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法学专业民法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f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各类法律法规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高校法学专业的教学中,民法课程作为基础必修课,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做好民法课程教学,为社会培养实用性的法律人才是民法学教师的职责。笔者分析了现阶段民法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民法教学内容落后、教材更新的速度慢、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论述了民法只有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才能达到提高法学人才的理论研究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民法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6-0104-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保障人民日常生活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法学及如何学好法学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民法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准则”的基本部门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尤为突出[1]。在高校法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民法课程作为基础必修课,是学好其他法学课程的基础。然而,现阶段的民法学课程教学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民法学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目前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民法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民法学作为高校法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包括总论、物权法、债权法、知识产权法、人身权法、继承法等内容。民法内容不断丰富、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民法的知识内容及时、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生,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民法教学内容落后,教材更新速度慢
  我国高校民法学的教学内容存在理论没有联系实际、重难点不突出、内容陈旧等问题,这都是因为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于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相关民法的法律法规适时进行了更新修订,而教材内容却更新不及时导致的结果。
  (二)民法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民法学课程教学都缺少一支专业、稳定、高效的专任教师队伍。
  第一,民法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让其他课程的教师来担任民法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以临时解决缺少民法学老师的问题,勉强完民法学的教学任务。民法学专任教师的缺乏,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教学质量,同时还会导致团队科研不能持续发展。
  第二,高校民法专任教师专业性不高,因为民法学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案例少、教学难度大,所以法学教师在选任课程时都不太愿意任教该门课程,就是勉强接受了该门学科的教学任务,也大多是敷衍了事。据调查大多数高校长期任教法学课程的教师,民法专业的少之又少,长期进行该学科研究的也是寥寥无几[2]。民法是一门具有时代特点的学科,内容应该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民法学专任教师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多获得一些专业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从而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及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但现实中各高校对这种培训和进修的支持力度不大,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高校民法专任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一名优秀的民法学教师,不仅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例如具有参与司法工作的经历或者取得律师资格参与过案件审理等,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才能把专业知识讲深讲透,讲解案例时,也能把教师的见解、经验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三)民法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如今,虽然法学教学中对民法的课程设置越来越重视,但是对课程的定性还是不够准确,课时安排也不够合理。有的高校把民法学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因为没有法学基础知识,学生在理解民法内容时感觉非常吃力。而且大多数高校将民法周课时安排为2~4课时,民法学内容丰富,包括民法总论和民法分论,课时安排不够,使学生学习时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学习具体的法律法规,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社会实践法律问题的能力[3]。
  (四)学习者对民法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在民法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抱着应试的态度,得过且过,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下。大家只注重专业课,而忽略了基础课,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逃课,只在考前死背法条知识点,考试能顺利通过就好。这种做法使学生根本不能熟练地掌握民法规则的精髓,更不能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解决法律问题。
  (五)现阶段民法学课程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民法学课程与其他法学课程相比较,还是理论性比较强。目前各高校的民法学教师,大多数还是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以应试为主要目的。久而久之,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民法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理论知识点的讲授。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不仅具有民法的基本知识,还要构建学生的民法思维。民法思维是学生今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能力的培养,不能依靠单一的传统式教学方法,而是需要灵活的复合型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二、今后高校民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一)对民法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民法的教学内容存在陈旧落后、重复性多等问题,改革思想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規的更新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调整。我国民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既具有渊博的民法学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民法课程作为基础核心课程,内容丰富,实践性强,是学好其他法学课程的基础。因此,民法的课程教学内容应不断改革,要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的体例、版式设计及内容上进行适当改革,以适合学生的学习,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育需求,保证民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加强民法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各高校应该大力支持和组织民法学教师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及其他专业的学习培训,使民法专业教师在紧跟时代站在学科前沿的同时,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也要鼓励民法教师多参加一些司法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比如,取得律师资格的民法教师,可以义务为老百姓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与司法部门联系实践机会,全程参与观摩学科重要知识点的案件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民法理论水平和司法实践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民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避免在教学中发生“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的情况。这样才能使民法教学在准确讲授课本上知识点的同时,更加贴近社会实践。   (三)对民法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有的高校法学专业在第一学期把民法学课程与宪法学、法理学一起开设,对于没有法律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很难准确地掌握民法学知识,笔者认为高校民法学课程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开设比较合适。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学基本知识,对民法知识会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因为民法学内容丰富,为了使学生真正学会学透民法,对于民法学课时的设置,建议适当增加。如果是安排1个学期讲授,每周应达到8个学时;如果分2个学期讲授,则可以每周安排4~6个学时[4]。
  (四)提高学习者对民法课程的重视程度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对民法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认识到民法学知识的重要性。现实中民法知识不仅是学习其他法学课程的基础,同时对今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现实中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时,也可以依据相关的民法规则去解决。各高校应该加强学生对民法学知识重要性的教育,重视民法学课程的学习和考核要求,帮助学生提高对民法学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民法知识学习,提高其学习效率。
  (五)对民法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如今,传统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学生对于民法学知识学习的需求。高校民法学教学改革应该更多关注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采用多样、复合式教学方法实现教师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民法学课程理论性很强,如果单纯学习相关的法规法条非常枯燥乏味。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课堂上可以适时播放《大家看法》《法制進行时》等法制节目中的相关案例,用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出本课的知识点,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增加师生互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讲授,长期坚持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5]。
  第二,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法。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点时,可以把学生分组。由教师提前拟定好讨论题目并提出要求,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后,由各组推荐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对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可以作为其平时考核成绩的依据。
  第三,教师可以建立QQ学习群和微信学习群,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及时提供咨询和答疑服务。
  第四,也不能忽视民法学实践教学的开展。利用到法院旁听和开展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现实中司法程序,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结语
  现阶段高校民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已经不能适应培养新时代既具有深厚的民法理论知识又具有系统的民法思维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笔者对民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对我国高校提高民法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谢育敏,张捍东.民法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初探[J].党史博采(理论),2006(6):38-39.
  [2]缪岚.高职院校民法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3):54-56.
  [3]但小红.浅谈高校民法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4):98+100.
  [4]郑玉敏.民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社,2015.
  [5]李语湘.公安院校民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建设[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5,29(5):105-108.
  (责任编辑:李凌峰)
其他文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在立德树人使命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不可或缺,关乎高校校风建设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问题。党的十九大为实
中国经济腾飞,许多家长忙于生计,缺乏时间照顾孩子,于是催生出学生托管行业,然而随着行业竞争加大,乱象横生。为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中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数学问题真实有效,学生的思维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学生也才会有探究的动力。
文化的经济功能自从被发掘以来,就和实体经济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乡村文化也不例外。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乡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的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乡村的空间和时间系统就
清华大学化工系多年来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新生专业教育体系,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不仅激发了新生的学习热情,
转折融入阶段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学校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在专业学习、时间管理、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以问卷研究为依托,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转
【关键词】小学英语 单元复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99-01  当前,部分英语教师对小学英语复习课的教学不够重视,复习课“炒冷饭”的现象比较突出,极大地挫伤了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重视小学英语单元复习。在此,笔者以教学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谈谈自己的浅见。在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一册都安
公共图书馆作为推广阅读活动的主体,在小学低年级读者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深入分析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在小学低年级读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服务方式落后、缺乏创新及缺乏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教育精准扶贫是承载精准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多年探索,博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