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综述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90年代,普世价值作为一种极具迷惑性和欺骗性的西方社会思潮传入我国,继而引起学界热议和普罗大众的广泛关注。为了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国内知名学者围绕“普世价值”的含义界定及其实质剖析、出现过程及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基于此,笔者对当前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可以供后续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普世价值;研究综述;思想政治教育
  20世纪90年代,“普世价值”作为一种极具迷惑性和欺骗性的西方社会思潮传入我国,继而引起学界热议和普罗大众的广泛关注。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平台上进行检索,以“普世价值”为篇名的中文文献共有891篇(截至2021年7月15日)。其中,08、09、10年相关论文数量最多,并且讨论热度多年以来一直持续不减。基于此,笔者对当前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可以供后续研究者参考。
  一、关于“普世价值”的国内研究综述
  (一)概念起源和出现过程
  关于“普世”和“普世价值”这些概念的起源和发展,学界说法相对一致。学者文平指出:“普世”一词早期是作为基督教中的一种宗教概念被提出并使用。一战后,欧美国家新教教会发起“普世运动”,继而衍生出“普世主义”。20世纪60年代,为了挽救资本主义世界的精神危机,西方神学家发动“全球伦理”运动。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通过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从宗教角度界定了“普遍伦理”和“全球伦理”的内涵。理论界普遍认为国内所讨论的“普世价值”便是由上述这些概念衍生而来的。
  学界普遍认为“普世价值”在我国思想领域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结合儒、道等中华传统思想,仅限于学术内部的理论研究。第二阶段是2005年,学者刘书林指出:境内外敌对势力借助“普世价值”思潮攻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一阶段,关于“普世价值”的讨论涉及政治领域,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第三阶段是2007年,《南方周末》发表一系列宣扬“普世价值”的文章,并借助汶川地震持续发酵,掀起了人民大众对于西方“普世价值”讨论高潮。
  (二)概念界定、主要内容和实质剖析
  1.概念界定
  学界对于普世价值的含义还并未给出明确界定,从哲学维度上考虑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是“普适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更多侧重于“普世价值”的普遍适用性,将其看作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与“共同价值”概念相混淆,有所偏颇。二是“普世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人数居多,并且相关理论更多从哲学层面进行分析,更加科学细致。主要从横向的超民族、超阶级性和纵向的超历史性进行界定,指出“普世價值”适用于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历史阶段。
  2.主要内容
  对于“普世价值”具体内容学界已经形成相对主流的研究方向,“西方价值论”是为大多数学者接受并赞成的。周新城、刘书林等学者旗帜鲜明地指出:所谓的“普世价值”就是西方国家宣扬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仅仅局限于抽象理论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民主”成为金钱的傀儡,是少数人的民主;“人权”国家对外实行霸权的工具。
  部分国内学者早期持有“东方价值论”这一观点,主张“普世价值”蕴含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仁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国,乃至亚非拉其他国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帮助。
  有少数学者将“普世价值”的内涵与“人类共同价值”混为一谈。学者汪亭友指出:“共同价值”是历史的、相对的、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以承认彼此的特殊价值为前提条件的,绝对不是“普世价值”所强调的静止的、绝对的。另外,有学者将马克思主义归为“普世价值”的说法混淆了真理与价值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3.实质剖析
  对于“普世价值”的实质剖析,大多是理论界持有“西方价值论”的学者们深入考察,解释其政治实质,成为学界主流观点。学者刘书林明确指出“普世价值”不仅仅是学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问题。“普世价值”是具有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其实质是政治上的反动价值,宣扬西方文化至上、西方政治制度的设计和理念无可匹敌,向全世界输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另外,有学者指出“普世价值”实质是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瓦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摧毁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民主制度,从而彻底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性质。
  总而言之,学界相关理论研究已经颇有成效,但仍存在局限。对于“普世价值”的基础问题研究较多,相关的陈述性知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是,相对应的程序性和应用性问题研究较少,一定程度上导致对该问题的综合研究缺少说服力和可操作性。这些问题恰恰对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生长点。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应对“普世价值”
  1、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增强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信念,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定力。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普世价值,做到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第一,借助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势,增强思政教师专业素质和学科理论深度,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温和且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关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政策。第二,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注重形势政策教育。引导高校学生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各种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提高辩证唯物主义素养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2、加强对于“普世价值”自身理论和传播机制的研究深度。
  首先,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西方国家抽象且脆弱的“民主、平等、自由”等概念入手,在政治层面揭示“普世价值”的实质和危害。坚持结合事实依据和历史依据,进行理论论证,力求学术与政治二者话语体系的有机结合、协调一致,而不是一味得间接经验和深奥理论的灌输。
  其次,深入研究“普世价值”理论传播机制并加以引导,争取政治话语权阵地。第一,对于某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渗透关于中国的不当言论,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运用新媒体及时引导广大网民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抵制错误思潮,提高思想觉悟。第二,高校应当对借学术活动、文化交流之名恶意渗透西方价值观念的行为加强防范,在创新学术话语中提升我国的学术话语权,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冯虞章、周新城、王一程、刘书林、陈红太、郝立新、郑一明、汪亭友:《“普世价值”问题八人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11期,58-66.
