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基于课程思政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教学就是要把理论基础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结合当下社会发展要求以及时事政治,转变传统说教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手段,更加灵活地开展课堂教育,从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关键词:信息安全;思政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7-0191-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are pai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classroom. This paper takes Information Security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a teaching cas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 of embed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heore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build up correct value-view and good ideological quality, we would combine the requirement of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affairs, and utilize the modern teaching tools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classroom education
近些年,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生活学习方式。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的主力军,网络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已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学生刚处于成年阶段,思想不够成熟和稳定,对新鲜事好奇等心态使得网络安全问题在大学生中频频爆发。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可控,一些负面信息也严重影响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譬如黄色链、赌博、反动信息等等,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观。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整个教学开展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作为高校教师,应坚持贯彻党的教育路线,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在基础课程教育中,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培养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传统美德。
1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重要性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普及,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各种应用服务的出现,让消费者在享受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伴随着恶意程序、钓鱼网站和网络欺诈现象的频发,大量网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与财产损失的不断增加。中国互联网协会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全年有6.88亿网民遭受不同程度的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国家也将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包括网络安全法、密码法、国内外相关安全标准等。通过教育学习,增强大学生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最新现状的了解,掌握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新形势下涌现的法律新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法律观念,提升学生安全法律意识,完善学生安全知识结构。
2 高校课堂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高等院校是培养青少年成才的主要根据地,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文化教育,即以文化为手段教育大学生。其中,高校文化不仅仅是指知识的教育,还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历史;精神文化教育通过让大学生汲取新知丰盈精神境界;行为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
课程思政教育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由此可见,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合到高校课堂教育中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有效手段之一[2]。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文明和谐社会的创建,同时能够引导、凝聚和约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一,思政教育对文化教育起着导向作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也日益深化,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人生价值观。尤其是一些思想薄弱、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很容易被一些腐朽思想毒害。思政教育指明了我们教育的方向,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思政教育对文化教育起到凝聚作用。各种文化相互渗透与碰撞,使得文化教育过于追求标新立异,过于多元化,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浮躁。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將多元文化凝聚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意识。第三,思政教育对文化教育具有约束作用。文化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同时网络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大学生深受网络中的不规范行为所影响。思政教育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监督大学生的文化教育,去其糟糠取其精华,端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 综合来看,在全球一体化和网络化的时代,高校建设过程中课堂教育与思政教育必须是相统一的,两者偏一不可[3]。轻课堂文化教育,思政教育也只会徒有其表,迈进形式主义深渊;轻思政教育,课堂文化教育将缺乏引导方向,漫无目的,杂乱无章。因此,大力推进课堂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嵌入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正确的政治观念,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的培养。
3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以往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结合课件与书本讲述的方式进行授课,上课形式过于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效果并不理想。该课程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规范条例,更需要培养学生法制观、爱国情操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大局观。本文将思政教育融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堂教学,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现在教学工具,让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丰富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加强对授课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增大,高校教师也处于人才竞争的漩涡之中。同时,受社会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也让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变得更加浮躁,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易产生倾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关键[4]。
曾经的“ 宝藏老师”张帆和“ 带着信仰扎根思政课讲台”的闫方洁; “ 伏案 400 分钟只为课上45 分钟”的王雪超和“ 在解题中渗透育人思想”的谭艳祥;有年迈不畏辛苦扎根青藏高原的钟扬教授,还有35年全心服务于太行山脱贫的李保国教授,越来越多的教师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塑造一批又一批教师榜样的力量,时刻引导着我们教师队伍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切实承担好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
(2)转变说教模式,案例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传统说教模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占用了90%以上的时间,而学生以听和记为主。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内容又比较枯燥乏味,能够专心听课的学生比率甚低。因此需要转变教学模式,结合现在信息技术工具增加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例如,结合社会上近期出现的网络诈骗具体事件,让学生去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思考:如分析下这类事件的严重性,个人隐私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平时应该如何进行隐私信息保护?以及受害人该如何进行维权等?并给出相应分析的理论支撑等。并同时将道德诚信等思想贯彻给学生,引起学生对这种背弃诚信,违背仁义道德的事件进行批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大家的道德素养。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美国萨米特高中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老师通过制定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课题,然后由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完成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寻找解决办法并采取行动,在尝试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案。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行动力和责任心。我们可以将这种项目式教学融合到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中,结合相关案例,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并提升社会道德感与责任感。
(3)走出课堂,实践中学真知
校企联合教学是应用型大学培养大学生的方向之一。借助校外的优质资源让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工作内容以及方向,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当下专业方向需求的就业人员需要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同时,有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相关项目中,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未来的高质量对口就业打下基础。再者,通过了解企业文化,也可以提早的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对接下来的课堂思政教育方向也有一定的指导作业。
4 结语
大学生教育应该把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文化教育中去,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书本知识中隐含的思政教材,结合当下时事将思政内容以贴近生活的方式灌输到学生的意识中去。针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教学,通過增强教师队伍的思政建设,增加课堂教学的形式多样化,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将理论贯穿到实践中,有效地将思政教育和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和坚定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韩牟.“三全育人”培养体系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安全课程探索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6):38-39.
[2] 贺武华,王凌敦.我国课程思政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4):26-30.
[3] 万仁霞,朱立军.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安全》课程思政研究[J].数码世界,2020(10):111-112.
[4] 高会海.浅议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问题[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26(3):38-39.
