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效果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p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起始时间为2014年5月~2015年3月,选取112例急诊静脉输液的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渗漏发生率为8.9%,对照组渗漏发生率为39.3%,比较两组患儿渗漏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8.6%),P<0.05,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 对静脉输液的急诊患儿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少急诊患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临床疗效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和大气压原理,将大量的电解质、无菌液体、药物由静脉输入患者体内从而治疗患者疾病的一种快速有效方法,因注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中心静脉输液、外周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等[1]。静脉输液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处理不当、持续性的过量输入、药物过量、滴注过快等均容易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2]。因小儿血管细、短且年幼好动,耐受能力差,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极易引起渗漏情况,增加患儿的痛苦,并影响治疗工作,为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发生渗漏情况,本研究中对静脉输液的急诊患儿采取了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起始时间为2014年5月~2015年3月,选取静脉输液的患儿112例,患儿或家属能遵循自愿平等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完成整个治疗,所有患儿静脉输液均一次性穿刺成功,输液药物不少于两中,输液时间为120~140min。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在2个月~5岁。平均年龄(2.3±1.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在1.5个月~6岁。平均年龄(1.7±2.1)岁。两组患儿各项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输液部位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主要包括手臂、足背、头皮等,均采用头皮针,并详细的记录患儿的输液时间、药物及输液部位等。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干预,静脉输液前,先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态度亲切的安抚患儿恐慌情绪,取得家长配合,转移患儿注意力,避免患儿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手脚乱动、哭闹等引起液体渗漏;②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向患儿及家属讲解静脉输液的相关注意事项,保持输液部位的清洁,避免带管手臂过度运动,固定胶贴潮湿、松动、卷曲时,应及时予以更换;③穿刺护理。静脉穿刺时,医护人员要根据不同的药理作用和药物属性,明确穿刺时注意事项,当药物具有高渗透压和较强的刺激性时,不能选择手足背等小静脉注射部位进行穿刺,应选择血管粗大、血流丰富的静脉,以便更好地对药物进行稀释,同时要远离神经、韧带等静脉处穿刺。穿刺成功后要利用胶带固定穿刺部位,或采用夹板固定患儿踝关节及腕关节,以避免患儿好动而发生渗漏;④输液过程护理。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及时安抚患儿的紧张情绪,避免患儿哭闹触碰输液部位,并密切观察患儿的输液情况,一旦发生渗漏情况,及时做出有效处理;⑤拔管护理。输液完成后,关紧调节器,将针管快速拔出,并立即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部位。按压力度应适中至不出血为止,时间为3~5min,避免患儿血管损伤,防止皮下淤血及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1.3观察指标与满意度评定
  ①渗漏情况主要包括:患儿因素、药物因素、技术因素等观察两组患儿渗漏情况,并做好记录。②满意度评定。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患儿及家属对静脉输液过程的满意情况,总分为100分,分数大于80分为满意,60~79为一般,小于60 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录入采用SPSS14.0专业统计学软件完成分析检验,计数时数据录入形式为%,完成χ2检验,计量数据录入形式为“x±s”,完成t检验,当P<0.05时,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渗漏情况
  112例静脉输液的急诊患儿中,共有27例患儿发生静脉输液渗漏,其中,观察组一共5例,渗漏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一共22例,渗漏发生率为39.3%,比较两组患儿渗漏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详见表1。
  2.2患儿及家属满意度
  由表2可知,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为92.9%,而对照组家属的满意度为78.6%,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
  3讨论
  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静脉输液渗漏也成为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与成年人相比,患儿血管细、短,不易固定,且年幼好动,自我控制意识较差,对静脉输液有抵触情绪,在输液过程中易哭闹,更容易发生静脉输液渗漏等情况[3]。渗漏后引起的局部肿胀及疼痛感往往对患儿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可导致患儿周围组织坏死,加重病情。因此,在急诊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给予合理科学的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地减少渗漏情况的发生率[4]。
  有研究表明,影响静脉输液渗漏主要有三大因素,分别为药物作用、患儿本身及医护人员技术。所以,在输液前,医护人员应具备熟练的技术,注意药物属性及其药理作用,面对急诊小儿更要加以注意,避免静脉输液渗漏情况的发生[5]。预见性护理是针对患儿静脉输液的特点,消除患儿恐惧、掌握穿刺技巧并了解药物属性及作用,为避免患儿出现静脉输液渗漏所制定的系列护理干预措施[6]。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56例静脉输液的急诊小儿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治疗后,出现渗漏的患儿为5例,渗漏发生率为8.9%,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出现渗漏的22例,渗漏发生率为39.3%,比较两组差异,P<0.05,统计学具有显著意义。护理后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观察组的满意度(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8.6%),P<0.05,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意义。说明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渗漏的发生,并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医护人员平时应多观察学习,积累临床经验,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时或穿刺遇到困难时不紧张,不急躁,积极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静脉输液的急诊小儿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患儿渗漏发生率,护理疗效确切,并能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预见性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纪春芳.小儿急诊静脉输液渗漏分析和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3,14(21):237-238.
