论学术左右世界大势》一文中指出:“福泽谕吉著书数十种,专以输入泰西文明思想为主义,日本人之知有西学,自福泽始也。起维新改革之事业,亦顾问于福泽十而六七也。”从介绍思想家出发,他们的思想也先后传入中国,加藤弘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中江兆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在中国传播,特别是戊戍维新前后,他们的著作被翻译到中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广智书局,其先后翻译出版了《福泽谕吉丛谈》、加藤弘之的《天则百话》、中江兆民的《理学钩玄》。他们的思想无疑给处于苦闷和彷徨中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一线光亮和希望,他们负载儒家知识分子“治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和“舍我其谁”的政治勇气,迫不及待的将自己思想上的收获运用于中国政治实践,影响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进程。
  随着维新思想在中国传播,明治维新所倡导和推行的西方政治道路的确给中国树立了榜样,从思想意义上,中国也确实提取了明治维新中的思想元素,在百日维新前,特别是甲午战争前后,这些思想在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中发生作用,从思想精英到普通民众都或多或少的接受了日本选择的近代化范式,從而为中国近代化的推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章扬定.黄遵宪的明治维新观及其思想表现[J],广东社会科学,1995(3).
  [2]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广注[M],钟叔河辑校.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572.
  作者简介:申永富(1979—),历史学硕士,湖南邵东一中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明代以降,三大方言区的苗族社会均出现了各类文字,但是并无统一的、引起苗族民间极大关注和普遍应用的文字,因此,苗族依然是一个无文字社会。但是,从苗语词汇、神话故事和传说中,可以了解到苗族的文字记忆。  【关键词】苗族;文字记忆;无文字社会;书写  苗族村落无疑是一个依靠口头语言来进行交流和传承文化的无文字社会。本文试图对贵州省台江县苗族记忆中的书写系统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一、苗族社会的无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内科门诊老年患者的就诊特点。方法:选取门诊三年内收治的90例门诊老年患者,以调查问卷为主要形式研究患者的就诊特征。结果:老年患者就诊的疾病类型、伴随疾病、口腔护理习惯以及就诊习惯等是其就诊的主要特征。结论:口腔内科门诊老年患者的就诊原因与其生活习惯和对口腔知识的了解有关,社区卫生服务应该要重视对其健康指导,提高其口腔清洁的能力,确保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口腔内科;老年患者
期刊
【摘要】现阶段,法律没有独立的地位,所以公民的婚姻权利与自由容易受政治因素和社会道德因素的干涉而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本文从对我国现代的婚姻立法与婚姻状况的研究入手,提出了在婚姻法制定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关键词】婚姻法;法理学;立法  一、我国现代的婚姻立法与婚姻状况  在20世纪初,民国政府在制定婚姻立法的时候,对封建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进行了修改,不仅实现了男女平等、确定了婚龄和婚姻自
期刊
【摘要】三国时期的帝王墓葬虽然多继承汉制,但因为时逢乱世,普遍呈现出简化和承上启下的特征。本文就是以安阳高陵为研究点探寻这一时期帝王墓葬的特征。  【关键词】安阳高陵;薄葬;疑冢  一、三国时期墓葬特点  三国时期的墓葬制度大体上承袭汉代。在中国古代,大部分帝王都采取厚葬,这很大程度上与“孝莫重乎丧”、“以孝治天下”的传统观念有关,还有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占有欲。但经过汉末的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
期刊
【摘要】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
期刊
【摘要】近年来,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而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备受关注。社区居家养服务是目前解决养老难题最经济,最可行的方法之一。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助于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  课题项目: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 15372)  一、研究背景  根据联合国提出的标准: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
期刊
【摘要】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
期刊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建筑行业的企业文化发展同其他行业相比明显处于劣势,企业文化是建筑行业的短板,建筑行业若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本文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做了简要说明,通过分析建筑行业企业文化的现状,提出了建筑行业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行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要素及结构  1.企业文化含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
期刊
【摘要】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信息来源,人事档案作为人才信息的载体,是企事业单位选择员工的重要工具。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去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着重探究了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人事档案记录着个人实践经历,真实地反映出个人的工作能力、业务表现、思想个性、社会关系等诸多文字信息。作为人事管理工作的关键性部分,人事档
期刊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开创时间最早,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  任何一个民族或部落的人们,当听到他们最熟悉的音乐或舞步声时,都会情不自禁产生兴奋情绪,并传达给身体各部位、各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