[5] 汪洁,李敏,何小贤.“信息与网络安全”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11):6-10.
【通联编辑:梁书】
关键词:信息安全;思政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7-0191-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are pai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classroom. This paper takes Information Security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a teaching cas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 of embed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heore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build up correct value-view and good ideological quality, we would combine the requirement of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affairs, and utilize the modern teaching tools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classroom education
近些年,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生活学习方式。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的主力军,网络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已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学生刚处于成年阶段,思想不够成熟和稳定,对新鲜事好奇等心态使得网络安全问题在大学生中频频爆发。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可控,一些负面信息也严重影响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譬如黄色链、赌博、反动信息等等,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观。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整个教学开展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作为高校教师,应坚持贯彻党的教育路线,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在基础课程教育中,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培养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传统美德。
1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重要性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普及,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各种应用服务的出现,让消费者在享受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伴随着恶意程序、钓鱼网站和网络欺诈现象的频发,大量网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与财产损失的不断增加。中国互联网协会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全年有6.88亿网民遭受不同程度的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国家也将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包括网络安全法、密码法、国内外相关安全标准等。通过教育学习,增强大学生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最新现状的了解,掌握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新形势下涌现的法律新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法律观念,提升学生安全法律意识,完善学生安全知识结构。
2 高校课堂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高等院校是培养青少年成才的主要根据地,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文化教育,即以文化为手段教育大学生。其中,高校文化不仅仅是指知识的教育,还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历史;精神文化教育通过让大学生汲取新知丰盈精神境界;行为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
课程思政教育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由此可见,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合到高校课堂教育中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有效手段之一[2]。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文明和谐社会的创建,同时能够引导、凝聚和约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一,思政教育对文化教育起着导向作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也日益深化,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人生价值观。尤其是一些思想薄弱、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很容易被一些腐朽思想毒害。思政教育指明了我们教育的方向,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思政教育对文化教育起到凝聚作用。各种文化相互渗透与碰撞,使得文化教育过于追求标新立异,过于多元化,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浮躁。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將多元文化凝聚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意识。第三,思政教育对文化教育具有约束作用。文化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同时网络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大学生深受网络中的不规范行为所影响。思政教育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监督大学生的文化教育,去其糟糠取其精华,端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 综合来看,在全球一体化和网络化的时代,高校建设过程中课堂教育与思政教育必须是相统一的,两者偏一不可[3]。轻课堂文化教育,思政教育也只会徒有其表,迈进形式主义深渊;轻思政教育,课堂文化教育将缺乏引导方向,漫无目的,杂乱无章。因此,大力推进课堂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嵌入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正确的政治观念,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的培养。
3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以往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结合课件与书本讲述的方式进行授课,上课形式过于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效果并不理想。该课程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规范条例,更需要培养学生法制观、爱国情操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大局观。本文将思政教育融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堂教学,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现在教学工具,让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丰富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加强对授课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增大,高校教师也处于人才竞争的漩涡之中。同时,受社会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也让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变得更加浮躁,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易产生倾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关键[4]。
曾经的“ 宝藏老师”张帆和“ 带着信仰扎根思政课讲台”的闫方洁; “ 伏案 400 分钟只为课上45 分钟”的王雪超和“ 在解题中渗透育人思想”的谭艳祥;有年迈不畏辛苦扎根青藏高原的钟扬教授,还有35年全心服务于太行山脱贫的李保国教授,越来越多的教师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塑造一批又一批教师榜样的力量,时刻引导着我们教师队伍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切实承担好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
(2)转变说教模式,案例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传统说教模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占用了90%以上的时间,而学生以听和记为主。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内容又比较枯燥乏味,能够专心听课的学生比率甚低。因此需要转变教学模式,结合现在信息技术工具增加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例如,结合社会上近期出现的网络诈骗具体事件,让学生去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思考:如分析下这类事件的严重性,个人隐私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平时应该如何进行隐私信息保护?以及受害人该如何进行维权等?并给出相应分析的理论支撑等。并同时将道德诚信等思想贯彻给学生,引起学生对这种背弃诚信,违背仁义道德的事件进行批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大家的道德素养。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美国萨米特高中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老师通过制定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课题,然后由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完成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寻找解决办法并采取行动,在尝试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案。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行动力和责任心。我们可以将这种项目式教学融合到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中,结合相关案例,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并提升社会道德感与责任感。
(3)走出课堂,实践中学真知
校企联合教学是应用型大学培养大学生的方向之一。借助校外的优质资源让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工作内容以及方向,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当下专业方向需求的就业人员需要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同时,有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相关项目中,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未来的高质量对口就业打下基础。再者,通过了解企业文化,也可以提早的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对接下来的课堂思政教育方向也有一定的指导作业。
4 结语
大学生教育应该把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文化教育中去,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书本知识中隐含的思政教材,结合当下时事将思政内容以贴近生活的方式灌输到学生的意识中去。针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教学,通過增强教师队伍的思政建设,增加课堂教学的形式多样化,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将理论贯穿到实践中,有效地将思政教育和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和坚定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韩牟.“三全育人”培养体系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安全课程探索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6):38-39.
[2] 贺武华,王凌敦.我国课程思政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4):26-30.
[3] 万仁霞,朱立军.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安全》课程思政研究[J].数码世界,2020(10):111-112.
[4] 高会海.浅议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问题[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26(3):38-39.
[5] 汪洁,李敏,何小贤.“信息与网络安全”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11):6-10.
【通联编辑: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