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儿歌引领写作实践研究之写好景物有妙招(景中有物)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che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写好作文,兴趣和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进行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孩子们一起把写作的内容和方法编成儿歌来进行写作教学,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出了孩子们自身的活力和创造力,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和激情。当孩子们朗朗上口地读出他们的写作妙招之时,他们就谙熟了写作之门径,从而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成为了“小儿科”,慢慢地,孩子们会爱上写作,也会在写作过程中收获愉悦和成功。用儿歌来引领写景作文教学,那就一定要做到“景中有物”。笔者眼中的“景中有物”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在写景时,要先选择写什么景物,要有所侧重、不可面面俱到;第二,要将印象深刻的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生动,做到重点突出、能吸引读者。
  【关键词】儿歌;引领;景中有物;大自然;五感;重点突出;过渡句;特点;文采飞扬;秘诀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164-02
  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把写作的内容和方法编成儿歌来进行写作教学,这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出了学生自身的活力和创造力,激发了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和激情。当孩子们朗朗上口地读出他们自己编出的写作妙招之时,他们就谙熟了写作之门径,从而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成为了“小儿科”。用儿歌来引领写景作文教学,那就要做到“景中有物”。我眼中的“景中有物”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在写景时,要先选择写什么景物,要有所侧重、不可面面俱到;第二,要将印象深刻的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生动,做到重点突出、能吸引读者。那如何做到“景中有物”呢?我编了一首儿歌来引领孩子们:
  “景中有物”妙招歌
  身临其境大自然,调动五感来欣赏;
  游览简图画好看,重要景点选二三;
  重点突出显丰满,有详有略才得当;
  过渡句式学用上,景点转换要自然;
  突出特点显才干,文采飞扬更高端。
  一、身臨其境大自然,调动五感来欣赏
  新课标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所倡导的“身临其境大自然,调动五感来欣赏”与新课标当中的这一点是相通的,意思是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让孩子们经常置身大自然,经常做一些有生活情趣的事情。在这些过程中,孩子们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直接观察、感受,在习作中能写出自己真切、独特的见解。
  我经常鼓励孩子们置身大自然的怀抱,经常展示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放飞自我的照片和视频,并且会定期评选“拥抱自然小达人”。我也会引导孩子们经常做一些有生活情趣的事情,比如:当一个快乐的摄影师,拍下眼中的美好与神奇;种一些菜或者花草,了解植物、陶冶情操;收藏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玩一些有创意的活动,训练思维、增强合作意识;做一做美食,感受食物之美、生活之乐……孩子们常常置身于大自然并且常常做一些有生活情趣的事情,他们的身心更加健康,视野更加开阔,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也拓宽了。
  新课标还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引领孩子们一起用“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感知外界事物,告诉他们通过视觉,我们可以看到柳绿花红;通过听觉,我们可以听到莺歌燕舞; 通过味觉,我们可以品尝酸甜苦辣;通过嗅觉,我们可以闻到甜润芳香;通过触觉,可以感受春风拂面……我也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调动我们的“五感”来感受大自然的各种神奇。
  为了让孩子们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直接观察、感受,并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真切、独特的见解,我带着他们美美地读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视觉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听觉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瘦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嗅觉诗句);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味觉诗句);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触觉诗句)。读完之后,我会引导孩子们感悟“五感”真是个好东西,诗人们用它,把诗写得多么灵动。我还跟孩子们一起品读优美散文,比如朱自清的《春》、叶圣陶的《荷花》等,通过品读、赏析,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五感”真的很美妙,不仅诗人用它,大作家也用它,从而激发出了孩子们在习作中也调动“五感”的强烈愿望。
  充分感受到“五感”的妙处之后,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五感法宝歌”——我有六件宝,观察少不了。 眼睛看得明,耳朵听得清;鼻子闻气味,嘴巴尝滋味;双手摸一摸,大脑细思考。用好六件宝,奥妙全知道!掌握了奥妙之后,孩子们调动“五感”来观察、体验,他们的生活敏感度提高了。窗前的一棵榕树、阳台上的多肉、天空中的云朵和雨滴都成了孩子们观察和写作的对象,瞧,他们的作品多么可人:轻飘飘的榕树枝头,风绣的花边潇洒,阵阵细雨齐下,晶莹的雨露如画;你看,阳光下的多肉,它像一个胖嘟嘟的娃娃享受着阳光,那么悠闲、那么欢畅;白云姐姐变成灰色的了,是谁把她弄脏了;一道闪电划破了天空,嘀嗒、嘀嗒,只见天空中的雨滴朝我落下……从孩子们的一篇篇周记中,我知道了他们已经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着自己的见闻,写出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游览简图画好看,重要景点选二三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写游览作文时,我会引导孩子们在自己游览的基础上画一个游览路线简图并且在印象深刻的景点处用五角星或者笑脸等符号做上记号,写作时,做记号的景点就可以重点描写啦。画好游览路线图之后,孩子们再动笔写作,他们就有了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也有了写作的思路和素材。   三、重点突出显丰满,有详有略才得当
  “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詳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习作例文《颐和园》为例,引导孩子们明白了颐和园的景点虽然很多很多,但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只是选择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来重点描写,其它景点则一笔带过。从而让孩子们弄懂了“重点突出显丰满,有详有略才得当”的含义。
  四、过渡句式学用上,景点转换要自然
  新课标指出: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我让学生将《颐和园》《七月的天山》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共同之处,孩子们感受到:这两篇文章都善于运用过渡句,过渡句可奇妙啦,它不仅仅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清楚而自然地表现出景点的转换。感受到过渡句之妙处后,我创设情境、以“去好风光植物园春游”的闯关游戏让孩子们初试身手、训练写过渡句。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很快学会了如何写过渡句。
  五、突出特点显才干,文采飞扬更高端
  我和孩子们在“去好风光植物园春游”闯过第一关(会写过渡句)之后,很多孩子选择把“郁金香园”这一处景点作为重点来写。于是,我让孩子们勇闯第二关——你能有文采地写出郁金香园的特点吗?孩子们兴致很高,马上动笔写作。写完之后,我们展示优秀作品,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并请最佳小作者和评委们一起总结出优秀作品的成功秘诀。
