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旋律 和平的协奏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nail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为历史与时代发出了和平宣言。
  为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以“和平之音”号召全社会共同维护二战成果和世界和平,浙江歌舞剧院组织实施了“和平三部曲”演出活动。“和平三部曲”以“承载历史与未来,唤起和平与梦想”为主题,分别于5月21日、8月14日、8月29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办《和平颂》浙江歌舞剧院民乐团·澳门中乐团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和平之歌》大型合唱音乐会、《和平与梦想》主题歌舞晚会,可以说是一次“时间跨越百天、梦想承载百年”的纪念演出盛会。
  用音符引发观众共鸣
  时而婉转如流水,时而澎湃似巨浪。5月21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平颂》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上演。浙江歌舞剧院民乐团、澳门中乐团的近200位艺术家同台演奏,引发现场观众强烈共鸣。
  《和平颂》是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第一部表现“南京大屠杀”重大历史题材、反对侵略战争、呼唤世界和平、抒写时代主题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回忆创作经历,赵季平说:“我很愿意写,这是作曲家的责任,要通过音乐发出我们呼唤和平的声音。”
  这场演出由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澳门中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中国东方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担纲指挥。这是“浙歌”继与张列、张国勇、阎惠昌等众多指挥名家合作之后又一次大乐队与指挥的激情演奏,加之赵季平先生亲自担任音乐会的“艺术指导”并亲临现场指导,本次音乐会活动的层次之高、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在我省音乐界前所未有。
  在彭家鹏看来,《和平颂》在音乐上立意深刻,表达了亿万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祈求和平的感情,在悲痛中有着无穷的力量。古筝演奏家顾晓燕说:“每次演奏到那段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抗击侵略者的场景,我的眼泪就会不停地涌动。不过,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在最后的乐章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灿烂光辉的未来。”
  那晚,我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观看演出,心绪久久不能平静。《和平颂》共分《金陵·大江》《江泪》《江怨》《江怒》《和平颂》五个乐章。第一乐章以大气舒展的旋律,令观众仿佛置身于万里浩荡的扬子江边、金陵古城的氛围中。从《江泪》《江怨》到《江怒》,中间三个乐章为中国乐器表达乐曲的内涵提供了充分的展示空间,琵琶、中阮、大阮的音色,如同母亲散乱的白发,控诉着日寇的野蛮暴行;二胡、高胡挥洒的长弓,浸透着民众呼号的抗争意绪,犹如惊涛拍岸,裂石穿空;弦乐演奏出激昂的调式,则展示着国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概。汇合天下的正义之水,正掀起翻江倒海的巨澜。
  当第五乐章呼唤和平的钟声奏响的时候,天使般纯洁的童声徐徐升腾,继而汇入众声的中国歌谣《茉莉花》的主题,在恢宏壮丽的气势中,音乐会推向高潮。“最后你会听到,弦乐变成了弱音器,在哼鸣,一开始是几个人在哼鸣,慢慢变成一群人在哼鸣,最后是一片人在哼鸣。”赵季平表示,这是从内心发出的对人类的爱,以震撼人心的效果,警醒世人以史为鉴,呼唤世界永久和平。
  用音乐呼唤世界和平
  我们说,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只有珍视和平,才能实现梦想。浙江歌舞剧院“和平三部曲”集聚了浙歌民乐团、合唱团、声乐团、舞蹈团、彩蝶女乐及创作团队等逾400人的专业团队力量,以强大的演出阵容,集中向全省人民进行一次充满“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歌舞乐艺术精品演出汇报,并期通过“和平三部曲”之愿景,表达中国人民缅怀抗战英烈的崇敬之情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庄严宣告,以及对于和平梦想的执著追求。
  于8月14日举行的“和平三部曲”之二:《和平之歌·我们不会忘记》大型合唱音乐会将由浙江省合唱协会协办,由浙歌合唱团、浙江省政协合唱团、浙江省直机关合唱团等近800人组成的我省十二个合唱团联袂献演。其中《神圣的战争》《喀秋莎》《春天来到我们的战场》《大刀进行曲》《太行山上》《保卫黄河》《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合唱》等近20首中外经典反法西斯和抗战歌曲,将把演出现场变成“和平的歌海”,并以“和平的心愿”把浙江的文艺舞台“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于8月29日举行的《和平与梦想》系浙歌“和平三部曲”之第三部。“歌舞诗”的晚会将在历史的影像里拉开“战争与和平”的序幕,在“无泪吟”、“燎原火”、“浴血战”、“胜利歌”的四幕推展下引至“和平与梦想”的共同心声。其各幕结构以诗乐为引,以人性与战争的交织渲染来强化和平之重。它与第一部的《和平颂》首尾呼应,深刻诠释“承载历史与未来,唤起和平与梦想”的主题内涵,并将以和平的声音宣示“没有打不倒的侵略,没有挽不回的和平,没有造不就的梦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三部曲浙江歌舞剧院都以超低公益票价向全省民众发售,并诚挚邀请我省抗战老英雄、老战士莅临演出现场,与现场观众朋友们一起追思战争苦难、共享和平时代、激发中国梦想。
