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自治中村民主体意识的回归

来源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e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民自治作为乡村治理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乡村治理绩效。村民自治以村民为主,在乡村自治中村民具有参与者、受益者以及评判者角色的主体地位。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发展,村民自治主体明显缺位,出现村民对本村事务关注度下降、自治组织工作乏力、自治组织职能定位模糊等问题。促进村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构建物质利益联结体,建立乡村人才吸纳与培育制度,明确乡村自治组织职能,规范乡村自治权力运行,最终形成以村民为主的共商、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其他文献
伴随国内消费的升级,传统零售企业在新零售浪潮下纷纷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价值链思维与新零售“人—场—货”的价值创造逻辑具有融合性,价值链视角下的老牌零售企业国美在需求、技术、资源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以实现顾客价值为主张,通过拓宽后端融资渠道、改善商品结构、建立价值链战略联盟,打造全渠道盈利模式,逐渐由单一家电销售商向家庭生活整体方案提供商、服务解决商、供应输出商转变并取得良好的效应。然而国美仍面临诸如成本风险加剧、销售渠道融合难度大、自身物流体系水平低、价值链前端业务收入不稳定等发展瓶颈,未来仍需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