  秘诀一:按照顺序有层次(最佳小作者从远远看到的满园的郁金香,到走近细看一行行的郁金香,再聚焦到一朵,按照从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观察、写作,很有层次感。)秘诀二:动静结合有生机(优秀作品里除了有静态描写,还有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生机无限。)秘诀三:调动“五感”很立体(最佳小作者在写郁金香园时,既有视觉描写,还调动了听觉和嗅觉等,调动“五感”来观察、写作,文章果然很立体)秘诀四:多种修辞很生动(最佳小作者在描写郁金香园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有画面感,也显得特别灵动。)
  通过这样的总结,孩子们都明白了原来是通过以上这四大秘诀写出了郁金香又香又美的特点,也明白了“突出特点显才干,文采飞扬更高端”的真正含义。
  用儿歌儿歌引领写作教学,为写作教学带来了一种崭新的视野;儿歌引领写作,让我们老师们有一种想实践和研究的“迫不及待”;儿歌引领写作,为孩子们的写作之路增添了一道他们喜欢的绚丽色彩。写作教学,只要我们做到珍视童真童趣,让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激活他们的写作兴趣,这块肥沃的土地就会有五彩的收成。用儿歌指导写景作文教学做到了“景中有物”,孩子们就会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阳光少年,他们会用“五感”来观察、体验和感受,把生活中的景写得细腻生动、丰满灵动,让人陶醉。
  作者单位
  (深圳市龙岗区五园小学;广东;深圳;518000)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部分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不难发现许多教师会更加偏向为学生讲解一些西方乐器的使用。但实际上,教师却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地传承我国的民族乐器,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民族乐器是非常美的。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以古筝教学为突破口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音乐的民族器乐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古筝教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本文主要从教师与文本的关系入手,旨在通过教师对教材、练习、绘本等文本材料的深度解读,从而促进学生开放型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文本;教材;练习;绘本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087-02  分析历年的四年级英语调研卷,听力、单词、选择等基础题得分率都在90%甚至95%以上,但是到了首字母填
【摘要】 学案导学法是现代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帮助教师课前对课程设计好预习目标,要求学生对课程进行提前预习,待到上课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顺势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解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运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思考课程内容,将不明白的问题罗列在课堂上与教师一起解决,提高学习的质量,体现教师教学水平。   【关键词】 学案导学法 初中英语 教学 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摘要】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德树人是百年大计,教书育人更需要从点滴做起。从学生的日常习惯抓起,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赵家林校长提出了我校学生“十做十不做”的行为准则,为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管理规范。爱生如子,以春风化雨呵护学生的心灵。“爱其生,则为之计深远”,严格管理才是最大的关爱。   【关键词】 班级管理 严格 关爱  
摘 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滔滔不绝讲、学生被动听,教师饶有兴致问、学生被动答,会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数学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理念下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交流合作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从过去旧观念下的“满堂灌”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不再是教师简单地抛出问题后再帮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通
【摘要】 在新的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互动中积累和成长。如何发挥小学数学课堂的互动作用?老师必须主动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从而发挥互动合作学习的最大效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情境 发挥 互动作用   【中图分
【摘要】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不少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不少学生看来,大量的高中词汇学习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十分容易遗忘,甚至有不少学生因词汇学习效果不佳而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对此,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把握词汇学习的技巧以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学习基础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培养措施。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词汇学习 技巧 基础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思维工具的发展,将其引入初中学科教学是顺应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而思维导图作为实用性思维工具之一,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初三物理复习课作为研究对象,从思维导图的内涵着手, 分析初三物理复习课现状,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三物理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初三物理复习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7
摘 要: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训,既是数学学科教学的要求,更重要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因此数学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进步,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鞥能够游刃有余。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研究,同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手段的普及应用,信息化教学成果也逐步被应用到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来。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能够给当前的教学带来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加直观的呈现方式。对此,本文就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展开了论述,并提出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和措施。   【关键词】 高中生物 信息化教学手段 应用优势 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