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自主性活动:小学品德课堂的有效延展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ni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 课后自主性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019-01
  活动是实现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它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创设开放、多样、富有变化的活动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的整体建构。然而,课堂活动的结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结束,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的实践。这就需要我们开展必要的自主性课后活动,从而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有益补充和有效拓展。
  一、课后认知性活动:让视野更开阔
  认知是小学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课堂活动中,由于时间及文本教学资源的局限,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阅读活动,这就限制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后作业中提供一些可阅读的相关资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认知。苏教版小学品德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跟着唐僧去西游”,该课属于“走进世界”主题,目标是让学生简要了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以此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爱好。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历史文化、人文背景等有全面的了解,显然是不现实的。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度,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可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目录,让学生阅读有关的文章和书籍,如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还可提供介绍印度风土人情的相关网页地址等。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进行自主阅读活动,可以丰富自己对印度的认知。
  二、课后体验性活动:让情感更深刻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在课后的现实生活中进一步体验才能得到升华。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课后的体验活动。苏教版小学品德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是“感受村民选举”,该课属于“我的家乡”主题,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一般状况,感知村级的民主选举,了解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在课堂中,学生通过文本及其他教学资源,对村级组织的机构及运作会有一些了解,但是,他们的了解只是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的感知。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安排以下课后活动:家住农村的学生,利用星期天到村部办公室进行为期一天的志愿服务活动;家住城市的学生,利用星期天到社区活动室进行为期一天的志愿服务活动。学生通过与基层组织的亲密接触,更深刻地了解了基层组织的运行状况。
  三、课后考核性活动:让习惯成自然
  评价一节小学品德课的有效性,仅用考卷测试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因为学生品德修养的塑造、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能在考卷中体现,而是通过现实生活中显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后考核活动,并通过长期的考核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课后对学生进行考核,一般来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我考核。它主要通过学生自己设计考核标准,并按时进行检查来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苏教版小学品德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十二课的内容是“我最爱读的书”,目标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激发学生爱读书的热情,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自我考核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并让学生给自己设计一个自我考核表。学生完成了当天的读书任务,便在考核表上画上一个五角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自我加压,读书习惯在自我约束中逐步养成。
  另一种是他人考核,即借助他人的督促来促使自我习惯的养成。这里所说的他人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家长。比如,教学“我们和诚信在一起”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后设计以下考核活动:列出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十条诚信标准。学生对照这十条标准,请同学、老师和家长考核自己,每周考核一次,并用五角星的多少来衡量每一个项目完成的情况。这样的考核,让学生在他人的评价中逐步发现、改正自己的问题,最终形成诚信的良好品质。
  四、课后展示性活动:让成果更丰硕
  展示活动是呈现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学品德教学中适时地开展一些展示活动,是检验小学品德课堂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这种展示活动可以在课堂中完成,也可以延续到课后,让学生自主地开展。
  “我们的班级”是苏教版小学品德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该单元的主题是“我与学校”,目标是让学生知道: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沃土,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积极为班集体作贡献。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可以设计以下课外活动:要求学生为所在班级设计一个有个性的班徽,并在设计图纸的左下方写出自己的设计意图。学生设计完毕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把作品展示在班级的“露一手”栏目中,与大家分享。
  总之,自主性课后活动是小学品德课堂向外延伸的有效形式,它从生活出发,又回到生活中来,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自主性课后活动,让小学品德教学更丰满、效果更有效。
  (责编 雷 靖)
其他文献
网络社区问答(CQA)自2002年出现起,一直是用户获取、生产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引入人际关系帮助信息分享,逐步完成从内容平台到用户社区的演变。本文提出基于搜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联系企业和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企业工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企业转型升级
战后以来,美国极力主张文化产品贸易自由化,在全球范围强势输出其文化产品,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则坚持文化产品的公共属性,从乌拉圭回合谈判到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定,逐
季羡林先生师承德国,却在学术滥觞上与法系东方学渊源甚深。主要原因是,在季羡林的留学时代,哥廷根大学乃至大半个德国东方学界,都在向"法比学派"靠拢。季羡林在印度学领域取得
本文分析现代学徒制及其基本模式,针对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面临的问题,从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实现校企共育、提高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热情等方面提出有效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