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和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n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体外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根据不同的药物浓度对内膜间质细胞培养液进行分组:米非司酮浓度为1×10-6mol/L者,为米非司酮Ⅰ组,浓度为1×10-5mol/L者,为米非司酮Ⅱ组;利洛司酮的浓度为1×10-6mol/L者,为利洛司酮Ⅰ组,浓度为1×10-5mol/L者,为利洛司酮Ⅱ组.对照组培养液为0.5%乙醇.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内膜间质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内膜间质细胞NF-κB P65蛋白和NF-κB P65 mRNA的表达.结果米非司酮Ⅰ组、米非司酮Ⅱ组、利洛司酮Ⅰ组、利洛司酮Ⅱ组、对照组内膜间质细胞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分别为(63.9±3.5)分、(49.1±2.6)分、(56.2±2.9)分、(35.3±2.1)分、(78.7±2.4.)分;NF-κB P65 mRNA的表达分别为(57.3±3.3)分、(43.2±3.1)分、(48.4±2.7)分、(28.6±1.8)分、(82.8±4.6)分.NF-κB P65蛋白及NF-κB P65 mRNA的表达强度,均为对照组>米非司酮Ⅰ组、利洛司酮Ⅰ组>米非司酮Ⅱ组、利洛司酮Ⅱ组;米非司酮组Ⅰ、Ⅱ组>利洛司酮组Ⅰ、Ⅱ组.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米非司酮及利洛司酮可显著抑制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体外增殖, 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NF-κB P65 蛋白和NF-κB P65 mRNA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