  [2]文平:《“普世价值”辨析》,《红旗》2009年第10期,4-9.
  [3]汪又亭:《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价值观:再论“普世价值”的实质及其现实危害》,《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年第5期,89-108.
  [4]陈积敏:《西方“普世价值”的逻辑与困境》,《和平与发展》2021年第2期,51-136.
  [5]蒋旭东、孟令梅:《“普世价值”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10期,92-93.
  [6]张苗苗:《普世价值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综述》,《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1月第1期,122-127.
  作者简介
  彭胥瑶(1998——),女,汉,江苏常州,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扬州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学堂乐歌”兴起于20世纪初,是中西文化碰撞下的产物,“学堂乐歌”通常是指在新式学堂中开设的“乐歌”课以及其在课堂中所教的歌曲。虽然“学堂乐歌”的发展历程不长,但它顺应时代的发展,让民众对音乐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历程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学堂乐歌;中国近代;西方音乐;音乐教育  “学堂乐歌”兴起于20世纪初,是伴随新式学堂的建立而随之发展起来的一种歌唱文化
期刊
摘要: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课堂导入则是一节课堂的开端,是教师把注意力停留在课间或上节课的学生,带入到即将要上的课堂上的关键一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将要进行学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课堂导入,从而在课程开始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虽然课堂导入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它对整节课的基础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
期刊
摘要:作为中国社会的根基、城市文化的根柢,乡村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自近代以来,乡村旧有的文化秩序正在不断地遭到破坏。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艺术以其独特的非言语性、表达性成为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行动开始成为国内艺术领域的一个日益重要的现象。而思想建设也逐渐成为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实践的众多环节中绕不过的一个基础而又重要的
期刊
摘要: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健身瑜伽”在高校的发展相关方面的综合研究,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合健身瑜伽在高校发展的不同方面作为总结汇总,为进一步推进健身瑜伽在高校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健身瑜伽、高校、发展研究  关于健身瑜伽在中国真正发展的起点应该是1985年,中央电视台早晚黄金档时间播放了30分钟瑜伽系列节目《跟蕙兰练瑜伽》。1985年到2000年,该档节目持续播放了15年,国内关于瑜伽研究热潮
期刊
摘要:约翰·罗尔斯(JohnRawls,1921-2002)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罗尔斯正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贯穿于他的《正义论》一书中。“正义论”有两个核心基本原则。正义的第一原则也被称为权利的自由和平等原则,正义的第二个原则也被称为机会原则。罗尔斯区分了社会正义和个人正义。罗尔斯正义原则中的正义第二原则和正义第一原则一样,对世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正义;平等;罗尔
期刊
摘要:手机行业快速发展,其品牌琳琅满目,本文对小米手机营销策略进行分析,以此来发现当前营销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给国产手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米手机,SWOT,营销策略  1. 小米公司简介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全球化移动互联网企业。[1]截至2020年,小米成立十年,推出的产品小米10系列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2021新推出小米
期刊
摘要:“主题党日”活动是基层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载体,要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全局,以新观念审视当前存在问题,创新举措,最大限度提高“党味”,以应对各种挑战。  关键词:烟草行业;主题党日;支部战斗力  一、“主题党日”活动的形成  从“党日”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到“主题党日”活动,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诸多党支部建设实践中宝贵经验的积累和创新。“党日”最早出现在193
期刊
摘要: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是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等通过对奥运遗产中社会遗产和体育遗产内容进行分析,认为社会遗产和体育遗产在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中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主要结论:社会遗产中有助于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推进志愿精神的传播、推广群众性体育赛事、提高居民健康情况和培养赛事服务人才等。而体育遗产中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有积极影响的内容主要是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推
期刊
摘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古诗词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有特殊的结构和规律,押韵而又朗朗上口,是大家从小就学习的文学形式,几岁的小孩子就可以摇头晃脑的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娓娓道来。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诗词已经根植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之中。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然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全球化趋势加强,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如何更好地
期刊
摘要: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的精准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已脱贫人口中仍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保险行业应该对这些人群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脱贫人口返贫。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保险在防返贫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借鉴典型案例的先进经验,针对得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保险;防返贫;返贫风险;中再集团  一、引言  2020年,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
期刊