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最想对患者说的8句话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d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来看病,别“点药”
  
  不少患者在看病时喜欢自己“点药”。其中,有些人是久病成医,对自己病情和治疗比较了解:有些是看了一些医学书籍,自己“对号入座”:还有些是听别的病友说某种药效果好,自己也想试试。第一种情况无可厚非,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患者,对自己病情比较了解,在复诊时向医生介绍自己的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可以让医生根据病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而后两种做法,则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各种疾病的症状,病因、治疗对策各不相同,各种药物的药性也千差万别。即使是同样的疾病,用药的种类,剂量也不尽相同。在没有弄清自己得了什么病之前,随意点药是不可取的,轻则疗效欠佳,重则导致疾病加重,甚至造成医疗纠纷。此外,一些患者常认为价格高的药,效果一定好,这其实也是一种认识误区。
  
  二、别“对号入座”
  
  不少患者比较重视养生保健,平时喜欢看一些医学或保健类书籍,这一点本无可非议。然而,一些患者还喜欢“画蛇添足”,看完医书之后,喜欢自己给自己下诊断,甚至用药。殊不知,这种自我诊断、擅自用药的做法实在是弊大干利。因为医学是一门很系统,复杂的学科,医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除了要完成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临床实习外,还必须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才能基本胜任医生的工作。而不具备医学基础的患者自己看医书,对疾病大多一知半解,擅自”对号入座”,非常容易造成误诊误治,加重病情。
  
  三、请配合检查
  
  有些患者自认为身体很好,即使去看医生,也希望医生直接开药,不愿意配合做检查,特别是验血,拍X线片等,甚至认为医生开这些检查是为了赚“开单费”。而有些患者则因为经济困难等原因,要求医生尽量少开检查,少开药。实际上,上述做法都是不合适的。因为医生询问病史、体检,以及要求患者验血、拍片,都是为了要明确诊断,减少漏诊或误诊。只有诊断正确了,用药才能对症。否则,看似方便了、花钱少了,实则埋下了隐患。万一诊治有误,极有可能把小病拖成大病,轻病拖成重病,不但治疗时间大大延长,而且治疗费用也会大大增加。
  
  四、不要轻信医疗广告
  
  一些略懂医学常识的中老年患者比较注重收集健康信息,容易跟着广告走。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治病心切,更容易被虚假广告所误导,不惜重金买回一大堆没用甚至有害的所谓“祖传秘方”“特效药”。还有一些中老年患者喜欢把药品广告中的适应证硬往自己身上套,千方百计地要求医生多用“好药”“贵药”“新药”,不断要求医生给自己换用新药。奉劝这类朋友,不要轻信广告宣传,目前有很多医疗广告不规范,夸大其词者众,去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诊治才是上策。
  
  五、请信任医生,配合治疗
  
  看病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的一件事。当医生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时,患者应主动配合医生。有的患者讳疾忌医,不重视或不愿承认自己患病,对医生的意见不够重视,不愿意用药。有些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虽然知道自己应当长期服药,但常不能坚持,想起来就吃一次药,想不起来就不吃有些患者只重视药物治疗而忽略生活调理。上述做法都很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容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六、不要隐瞒真实病情
  
  有些患者在就诊时,因顾虑到就业、婚姻等问题或因病情羞于启齿,而向医生隐瞒病情。殊不知,医生由于无法全面掌握真实病情,会给诊断造成困难耽误治疗,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自己。
  
  七、不要依赖和滥用保健品
  
  有些中老年患者虽然已被明确诊断患有某方面的疾病,却不遵医嘱,喜欢用保健品来“治病”。其实,保健品只能起辅助作用,并没有治疗作用,况且有的保健品只是“食”字号,只能称为保健食品。此外滥用保健品的危害也很大。以补钙为例,研究表明当每日钙摄入量达到2000毫克时,可引起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及便秘等,严重者还会出现心血管功能的紊乱,并产生或加重肾结石。
  
