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地方性氟中毒的精准防控工作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et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流行范围广泛,病区类型复杂,防控难度大。经过数十年的防控工作,我国地方性氟中毒正处于防治成效最佳的历史时期,应该抓住机遇,大力推动地方性氟中毒的精准防控工作,全面实现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精细化管理,保障我国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全面控制或消除的目标。本文就今后一段时期地方性氟中毒精准防控的思路、目标、条件和保障措施等防治工作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头发、尿中砷、硒含量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燃烧蒿坪高砷石煤的紫阳县蒿坪镇和双安镇作为调查点,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在每个调查点选取约50名40岁以上砷中毒或可疑患者,进行砷中毒诊断,将患者分为可疑、轻度、中度、重度4组。在接受砷中毒诊断的患者家中采集5份煤样,敲碎后充分混匀,按四分法采集0.5 kg,进行煤中砷、硒含量测定;同时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睾丸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取前瞻性设计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 - 2016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确诊并收治住院的布病睾丸炎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来医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并比较两组人群双侧睾丸大小,实质回声,实质内血流信号,鞘膜腔积液最大深径,睾丸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
期刊
@@
砷暴露会给人体带来健康隐患,也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治疗一些疾病,这都是砷的毒性发挥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显示,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与砷的毒性损伤作用机制相关。因此,作者就内质网应激在砷毒性损伤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科学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
目的探讨慢性无机砷暴露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能量代谢方式的影响。方法HaCaT细胞(对照组)与用0.1 μmol/L亚砷酸钠(NaAsO2)处理HaCaT细胞28周建立的恶性转化细胞模型(砷恶性转化组)由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慢病环境基因组学研究室保存。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利用细胞能量代谢实时测定仪检测对照组与砷恶性转化组基础耗氧率以及胞外产酸率。采用2-NBDG法检测经长期砷
砷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毒物,也是一种确定的致癌物。长期暴露于无机砷可以引起机体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包括癌性和非癌性病变。皮肤作为砷暴露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其健康损害对于病区人群砷中毒的诊断及健康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砷暴露与皮肤癌的角度出发,针对砷致皮肤癌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其医学干预做一简要综述,为后续地方性砷中毒皮肤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
机体的葡萄糖在体内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而肿瘤细胞代谢依赖于糖酵解,增强了肿瘤细胞对体内微环境的适应性,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瓦伯格(Warburg)效应。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经明确砷及其化合物是致癌物质,然而,其致癌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Warburg效应在砷致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主要对细胞Warburg效
"2016年碘与甲状腺疾病大会"在哈尔滨市召开。来自国内外地方病防治、临床、营养、食品、科研、企业等领域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交流国际、国内碘缺乏病防治经验和研究成果,研讨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达成广泛的专业共识,持续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与会人员在2014年《中国碘缺乏病防治策略研讨会专家共识》基础上,经过两天的交流和讨论,形成《2016年碘与甲状腺疾病大会共识》。
目的观察饮水砷暴露对人群外周血白细胞中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和H3第79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79me3)修饰水平的影响,分析砷暴露与H3K4me3和H3K79me3修饰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在山西省和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典型病区开展现场调查,选择饮水年限≥10年的当地常住居民281人作为调查对象。受检人群按照饮用水砷含量分为对照组(水砷含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