其他文献
稽山苍苍,鉴水泱泱。又是一年谷雨日,又到一年祭禹时。  1995年,绍兴重启公祭大禹陵活动,这在海内外织就了一条绵长的文化纽带,使绍兴成为炎黄子孙认祖归宗、寻根祭祖的重要地方之一。  我们是夏禹的后代  “很激动,特别是听到《大禹纪念歌》中‘我思古人,伊彼大禹,洪水滔天,神州无净土’歌词时,内心澎湃!”台北市夏氏宗亲会理事长夏德威尽管已经是第三次参加祭禹,但每一次他都一样的激动和兴奋,“我们姓夏,
期刊
正是橘乡黄岩最美的季节。春华秋实,五月的橘花,此时结出了累累硕果。2015年深秋,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年会在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寓言作家汇聚黄岩。黄岩区被命名为“中国寓言之乡”,黄岩区北城街道中心小学同时荣获“全国优秀寓言创作基地”的称号。  本次活动迎来了60多位寓言作家,本地的寓言作者也纷纷参与。该研究会副会长周冰冰在北城街道中心小学的阶梯教室主持寓言讲座,8位寓言作家为大家讲述
期刊
美丽的雪域国度尼泊尔遭遇强震,多处圣洁的世界文化遗产被损毁,各国为之痛心。联合国专家估计,修复和重建工作需要几十年乃至百年。  悲伤与希望同在。这让人想起世界记忆遗产之一的中国样式雷建筑图档,她旨在使人类的记忆以更完整的面貌得以延续,堪称“永恒”。  中国清朝样式雷建筑图档是世界记忆遗产之一。人们惊异于两万多件营造图样,不敢想象这些都出于一个被誉为“样式雷”的建筑世家。样式雷图档的兴衰承载着一个家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我是杭州人,出国前毕业于浙江大学,在世界银行工作了几十年,曾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过一些贡献。  故乡,对于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既神圣又陶醉,魂牵梦系,尤其身在异国,浓浓的乡愁难以排遣。我离开祖国已超过了一个甲子,感谢《文化交流》编辑部数十年如一日,寄来杂志,给我送来极大的温暖。《文化交流》是我和祖国、家乡联系的精神纽带。每到时间,我就盼望着《文化交流》杂志的到来,拿到
期刊
“一个国家的实力提升,很大程度在于文化—全民阅读。”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2015年的这一天,首届浙江全民阅读节暨浙江书展在杭州举行。本届活动至4月26日结束,以“书香浙江,品质生活”为主旨,意在推动全民阅读,提升浙江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永恒的阅读方式  浙江全民阅读节的主体活动为书展,但值得一提的是,书展主办方根据读者喜好,精心安排了以“听,阅读的声音”为主题的“博库·全民阅读周刊春风
期刊
近日,人民网、新华网、网易新闻等网络媒体都转载了《解放军报》的一篇题为《雷锋画像确实曾贴在西点军校课堂黑板》的文章,并同时刊登了一幅西点军校贴有雷锋画像的照片,雷锋形象呈现在美国的著名军校。那幅雷锋画像的作者就是《浙江工人日报》美术编辑于保勋。  现退休在家的于保勋说,这幅画创作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当时学习雷锋精神蔚然成风,为了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向他约稿,题目是“学雷锋
期刊
也说老爷车  老爷车也是藏品,值得怀旧。  老爷车或叫古典车,一般指二战前或更老的汽车,是人们过去曾经使用、现在仍可以工作的汽车。  老爷车这一概念始于1973年,出现在英国一本《名人与老爷车》的杂志上。尽管老爷车的直译应该是“经典的古老汽车”,但由于“老爷车”这个词强烈的拟人色彩,因此很快得到人们的认同,迅速成为对老式汽车的统一称谓。  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对老爷车的标准定义,汽车工业界和
期刊
定海,中国唯一的海岛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在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定海涌现出不胜枚举的凡人善举,他们怀揣五彩缤纷的理想之梦,用自己的执著和不懈的行动谱写美丽定海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章绍宽 草根企业家的善举  舟山弘业预拌混凝土公司董事长章绍宽每年都会如期收到一封信,每封信的称谓都是“救命恩人”,信件的内容普通而相似,几句家常话,几句祝福,但却真切表达了写信人老王对章绍宽发自内心的感激之
期刊
2015年6月14日,中央民族歌舞团在杭州剧院为杭州人民与中外宾客献上一场“色香味全”的艺术盛宴。  哈萨克族女子群舞“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展示了一幅彩霞般绚美的画卷。维吾尔族女子舞蹈“顶碗舞”在翩翩起舞的同时手持碟、头顶碗,令人叫绝。2014年北京APEC晚会中为各国元首创作的舞蹈“鱼跃龙门步步高”及开场舞蹈“快乐脚步”热情奔放、充满无限魅力。  青年舞蹈家苟婵婵表演的塔吉克族女子独舞“花儿为什
期刊
在风景佳绝、一川如画的富春江畔的鹳山上,耸立着一座飞檐翘角、玲珑古朴的五角亭,那就是纪念郁华、郁达夫两烈士的“双烈亭”。亭上方悬挂着茅盾1980年手书的匾额:“双松挺秀”。亭柱上镌刻着赵朴初、俞平伯题书的楹联,前者苍劲,后者雄浑;亭北两侧嵌有当年富阳县人民政府所立的两块镌有烈士肖像和小传的石碑。两帧白描肖像出自著名画家叶浅予手笔,形神兼备;肖像上方有双松对峙,象征英灵与青松常在。1951年10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