  八、别老怀疑自己有病
  
  有些中老年朋友有“疑病”倾向,常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经常去医院看病,向医生反复诉说自己的不适症状。但经医生检查,又大多没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这类“患者”应放松心情,积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以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可求助于心理医生。
其他文献
秋收之季宜养“收”    秋季包含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风送爽,又是人们感觉最舒适的一个季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餮泄,奉藏者少。”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秋天,天气凉而风劲急,地气肃而物变色,人们应
问:我刚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自己没有不适感觉。听人说,西药降糖有副作用,我可不可以看中医?  肖荣华:西医和中医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各有各的优势。西医降糖药的降糖效果确切,能使患者的血糖迅速降至正常范围。中药有一定的稳定血糖和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主要适用于血糖轻度升高者。对血糖很高的患者而言,单纯靠吃中药是无法将血糖降至正常的,必须加用西药。简而言之,西药的优势是“控制血糖指标”,而中医的优势是“改善
我今年43岁,平常工作压力大、应酬较多,没时间照顾身体。朋友说,像我这样经常吸烟、喝酒、不运动,以后很可能会得骨质疏松。真的是这样吗9我很想改变现状,该怎么做?  上海 吴滔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张权:大量研究表明,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的确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严格说来,骨质疏松是骨骼器官衰老的一种自然进程,并不能彻底避免其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措施来延缓,并干预其进程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比较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简单地说,就是病情长期控制不好,肾脏受到了“牵连”,肾功能下降而影响日常生活,严重的还可发展成尿毒症,危及生命。有统计显示,每3个糖尿病患者中就会有1人发生糖尿病肾病,通常在糖尿病发病5~10年后出现。促成糖尿病肾病的“幕后黑手”很复杂,“势力”也很强大,但只要勇敢面对威胁、认真采取预防措施,就可以尽量不得或少得糖尿病肾病,就算得了糖尿病肾病,也可以尽可
不少人担心西式快餐“炸薯条”的危害,就将红薯,土豆、山药统统归类到“垃圾食品”的行列,这种认识存在误解。其实,只要烹饪得法,摄入量适宜,薯类也是既简单又健康的养生食品。    增加薯类摄入的好处    近20年来,我国居民薯类的摄入量明显下降。据统计,1982年城乡居民每日薯类摄入量为179.9克,2002年下降到49.1克。  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β胡萝卜素,还有较多微量元素。由于其脂
问:开车撞人后,需要第一时间向保险公司报案吗?  答:当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后,驾驶人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并迅速报警,通知保险公司。  问:“交强险”最多能赔多少?  答:“交强险”人身损害赔偿只对被保险车辆的车外人员伤亡予以赔偿。从2008年2月1日起,驾驶人有责任的“交强险”人身损害赔偿限额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人民币,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0元人民币,驾驶人无
生活实例  在急诊室里,65岁的葛老太因头晕、恶心、言语不清等症,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急诊,医生检查发现她血压偏高,170/90毫米汞柱,一侧肢体活动不灵,经脑CT检查后确诊为脑血栓,给予抗栓、改善脑缺血治疗和对症治疗后好转。葛老太的家人很疑惑,葛老太每年都常规输液2次,2周前刚在医院输了10天的中药来“稀释血液”,怎么这么快就发生脑血栓了呢?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能碰到来门诊看病的患者询问,每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以唾液腺、泪腺。腮腺为主)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它可继发于多种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和皮肌炎等。本病发病率高,多见于45-55岁的女性。本病病因目前不甚清楚,但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与自身免疫。遗传因素以及病毒感染等有关。  目前,对本病多采取对症治疗,应用人工唾液以及人工泪液改善口干和眼干症状。已出现血
女孩9岁来月经,算性早熟吗?  问:我女儿才刚满9周岁,前2天突然来月经了。我很担心,这算不算性早熟,该怎么办?   上海李文玲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嫔:按照国际诊断标准,女孩10周岁前来月经,可诊断为“性早熟”。你女儿刚满9周岁即来月经,可明确诊断为“性早熟”。你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进行B超、骨龄、激素水平等检查。若有必要,还需做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以便明确早熟的性
变质食品    食品富含营养,且含有水分,只要有适当的温度,细菌就可能繁殖,腐败变质的食品中常含有细菌分泌的毒素和食品腐败产物,会干扰人体的新陈代谢,影响人体组织的正常功能。例如,腐烂水果中的展青毒素会使神经麻痹,还是,肾功能衰竭的诱发因素,促人早衰。有些霉变食品产生的毒素甚至有致癌作用,例如黄曲霉毒素、杂色黄曲霉毒素、棒曲霉毒素、红色青霉毒素、臼伏马菌素、赫曲霉素等就属于此类。    贴心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