  [2] 朱海燕,钟华,闫沁斌等.浅析小儿套管针的穿刺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4,21(15):334-335.
  [3] 宗庆辉.急诊患儿静脉输液渗漏原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12(8):99-100.
  [4] 吴英姿,余银珍.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患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42-43.
  [5] 刘丽.静脉输液渗漏的预防和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3):121-122.
  [6] 田茂利,秦兰芳,张金莲等.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1):15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护士对患者在身体上的照顾,而是全方位、多方向的护理。本文通过对在急危重症护理工作中,应用补充替代疗法进行探析,简述了几种有应用价值的补充替代疗法,以期提高护士对病人的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重症病人 护理工作 补充替代疗法  危及重症病人属于需要进行特殊护理的患者群体,这些病人不仅仅是在身体上需要护理,在心理上、生活上都需要特殊关注和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在艾灸治疗面瘫过程中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需采用艾灸治疗面瘫的患者共7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面部神经恢复情况以及艾灸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面部神经恢复率为88.57%,观察组达到97.14%。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神经内科疾病治疗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住院时间和患者焦虑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舒适护理模式在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本文对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选择本院140名神经内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0名患者,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的70名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4%,而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5.71%。将两组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
期刊
摘要: 目的 :急诊作为医院的前沿科室,担负着急、危、重患者的诊疗和急救任务,护理人员工作繁忙,劳动强度高,心理压力大,而就诊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病种复杂,变化快,逗留时间短,交流少,易产生矛盾,因此进行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可消除误解和冲突,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患者达到满意的救治。  关键词:急诊 护理 沟通技巧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柔润保湿霜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治疗慢性湿疹的用药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湿疹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单用组患者给予柔润保湿霜,联用组患者给予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柔润保湿霜,对比临床价值。结果: 联用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未见明显的不良用药现象。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柔润保湿霜治疗慢性湿疹用药效果确切,且不会带来明显不良用药现象,安全性高,可以在
期刊
摘要:目的:对和解法在治疗心脏病术后发热中的护理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74例,均为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心脏病术后发热患者,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依照双色球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A组与B组,其中B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A组使用和解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心脏病术后发热患者经过护理后,A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3%,B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对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进行治疗,其中择期进行手术的有172例,急诊进行手术的有42例,对所有患者实施经桡动脉路径进行手术,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对所有患者实施迷走神经反射亢进进行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对
期刊
摘要:浅析在门诊科护理工作者中的应用及相关体会,对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门诊护理 优质护理 护理措施  门诊作为周转快、节奏快的特殊科室,在护理单元中的工作就更加繁忙,基础护理内容多、特殊急救任务重,导致患者的满意度较低。为改善此局面,提升我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我门诊科室于2012年1月以来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上取得较令人满意的
期刊
胃食管反流病 (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我国研究发现GERD的患病率为5.77%【2】,烧心和(或)反流症状在GERD中的特异性约为70%。如果没有报警症状,包括吞咽困难和(或)吞咽疼痛、出血、贫血、消瘦或反复呕吐等时,根据典型的烧心、反流症状,可初步建立诊断为GERD【3】。流行病学调查【4】显示,我国成人中GERD症状性的患病率已达到3.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